新加坡《海峡时报》:童年为什么越来越长 ?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7月18日文章,原题:童年为何越来越长 当一个人多大时才不再是个孩子?这是一个似乎任何社会都没有统一立场的问题。在美国,18岁的人可以投票、买枪并让自己背负数不清的学费债务,但他们不能买酒精饮料(美国法律规定未满21岁的人不得购买或饮用酒精饮料——编者注)。

我们中鲜有人对此持统一立场。如果我与我母亲争论是否让我在餐馆付餐费,我会对摆脱“孩子”标签的难度感到沮丧。当我意识到我的一些同事出生在21世纪时,我竭力抑制我坚称自己仍然年轻的冲动。

如果我碰到某个老朋友的弟弟妹妹,无论他们现在看起来可能显得多么有能耐,我都会发现自己很难撼动一种感觉:他们是需要被照顾的“迷路”的孩子。这些模棱两可和矛盾的感觉是世界各国发现很难就成年从何时开始进行立法的部分原因。

世界各国、家庭和媒体对年轻人应该拥有什么权利产生分歧,个中原因之一是,从广义上来说,我们希望自己获得自由,但我们希望为我们深爱的人提供安全。无论我们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仅仅负责任的一方,这都会让我们与那些比我们年轻的人产生分歧。

如今,就我们考虑“成年”从何时开始的问题而言,我们也在多年来首次经历有关文化和技术的变化。

从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上来说,儿童正在变得越来越“老”。为什么?首先,大部分西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意味着年轻人将更多时间用于接受教育。长期以来,如何应对这个不断扩大的群体,一直是大学面临的最困难挑战之一:它们面临要求照顾甚至监管其学生的压力。而且,似乎有理由相信,普通年轻人将来会在教育上花费更多时间。

另一项技术变化是,如今的父母远比以前更容易监视和照顾其子女。这显然有好处:在西方,青少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远低于从前。但这也将童年的“有效期”一直延长到人们的青春期。

人口学也在发挥作用。从广义上讲,年轻人倡导为年轻人提供更多自由和自主权。他们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则主张为他们提供更多保护。因此,当你观察更先进的经济体时,忧心忡忡的父母人数超过年轻人,难怪政策、政治和文化都倾向于将那些曾被我们视为成人的人当作儿童对待。

我想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类似想法:我们希望我们最了解的年轻人得到保护、溺爱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年轻。(作者史蒂芬·布什,丁玎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