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人工智能制造的虚假信息带来的新挑战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5月15日文章,原题:政治中用于对抗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制造的虚假信息带来的新挑战德国2021年大选时,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成为虚假信息的目标。这位现任外长当时被描绘成一个无情、讨厌宠物的怪物和性工作者。

据称,贝尔伯克希望禁止孩子在家养宠物,以减少德国的碳足迹。另一种说法是:她想从寡妇基金中拿钱捐给难民。在一次特别令人反感的攻击中,她的脸被换到一名裸体模特的照片上,标题暗示她是一名性工作者。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内容是谁始发的,但它们很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德国战略对话研究所表示,虚假信息运动扭曲了贝尔伯克在选民心目中的形象,这使她在民意调查中最初的领先优势化为乌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德国选民至少听说过一个关于她的虚假报道。

不知不觉被操纵

如果那次大选在今天举行,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贝尔伯克的情况会更糟吗?如今,造谣者能做的远不止合成裸照。在几分钟内,聪明的聊天机器人就能编造出数千个貌似可信、有说服力的故事,并配有支持文件、图片、视频和音频剪辑。民众可能会感到困惑、心神不宁,并在不知不觉中被操纵,作出违背自己利益的选择。

“你对德国下届选举不存在虚假信息有多大信心?”我向德国议员凯瑟琳·布德问道。她回答说,“如果让我在1到10之间打分,我会说5分。”这一令人沮丧的回答暗示着,不仅是德国,未来几年将举行选举的许多其他地方,包括美国、印度、韩国等,都可能面临各种压力。

新加坡《海峡时报》:人工智能制造的虚假信息带来的新挑战

为了预测未来的政治,2017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网络中立性问题征求公众反馈,共收到2170万份回复。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评论中只有6%是独一无二的,其余都是重复的。其中有9次在一秒内出现了超过7.5万条评论。

如果今天进行类似的调查,那么用人工智能制造出的虚假内容将更难被发现。布鲁金斯学会2020年的一项实验验证了这一点。在这项实验中,人和聊天机器人同时向州议员发送电子邮件,随后研究人员观察议员们的反应。实验报告作者克雷普斯和克里纳表示,“总体而言,反应率的差异仅为2%。学者们通常用反应率来衡量政府对选民关注的反应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议员们很容易受到人工智能技术滥用的影响”。

纷至沓来的谎言

OpenAI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近日出席参议院一个委员会的听证会,该委员会既希望保持人工智能的创新潜力,又希望人工智能不要颠覆活动本身。阿尔特曼并没有试图淡化这种威胁,他在3月份的采访中说,“我特别担心这些人工智能被用于大规模制造虚假信息。”

2018年,德国颁布了开创性的《网络执行法》,被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视为“反假新闻法”的典范。该法要求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删除仇恨言论和极端主义信息等“非法内容”,否则将面临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即便如此,这项法律并没有大大削弱社交媒体上纷至沓来的谎言、半真半假的陈述和欺骗行为。

这是一场马拉松

分析人士认为,人工智能也可以用来打击虚假信息。可以通过使用关键词分析内容的方式发现问题,找到可疑内容,并测试内容是否由机器人制造。它还可以通过创建事实核查文章,或揭穿社交媒体上的虚假言论来提供帮助。如今,日本和德国的外交部门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来检测虚假信息。

乌克兰记者瓦季姆·米什吉表示,对于“虚假信息紊乱”,没有灵丹妙药。在他看来,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虚假信息也许永远不会消失。资深记者、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乔瓦尼·里奥塔表示,“虚假信息的强大也反映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他认为,当彼此存在疑虑时,虚假信息可以很容易地传播。里奥塔表示:“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重建对彼此的信任,当然,这是一项长期战略。”(作者加雷卡尔·巴加什里,陈欣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