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
最近,家住中国武汉、90岁的老奶奶何运金,每天傍晚都会想起自己的姐姐。
想起小时候姐妹俩一起嬉戏的时光,想起在新加坡,姐姐像母亲一样照顾自己的日子,想起姐姐去世之前从新加坡打给自己的电话。
想起,自己最终没能成行去新加坡见姐姐最后一面,一辈子的后悔。
▵何运金老奶奶与女儿王冬
何奶奶的女儿王冬说,希望能够找到大姨何运珍的后人,看一看他们过的好不好,叙一叙亲情,解一解母亲的相思之苦。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Chat or another browser. 我愿意 王菲 – 终身伴侣
姐妹相依偎的成长时光
是老人最甜美的记忆
何运珍和何运金姐妹俩,是在印度尼西亚一个乡村出生长大的。
父亲是村里的医生,母亲则是家庭主妇,她们还有一个哥哥叫何维烈。
姐妹俩尽管相差10岁,一起玩耍一起长大,感情却特别的好。姐姐长大了,要去新加坡读书,妹妹舍不得,就常常写信给姐姐。
▵何运金珍藏的兄妹三人的合照
后来,姐姐在新加坡成家、工作了,也把小妹妹何运金接到了身边读书。姐代母职,照顾妹妹的生活,教她功课,教她各种礼仪。
那些姐妹相处的细节,何运金一点一滴都记得清清楚楚。
人年纪大了,那些最想回到的幸福时光,就会拿出来一遍又一遍的咀嚼。仿佛这样,那些美好,那些幸福的感觉就会又回来了。
何运金的女儿王冬说,妈妈一旦聊起来自己的姐姐,就一点都不像平常那么内向了,话特别多。
一晃眼就是一辈子
姐妹的感情再好,几年后还是分开了。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热血,总是轻易离别。以为一生那么长,总会再相见。
妹妹何运金在新加坡读书时,结识了一帮同样来自印尼的华侨热血青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危急,热血华侨不仅出钱出物资助抗日,还有不少热血青年回国参与抗战,当时叶挺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就有一批全部由华侨青年组成的华侨兵。
▵当年的华侨兵
一直到新中国建国,也不断有不少东南亚的华侨回国投资,建设祖国。
女儿王冬说,“妈妈在新加坡待了几年后,和这一班朋友辗转到中国,最终在中国海南岛定居,她在那里认识我的父亲后结婚生子。”
结婚生子,落地生根。谁也没想到,当初匆匆的离别,就是一生。
姐姐,你写给我的信
我还保留着
其实,姐妹俩有两次差点就见到了。
第一次,是1980年。
那年1月30日,姐姐何运珍写信给妹妹。她说自己自己情况并不是很好,已经退休三年,生活全靠儿子何俊豪,担心以后儿子成家,经济负担重而无法养她。
何运珍信中也提到,自己的健康差,患有风湿,关节常酸痛。
尽管如此,她还是期盼着能够见到自己的妹妹一面,她写道:“1980年4月间,如果成行,我大概会和大学朋友到中国一游,不知那时武汉是否天气寒冷?希望到时我们能见面。如果咖啡粉可以收到,我将随后寄上。”
▵姐姐写给何运金的信,都被她好好的保留着。
言语间,透露浓浓思念之情。
然而,不知何故,姐姐的这次中国之旅并没有成行。
对不起,姐姐
没能见你最后一面
第二次机会,是一通电话的邀约。
1990年,何运金突然接到姐姐儿子何俊豪的电话,对方说何运珍希望在病重临终前,见到妹妹。
▵何运珍与儿子何俊豪
王冬说:“妈妈和大姨当时有通了五分钟的电话,没想到这就是两人的最后对话。”
当时何运金经济拮据,而出国手续很难申请,最终,何运金没有去成新加坡,见自己心心念念的姐姐一面。
“在那之后我母亲就一直难过”。
有些难过与后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越来越淡,而是越来越清晰。
90岁的何运金奶奶,近几年来,每天晚上都会想起姐姐。“母亲会莫名起身去开灯,然后不停喊着‘姐姐,姐姐’。
女儿王冬说:“我知道妈妈这些年来都放不下对姐姐和她家人的牵挂,我想让他们相认团聚,希望为母亲圆梦。”
万事通知道,为这位家住中国武汉的老奶奶寻找在新加坡的姐姐后人,依旧是很难。就像我们上次报道的“全岛扩散!98岁中国老奶奶新加坡寻夫:一别77年我依旧穿着嫁衣等你~”一样。
但依旧像上次说的那样,我们还是想要为这些年逾古稀老人试一试,让这些念念不忘的思念,有些回响。
万一,找到了呢?
1 新元 = 5.10866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95746 新元(*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实时巴士上线啦~☟
猛戳下图,获得更多最新打折讯息!☟
加个“星标”,不错过新加坡万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