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5日文章,原题:制造业仍是经济竞争王道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言,“自工业革命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成为工业强国之前就变成经济大国”,也没有任何一国“仅仅凭借服务业就能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国”。让我们通过几组数据说明这个规律:一是以美、中为代表的工业国家的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变化:197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24.3%,去年仅占GDP比重的11.15%。与此相对的是去年中国GDP达到17.73万亿美元,制造业约为4.864万亿美元,占比已达27.43%。
另一个是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份额,从1970年的40%降至2019年的15.3%;欧元区从17.7%下降到13.9%;中国却增长了10.1个百分点,达到19.7%。因此,制造业的增长与一国经济实力增长呈明显正相关,制造业仍是国与国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
短期来看,一国想要留住制造业,最直接快捷的措施,就是针对性加强政府补贴并切实做到为企业减税,以尽可能先留住企业。此外,国家应就整体产业政策作系统性调整,尽可能改善市场所需的法治环境和基础设施、能源支出、土地成本、物流、人力成本等与企业投资息息相关的要素。
其次,全球工业国家应按照世贸组织(WTO)及国际法的要求,通过谈判和协商逐步取消政府补贴。正如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所说,美国应取消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因为政府补贴不仅推高财政赤字,也将全球制造业竞争建立在不公平的环境中,最终“变成一场零和游戏”。尤其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已引起欧盟强烈不安甚至愤怒。欧盟表示,该法案中9项税收抵免条款的歧视性质,已明显违反WTO规则。
由此可见,各国最终还是要放弃不正当的竞争关系,重回突破结构性问题,大力改善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这条道路上。(作者是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