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巨头安然崩盘前的两个月

某互联网咖啡公司22亿的虚增交易额让整个市场讶然,甚至有人把这次的事件,和20年前的安然事件相并论。

因为财务造假在美股市场属于最严重的违规行为,后果参见安然事件,500强排名第七的企业,两个月内,直接凉凉。

安然崩盘前的两个月

为了理清思路,我们先来看一下时间线:

2001年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前一季度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6.18亿美元。

2001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安然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随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2001年11月8日,安然公司承认做了假账:自1997年起,虚报盈利5.86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从10月16日到12月2日,安然从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七,到破产,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要发当年的二季报,在二季报中,要更新一下1997到2000年的财务报表,在编制报表中,就是以前年度事项调整,其实很常见,每年都会调。

在修改过的报表中,安然的收入减少了6.13亿美元,债务上升到了6.26亿美元。

这让投资者脸上充满了问号。

以史为鉴:巨头安然崩盘前的两个月

往前翻:

2000年第四季度,安然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

2001年一季报,安然公司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

到了2001年二季报,你突然告诉投资者,营收都是成倍翻的一家老牌公司亏损了,一亏还是6亿美元?

在2000年,安然还站在世界之巅,两个月后,就掉进万丈深渊。

2001年年初,一个叫吉姆·切欧斯的人公开质疑安然的商业模式。他指出,虽然安然的财报看起来很漂亮,但安然根本是赔本赚吆喝。

因为没人能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而且公司报告的利润和经营现金流是不对称的。

切欧斯还注意到,安然与合伙公司有内幕交易。

2001年3月5日,美国《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安然的财务提出疑问。

另外,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售安然股票,也引起了关注。(对了斯基林在安然事件后被判14年,应该是今年出狱)

受负面信息影响,安然股价迅速下跌。

但就在这几个月中,安然的高管则表示,股价下降是由于天然气价格下降以及整体经济低迷,闭口不谈财务问题。

直到10月16日下修业绩,安然集团还想用投资失败来解释,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早已经盯上了它…

安然瓦解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了好几跳。

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

结果发现,安然有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为投资人所知。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

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

还有负责监督公司的监事会,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你说说这种监事会还怎么行使监督权力呢?

在这之后,安然公司债券也被降级,降到比垃圾债好一点点,这些都导致安然很难从市场上融资了,而注意此时安然还有130亿不为人知的债务窟窿哦。

到了2001年11月28日,本来打算收购安然的Dynegy公司放弃了收购;安然的信用等级被彻彻底底地降为垃圾等级。

彻底还不上钱了,资金链也断了。2011年11月30日,安然欧洲公司也宣布破产。

安然破产那天,要求员工在30分钟之内收拾好个人物品离开,要知道安然有2万员工。

注意了,这些安然的员工中有9000人在2001年初按83美元的价格通过养老金购买安然公司的股票,最后变得一文不值。

安然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造假呢?

20世纪90年代,安然当时想从一个标准的天然气供应商转变成一个新能源产业经济中介,转型需要钱啊,所以安然需要不断的融资。

另外,要进行融资的话,你的信用评级得高吧,为了保持较高的信用评级,安然公司得做出一些虚假的报表。

为了做出虚假的报表,安然用了一招叫做创立特殊目的实体,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合伙公司。

解释一下:

比如你本来要借钱买设备,这样负债率会升高。

但是你可以新成立一家公司(特殊目的实体),百分百控股它。然后你用这个公司的名义借钱买设备,自己花钱跟这个公司租。

这样负债就不在母公司的报表上了~哎哟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也就是说特殊目的实体为许多大公司提供了一种能够筹集到所需的用于各种目的的资金,而且还不用写在报表上的方法。

安然通过创立数百个特殊目的实体,进行重大且复杂的交易,将大量的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

另外再加上安然高层一些人用这些特殊目的实体牟利或者干脆控制着这些空壳,以上原因都导致了安然最后的崩盘。

安然牵连了谁

在安然的时间轴中,还有一个主体前面没提到,就是负责查安然公司账本的安达信。

当时位列世界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负责安然的审计,然而却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和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巨额负债。

在2001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调查安然的同时,也对安达信展开调查。

现在的四大和曾经的安达信相比,那都是弟弟。

阿里巴巴的张勇和新浪的曹国伟这两位大佬,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安达信做审计。

自1985年安然成立以来,安达信不仅一直负责其审计工作,而且同时提供咨询服务。

我们都知道审计是有独立性的,但是安达信和客户安然,别提什么独立性了,安然的董事会中有超过半数人员与安达信有所关联,安然公司的许多财务人员曾在安达信就职。

简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的穿一条裤子。

安达信的一个雇员曾经说过:“安达信休斯敦办公室的太多人得到了安然的好处,如果有人拒绝在审计报告上签字,他马上就得走人。”

以史为鉴:巨头安然崩盘前的两个月

安达信休斯敦办公室

在安然事件爆发之初,安达信曾经自信满满地可以通过和解来达成免责。

为了进一步减轻罪责,安达信用卡车把当初的工作底稿运出去,一张张撕毁;导致安然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不管是四大还是五大,还是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审计出问题的有很多。

但是安达信居然销毁审计底稿来个死无对证,极大破坏了行规,其实如果不销毁,那就是该处罚处罚,该开除开除。

不管你是不是世界第一,销毁了审计底稿,都在行业里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一出,安达信的非总部公司纷纷自寻出路。

2002年3月21日,安达信(香港)和安达信(中国)宣布加盟普华永道;

紧接着俄罗斯和新西兰的安达信宣布并入安永;

加拿大安达信宣布与普华永道进行合并谈判;

西班牙安达信也宣布脱离全球体系加入安永

安达信(新加坡)、安达信(菲律宾)并入安永;

安达信(日本)和安达信(泰国)等并入毕马威。

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有着90年历史的安达信分崩离析,只留了一个在瑞士的总部准备接受巨额的赔款和司法起诉。

对于安达信的多数员工来说,还没有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成为了其他四大的员工。

除此之外,安然事件也让全球咨询公司们重新洗牌,和安然有关的的三大投行当年也遭到重罚。

后记

安然事件过去将近20年了。

仍然有大量的论文来研讨安然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在大学的课堂里,有很多老师给学生们讲安然的故事。

但不管是启示还是故事,类似于安然的事件还在发生,似乎人类并没有在巨头泯灭中,吸取到教训?

本文源自财经早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