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到访旧金山孙中山纪念馆

【侨报记者吴卓明4月10日旧金山报道】台湾前“总统”马英九,4月10日上午结束在旧金山圣玛利广场向孙中山先生铜像献花仪式后,由众人陪同下及醒狮的引导下,拜访了旧金山孙中山纪念馆,在那里和包括中国国民党驻美总支部、中华传统协会、肇庆总会馆、合和总会馆,以及金山侨社和部分南湾侨胞会见,并向孙中山纪念馆致赠纪念品。活动由党部书记长陈伯豪主持。

孙中山纪念馆馆长钟维君、台北经文处处长马钟麟、肇庆总会馆主席谭益才与合和总会馆主席余武良先后致辞,欢迎马英九到访旧金山侨社,并预祝他此行圆满成功。

马英九表示,海外侨胞在中国历史上有3大贡献,第一是“革命建国”,第二是“抗战救国”,第三是“投资兴国”。

马英九到访旧金山孙中山纪念馆

马英九指出,海外侨胞是推动中国历史的力量,在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侨胞的贡献。(侨报记者吴卓明摄)

马英九说他反复指出,侨胞早年是最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腐朽政权的,在孙中山推翻满清的革命斗争中出钱出力。他称黄花岗的烈士根据后来的考证,不止72人,而是86人。他访问新加坡孙中山纪念馆的晚晴园,看到4尊黑色的塑像,据介绍才知道他们都是参加黄花岗起义的烈士。

马英九称赞旧金山侨胞在抗战期间大力捐输,支持祖国的抗战。在7.7卢沟桥事变后的两年全民抗战中,90%的经费都来自侨资捐助。旧金山和美西多地侨胞还组织航空训练学校,为祖国空军培养人才。在修滇缅公路及其后通过该公路运输战争物资的工作中,东南亚侨胞在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号召和组织下,组成南洋年轻华侨司机和机工队伍,为抗战运输大量战争物资,居功至伟。

马英九强调,在1960年代,台湾经济崛起和腾飞又是靠侨胞捐资兴业。总而言之,海外侨胞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他曾短暂参加芝加哥侨社的服务,对传统侨社有更深刻的理解。

马英九讲话中的一个小插曲是,讲话走题,提到他在芝加哥侨社服务后的一段讲话中,竟把现场与会者当成芝加哥侨胞,自己仍停留在芝加哥的侨社。

参加欢迎接待的嘉宾还包括:国民党中评委李学英、赵川三、张人睿、杨子超,党部常委于爱珍、伍汉涛,中华文化协会会长周达昌、奥克兰党部常委陈子岩,金山侨社资深侨领林炳昌、邓灼照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