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华侨历史博物馆的第二部分是博物馆专设的“故土情深——泉籍华侨华人奉献史”展览,展览共分“革命志士抗战英豪”、“侨界翘楚群星璀璨”、“投资家乡发展经济”以及“情系桑梓热心公益”四个篇章,主要讲述了泉州海外华侨华人对家乡和祖籍国的贡献。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泉籍华侨华人遍居世界各地,虽与故土远离千山万水,但无论走得多远,心中时刻不忘他们的“摇篮血迹”“故国家园”。他们对故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把中华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在中国缔造共和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中,有着他们慷慨解囊,输财助饷,回国参战,流血捐躯的垂古英名;在推动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中,有着他们兴学育才,筑路修桥,行医济世,急公尚义的不懈努力。他们为祖籍国的富强昌盛,为家乡的繁荣兴旺,为父老乡亲的幸福安乐,无私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走进新世纪,海外侨亲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沿线国家互学互鉴、互联互通新丝路激情高涨,活力迸发。他们的赤子情怀,共和国永远铭记,故乡人民永远铭记。

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泉籍华侨积极投身其间,许许多多人出钱出力,毁家纾难,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在共和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共和肇始

孙中山在海外开展革命活动时,泉籍华侨就是其事业的坚定支持者。许多泉籍华侨在居住地加入当地的同盟会组织,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泉籍华侨更是成为这一地区同盟会的骨干力量。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泉籍华侨积极响应,晋江籍旅日华侨陈清机组织的“革命军”领导群众发动“安海暴动”,打响了福建辛亥革命第一枪。同时,以华侨为主要力量的泉州同盟会,于11月18日逼迫清协台反正,光复泉州。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晚晴园,始建于19世纪末,原名珍庐。1905年华侨富商张永福买下,原为其母亲颐养天年之用,取名李商隐诗句“夕阳恋芳草,人家爱晚晴”二字,改名“晚晴园”。当年,孙中山来新加坡,张永福将之作为孙中山的下榻之所。1906年,孙中山在新加坡组织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设址于晚晴园,并在此策划几场起义及反清革命活动。1908年,新加坡被选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总支部,晚晴园更是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场所。辛亥革命后,房屋易主。1937年,原同盟会会员李光前等6名侨商集资购买并将之献给新加坡华侨总商会,用于陈列孙中山革命活动文物、资料。日据时期,遭到破坏。1966年,修葺后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展示。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陈楚楠

陈楚楠祖籍福建厦门,别号”思明州之少年”,1884年生于新加坡一个木材商人之家,家境富裕,早年与兄长合营树胶种植业,属当地颇有名气的工商界人物。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陈允洛

陈允洛(1890~1981年)世居泉州城内,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初九日生。6岁入私塾,16岁赴童子试,县、府考俱获选,未及院试科举废。嗣就读清源书院,公立泉州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往仰光任益商学校教员,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翌年,参加仰光同盟会所办《进化报》编辑工作。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庄银安

庄银安(1855-1938),字吉甫,号希复,福建同安县祥露(今属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人。青年时往仰光经商。1903年,与徐赞周先后创办中华义学和益商学校,后任《仰光新报》经理。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吴宗海

吴宗海(1892-1965),安溪人,1910年在缅甸勃生投身革命事业,秘密发展同盟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成为勃生埠最早参加和组织同盟会的先辈和骨干。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郑聘廷

郑聘廷(1872~1944年)字席珍,别号石津(珍)。惠安县山腰下敦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在家乡基督教会学校就学。光绪十五年迁居厦门。光绪十七年毕业于厦门鼓浪屿神道学校。旋在泰山和汀州基督教堂会任传道和牧师。光绪二十三年,应聘南渡槟榔屿,任圣公会传道。翌年,转任新加坡中华基督教会首任华人牧师。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沈鸿柏

沈鸿柏(1873~1950年)曾用名林海秋,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于泉州市区清军驿。幼随父迁寓厦门禾山,弱冠南渡马六甲。在柔佛东甲垦荒千亩,种植硕莪。19世纪末响应陈齐贤、林文庆倡议,与闽侨李俊源、曾江水等在马六甲亚沙汉创设联合马六甲胶园,嗣又与曾国办、邱仰峰等合办志成发土产公司,自创明新印务公司,并将硕莪园改为胶园,成为马六甲殷商。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王静祥

王静祥(1872-1922),金门籍旅日富商,作为同盟军早期会员,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多次捐输巨资,支持革命活动。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颜如云

颜如云(1873-1960),永春籍旅越华侨,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同盟会会员。

孙成赞

孙成赞(1874-1940),惠安籍旅菲华侨,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曾献石修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蒋以麟

蒋以麟(1890~1960年)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村(今属鲤城区江南乡)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父报策(1868~1928年)在荷属泗水谋生,先后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任泗水中国同盟会财政,为泗水明新阅书报社创办人之一;大力捐助革命经费,参与领导厦门、泉州辛亥光复之役,并参与创办树兜明新小学、明新师范和泉州华侨公会,是泉州华侨公会第一届会长。为保护华侨权益,推动华侨投资家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陈清机

陈清机(1881-1940),旅日华侨,在家乡晋江安海发动组织“革命党”,领导轰动全省的“安海暴动”,打响了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枪。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参与光复泉州的同盟会会员中的华侨一览表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郑燕趁马来亚霹雳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收条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李金瓯救国公债劝募队经募报告单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蒋以麟《辛亥革命泉州光复回忆录》手稿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王振邦

王振邦(1881-1947),南安人,青年时随父习医,后往印尼泗水、新加坡行医,在新加坡结识汪精卫、田桐,接受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于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后到泗水开展活动、组织明新阅书报社、举行演讲会。1911年奉命回厦门,为同盟会厦门分会主盟人之一。往来厦门、泉州活动,为漳、泉光复不遗余力,筹款资助,协同筹划。此为王振邦于1912年1月向中央政府报告的手稿。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盛九昌,福建省南安码头人。14岁时南渡新加坡,师从国牙科医生,后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孙中山授予“卫生之一道”。后回国在泉州开美升牙科,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受人赞扬。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9)——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