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贸易之路上,除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国家之间重要的贸易网。马六甲海峡作为中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它的繁荣与历史见证了各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扶南古国的崛起与衰败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最重要的水道,总长660海里,最宽的地方有200海里,最窄的地方不到10海里。它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现在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海峡是什么时候成为重要的贸易通道的?这就要从最初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往来说起。
《汉书》中记载,汉武帝派遣官员率领海员与商人携带黄金和丝绸从广东出发远渡海外换回大量的奇珍异宝。由于航海技术的限制,他们沿着东南亚半岛国家海岸线潜水区一路西行,到达马来半岛时,他们便改为陆路翻越马来半岛,再进入孟加拉湾。这种水路结合的方式又被称作“马来半岛的联运航线”,它也成就了扶南古国的崛起。
在公元3-6世纪,扶南古国是东南亚最强大的海上国家,也是我第一个记录在中国史籍的东南亚国家。其版图包括今天的越南南部、湄公河下游、湄南河流域的大半以及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地理的优势,他们用东南亚的贵金属、沉香木、象牙等换取中国的丝绸以及其他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又将印度运来的苏合、郁金香、玻璃等再转卖给中国,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船只选择从离岸较远的深海直接绕道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经过几个世纪的漫长变迁,扶南国逐渐在东西方贸易之间的重要地位被极大的削弱,再加上局势的转变,扶南古国最终被灭国。
依附中国贸易的室利佛逝国
唐代时,马六甲海峡的这条商道已经完全成熟。中国与阿拉伯的商船定期往来于广州与阿拉伯首都缚达,这两所城市也为了当时的全球贸易中心,不亚于现在的国际大都市。
在以风力作为船只驱动力的风帆时代,商船的航行主要靠季风驱动。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东北季风带着他们南下,5月至10月西南季风又带着他们返回。而没有季风的日子里,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修整落脚的避风港。
马六甲海峡两岸各国大大小小的港口很多,这些港口之间并非和平共存,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竞争关系。当各个港口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多,整个区域的国家之间便开始争权夺利,这些国家再一次被分解成许多小王国。
其中室利佛逝国也因与中国频繁的商贸往来而繁荣。中国唐代曾是室利佛逝国香料的最大需求国。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与海外贸易形式以朝贡为主,中国一贯“厚往薄来”的作风驱使许多国家前来朝贡。为了维护有利可图贸易的持续,室利佛逝国甚至愿意作为附属国,承认中国是最高宗主。
室利佛逝国在12世纪开始衰退,与扶南国的遭遇大致相同。身处马六甲海峡贸易线上的各个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未消失。但导致室利佛逝国灭国的导火线竟然是中国对于海上贸易制度的几次改变。
南宋末期至元朝时期,海上贸易不再局限于朝贡模式。对于海上贸易管制的松绑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然而,一些港口的兴起却导致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波罗甘巴和巴勒斯兴起后,商人们可以绕过室利佛逝直接到原料国进行直接采购。这对室利佛逝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位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向外扩张,逐渐控制了马都拉群岛的香料。他们用爪哇的稻米换取香料,再运送到马来半岛出售赚取巨大的利润。
当朱元璋恢复朝贡模式,室利佛逝国迫不及待的再一次求得中国授予的属国封号。然而,抓哇人却暗中将来自中国的使者杀害,勃然大怒的朱元璋拒绝室利佛逝国的使团访华。失去贸易地位的室利佛逝国在之后的命运可想而知,明朝洪武三十年,也就是1397年,抓哇最终取代了室利佛逝国。
室利佛逝的延续马六甲王国
室利佛逝国末期,王子拜里米拉企图复国被驱逐。拜里米拉在“马六甲树”下乘凉时,看到一只母鹿勇敢的与猎犬进行搏斗。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暗示,于是就在此处建立国家。
马六甲的繁荣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中国的关注
马六甲王国继承了室利佛逝的传统,继续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也因此迅速发展成一个贸易大国。但在马六甲建国初期,他们每年要向暹罗国缴纳40两黄金,南面又有满者伯夷国的威胁。
永乐年间,朱棣派宦官尹庆前往马六甲给国王赠送了礼物。拜里米苏拉大喜,他派遣使者跟随尹庆入朝进贡,朱棣对此大为赞赏。
《明太宗实录》中记载:“先王封山疆域,分宝玉赐蕃镇,所以宠异远人,示无处也。可封其国直西山为镇国之山,立碑其地。”
朱棣亲自写碑文赐铭诗,这对当时的马六甲王国来说是极大的荣耀。
郑和下西洋时,由于船队的巨大,中途需要补给和储存。考虑到外交与便利程度,它们也选择了马六甲。中国对马六甲王国的关注不仅造就了它成为贸易中心,赋予了他们声望和地位,也使它避免了受到邻国的骚扰。
二:宗教信仰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马六甲王朝的兴盛,与他们后来信奉伊斯兰教也有很大的关系。1414年,拜里米苏拉皈依了伊斯兰教,自此以后,马六甲的统治者从未变更过信仰。
当阿拉伯商人来到马六甲时,在苏门答腊北部进行了传播。一个叫须文·达腊月·巴塞的村庄因皈依伊斯兰教成为了穆斯林商人的聚集地。统治者为了将穆斯林商人吸引到马六甲,于是作为表率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在巨大的经济效益的驱使下,马六甲第四任国王穆扎法尔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在15世纪,马六甲苏丹王朝已经成为马六甲海峡上最耀眼的王国。
殖民入侵改变马六甲海峡格局
葡萄牙是西方殖民史上第一个登上东方舞台的国家。
葡萄牙曾受到阿拉伯人的统治,他们在不断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意识,也因此非常痛恨伊斯兰教。15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葡萄牙人开启了海外探险。
1511年7月24日,葡萄牙对马六甲发动了第一次总攻。马六甲社会主要由马来统治阶级和外侨商人组成。因为经济繁荣长期缺乏战斗的经验,不到一个月马六甲就灭国了。
葡萄牙人入侵马六甲后因为征税过高,导致商人们逐渐远离马六甲港口。这使马六甲开始凋零,但并不意味着马六甲海峡的衰落。
位于苏门答腊岛北段的亚齐王国与柔佛王国的崛起,成为了新的贸易中心。柔佛王国是马六甲王国的延续,它由马六甲末代苏丹马哈茂德的儿子阿拉乌德定所开创。这两个国家不断对葡萄牙占领后的马六甲进行攻击。三个政权在不断的贸易竞争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谁都无法成为霸权者。
直到1595年,荷兰人的出现才真正的改变了马六甲的贸易地位。
荷兰人第一支开往印度群岛的远征舰队,因马六甲海峡被葡萄牙人控制,他们不得不通过巽他海峡进入印度群岛。巽他海峡是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狭窄水道。由于水浅,海底崎岖不平,20万吨以上的轮船无法通行,大部分船只依然只能通过马六甲海峡。
荷兰人在巽他海峡旁的巴达维亚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原本三足鼎立的局势。在巴达维亚站稳脚步后,荷兰人开始想办法抑制葡萄牙人贸易的发展。
通过与亚齐和柔佛的结盟,荷兰人打破了葡萄牙130年的统治,成为马六甲上的第二个殖民国。由于荷兰人的重心不在马六甲,他们将马六甲作为一个货品收集地,并将商人全部赶到巴达维亚做交易。
1824年,英国人与荷兰人签订了《英何条约》,英国人用苏门答腊岛的明古连交换荷兰人的马六甲。英国人又成为了马六甲的第三个殖民国。
然而英国人在马六甲海峡已经有了槟榔屿和新加坡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进出通道,马六甲这个地方依然不受重视。昔日的繁荣已经逝去,马六甲的荣光不复存在。
港口城市新加坡崛起
一颗最耀眼星辰的陨落也注定了一颗新星的崛起。
新加坡很长时间以来都是马六甲苏丹王朝以及后续柔佛国的蕃属。在14世纪,新加坡已经是一个功能完备的港口城市。在15世纪马六甲王国崛起后,新加坡的发展迎来了低谷。
当荷兰人到来,新加坡又成为了柔佛联合荷兰一起骚扰葡萄牙人的据点。之后英国人又利用柔佛的内部政治矛盾在新加坡进行了殖民统治。英国人决定把新加坡发展成一个无关税,能有自由进出的自由港。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贸易,特别是来到南洋经商的华人。
1820年,新加坡人口已经达到了1.2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华人。1824年——1868年,新加坡贸易增长了4倍多,槟榔屿增长了3倍,而马六甲不到两倍。到了19世纪,蒸汽轮船的出现使新加坡的港口地位更加重要。
自新加坡独立到今天,新加坡依然是世界上税制最简单、税收负担最低、最具竞争力的港口国家。
结语
中国与西方的海洋贸易成就了马六甲海峡繁荣,也影响着东南亚各国的兴衰更替。中国对于海上的探索长达2000年,虽然它未曾像16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后引起工商业的革命,但各个中心文明通过海路形成了一个共生圈际。这种以贸易为主体的全球化往来,带动了全世界文化与政治的交流。这些交流成果最终都流向了欧洲,为欧洲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