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大证券
报告摘要
中美贸易摩擦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企业可能为了维持利润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持续有一年多,那么从数据上看,东南亚国家外商投资处于什么状态,已经“起飞”了吗?
实际上,东南亚主要是劳动成本和税负成本方面相对中国有优势,其他方面难言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状态,因此未必能大规模承接制造业。东盟多数国家数据显示人口年龄结构要比中国年轻,税负和劳动力成本要低于中国,但基础水平、工作效率、社会稳定性要低于中国,水电成本、用地成本、融资成本等投资成本中国要低于大多数东盟国家,总体来看不会大规模产业转移。但人工成本和税负成本较高,且上游产业链个数较少的行业,如皮革制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行业、纺织业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靠前。
中国生产和消费规模巨大,对各国投资者至关重要,是企业投资布局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中国生产重要性不能忽视,如手机、计算机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玩具占75%,家电占56%,粗钢占50%,汽车占30%,另外,中国消费占全球消费的11%,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企业布局中国也因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从中国各行业消费占世界各行业消费来看,在24个主要行业中,中国有11个行业的消费占比超过10%,包括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电力设备制造、教育、纺织服装、科学研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木材加工和加剧制造、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医药制造、电信、汽车制造。中国在主要行业的消费比重均较高,对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投资而言至关重要。
亚洲“四区域”产业转移经验显示其转移动因在于境内剩余资产增加,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而中国大陆不只是劳动力成本低廉,政治稳定、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力度较大等因素,也吸引了亚洲“四区域”的产业转移,所转移产业的性质也从劳动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转变。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前中期和2000年-2004年,当时中国大陆劳动力产出在0.1美元/单位产出,而上述亚洲四区域是中国大陆的3-8倍,即0.3-0.8美元/单位产出,明显高于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低廉促成产业转移,而中国大陆的政治稳定、税收和土地政策优惠加快了转移速度,产业转移前期以劳动密集型的轻纺、服装、玩具、家电组装等行业为主,其后转向钢铁、石化、汽车、机械设备等行业,目前以半导体、高新技术等行业为主。
东盟八国FDI尚未出现“起飞”现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之外的东盟八国FDI增速在2017年超过60%,但2018年增速放缓至3.7%,与中国持平,除越南、柬埔寨增长平稳外,其余国家均增速大幅下滑。2018年东盟八国FDI相当于中国FDI的50%左右,近两年保持稳定,并没有明显增加态势。东盟八国FDI占本国GDP的比重从2010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东盟各国FDI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东盟本身、日本、中国、美国、韩国等国,但东盟本身的投资占比在下滑,中国、美国、日本投资占比上升,但中国上升幅度较小。投资行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印尼制造业投资占比60%左右,越南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