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正在发力

导语:

三个月前,笔者以“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回顾与思考”为题,专题介绍了当下国内外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的情况。在编者的话中,笔者写了这么几句话:“其实中国对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的认知,与世界同行和业界都在一个“时区”,早就有所认识,有所研究、有所储备、有所作为。”,“希望不要再被所谓的“技术差距”,其实是认识差距,困扰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脚步。”。

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论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在低速机方面,我们确实错过了一个最好的认知和实践的机会。按照许可证生产规则,我们既有资格、也有资本去做。可我国船舶制造业在首次接到甲醇燃料动力船舶国际定单后,在同样持有许可证的前提下,数台甲醇燃料低速发动机的订单,被自己的无知和不作为而放弃,由此还给了他人一个敲竹杠的机会。

在船舶动力高速机甲醇燃料应用方面,中国有自己的技术体系(不需要许可证,更不可能被敲竹杠),有自己的产业链,有自己完整的供应链。在内河航远、江海直达、近海运输、捕捞渔船、水面作业船舶应用甲醇燃料,中国有技术、有产品、有保障和营运经验。

为船艇提供甲醇燃料动力,国际第一采用的是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国内第一采用的还是中国的技术和产品。真希望船舶行业和动力制造业能够认识我们的优势,我们有能力把握这个优势。

船舶动力甲醇燃料应用 政策法规环境逐步成熟

今年6月24日,交通运输部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在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中提到: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的试点。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应用。探索甲醇、氢、氨等新型动力船舶的应用,推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的应用。

9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重装〔2022〕131号)文件。文件指出:内河船舶是航行于我国内河水域以及河海交界区的船舶,主要包括客船、货船、工程船等,具有运能大、能耗低、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是我国船舶工业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甲醇、氢等动力作为优先发展绿色动力技术之一,加快船用甲醇发动机研发,降低甲醛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提升船用甲醇燃料电池功率范围和燃料转化效率,推动甲醇动力技术在货船等应用。完善纯电池动力、甲醇、氢燃料等船舶技术规范,建立电动船舶充(换)电标准体系。

9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发布“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声明”。声明提出:强调必须在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统筹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大力推动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等协同发展。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刚刚发生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充分证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们提出的: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重要性。

9月17日,在由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致辞中提出:“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

可以这样理解,在国家能源转型的发展战略中,甲醇被纳入其中。这是我国40多年来,自下而上开展甲醇燃料应用,其路走得坚实,技术路径与实现“双碳”目标高度吻合,国家能源决策层认可和纳入发展模式,意义非凡。

2022年7月1日中国船级社(CCS)《船舶应用甲醇/乙醇燃料指南》(2022)、《船舶应用氨燃料指南》(2022)、《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2022)正式生效。

其中,《船舶应用甲醇/乙醇燃料指南》生效后,将替代《船舶应用替代燃料指南》第1篇甲醇/乙醇部分;《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生效后,将替代《船舶应用替代燃料指南》第2篇燃料电池部分。

3份指南的发布可使得预设清洁能源动力有规可循,船舶安全性得到保障,并有助于推进船用新能源的应用和发展。

国际船舶行业甲醇燃料应用仍在加速

瑞士企业PromanStena从广船国际接收第二艘甲醇化工品船

2022年7月5日,PromanStena宣布从广船国际接收了第二艘甲醇化工品船,该船命名为Stena Pro Marine。

船运业发布未来燃料风险评估报告,甲醇获评最低风险。7月,由世界知名石油公司和船运公司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TogetherinSafety)发布了《未来燃料风险评估报告》,该报告研究了LNG、氢、氨和甲醇四种未来的船舶燃料,按照HAZID评估方法,考虑到各种船运业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甲醇在航海部分、外部事件(如撞船)等绝大多数领域的风险评级最低,并获得“总体可接受”的评价。

挪威公司Topeka公司宣布订购2艘1300TEU集装箱船用于北海航线。7月6日,挪威公司Topeka公司宣布订购2艘1300TEU集装箱船,计划于2024年交付,用于北海航线的集装箱运输。

挪威公司OceanYield采购第二艘甲醇预设型集装箱船。7月22日,挪威公司OceanYield宣布采购第二艘甲醇预设型集装箱船,该船为5500TEU, 在韩国建造,计划于2023年5月交付。

英国BP公司宣布在欧洲开发绿氢用于甲醇和氨生产。7月29日,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同Iberdrola成立合资公司,将共同在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开发绿氢项目,用于生产甲醇和氨。

澳利大亚塔斯马尼亚政府和ABELEnergy公司发布甲醇项目研究报告。8月7日,澳利大亚塔斯马尼亚政府和ABELEnergy公司发布甲醇项目研究报告,该项目将使用绿氢制甲醇,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20万吨/年的产能。

瑞典企业AlfaLaval开始高温甲醇燃料电池测试。9月7日,瑞典企业AlfaLaval宣布开始高温甲醇燃料电池测试,初期使用两个5kw甲醇燃料电池,未来计划扩大到200kw。

全球首艘甲醇制氢发电技术~Elliott Bay推出新型环保动力拖船。美国最大的船舶设备租赁商Maritime Partners公司开发的Hydrogen One拖船将在2023年下水,这是全球首艘使用减排的甲醇制氢发电机技术的拖船,船上没有柴油推进装置。这艘开创性的拖船由美国西雅图的Elliott Bay设计集团(EBDG)设计,将由美国船厂Intracoastal Iron Works建造。

我国船舶行业的新动态

航运甲醇燃料加注新思路及新方法。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积极部署,在没有现成的船舶加注甲醇方案可借鉴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出通过码头岸线连接“卸车到船”的作业“十步法”,29日在广州南沙港为我国首艘自主研发建造的甲醇双燃料船舶首航加注90吨甲醇燃料,为我国航运业新能源加注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远海运集团将造甲醇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继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全面开展甲醇燃料船舶应用以来,引领全球航运公司纷纷投资建设新能源甲醇燃料船舶,继法国达飞轮船全面推进甲醇燃料船舶建造和应用之后,近日,中国中远海运集团将斥资超过200亿元,下单订造多达15艘甲醇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中远海运集团船队增加应用低碳清洁燃料开启了新的航程。

双燃料集装箱船甲醇燃料系统包合同签订。6月,国鸿液化气机械工程(大连)有限公司(LGM Engineering)分别与宁波新乐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共签订了六艘117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的甲醇燃料系统总包合同, 其中甲醇供应撬块由阿法拉伐提供,将于2023年6月陆续交付给船厂。船东为新加坡X-Press Feeders, 入级DNV船级社。

作者:魏安力 杨慧中

编辑:杨慧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