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未来科技城龙山创新园
2018年12月,我省勾画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
这是湖北贯彻落实中央重要指示精神的布局图、路线图、作战图。
“一芯驱动”,在产业之“芯”,在区域之“心”,在动能之“新”。
肩负着国家创新使命的“中国光谷”,是“一芯驱动”的主战场。而武汉未来科技城,作为支点中的支点,则是这场转型升级之战的“排头兵”。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0年10月,光谷东,总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的武汉未来科技城破土动工。与北京、天津、杭州一道,成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担负起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产业技术创新研发的国家使命。
9年来,武汉未来科技城已成为引领光谷高端研发和科技产业的“光谷大脑”。
华为、德国电信、西门子等14家世界500强,中国电子、中船重工等20家央企,华工科技、骆驼股份等上市公司纷至沓来,锐科激光、帝尔激光、嘉必优等本土科技企业相继上市,未来科技城注册科技企业达1200余家。
如何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成为光谷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关键,也是未来科技城的时代命题。
今年2月,武汉东湖高新区2019年工作会议提出,围绕“一芯驱动”布局,光谷将实施“推进光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设国际化“创新光谷”、现代化“富强光谷”、生态化“美丽光谷”。
目前,总投资30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已在未来科技城量产,2020年将达到月产30万片芯片的产能规模,成为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
依托东湖高新区“人才特区”优势,高层次人才团队加速向未来科技城聚集。9年来,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首席科学顾问,16位院士、60余名国家高层次人才、24名武汉“城市合伙人”、209名“3551人才”和外籍专家、600余个全球创新创业团队在此汇聚,科技研发人员突破5万人。
未来几年,武汉未来科技城将引进和培育200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研发和转化100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产生50家世界级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聚集10万高端科技人才,诞生1至2项革命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自由创新核心区”。
“金殿”展厅
主动担当国家使命坚持自主引领创新发展
星夜兼程突破“卡脖子”技术
2013年7月,中央领导视察湖北来到光谷时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光谷发展很快,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体制机制改革做了许多文章。尤其光谷与大学结合紧密,研究机构多,科技人才多,有自主创新成果,大学产业化做得不错。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2018年4月,中央领导视察湖北再次来到光谷,并重点考察了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在察看集成电路生产线时表示,装备制造业的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
牢记使命,长江存储等一批突破“卡脖子”的国之重器,分秒必争,星夜兼程。短短一年多时间,自主32层、64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相继完成研发攻坚,实现量产。
中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量产
今年9月2日,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款64层3D NAND闪存芯片在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量产。这也是全球首款基于Xtacking架构设计并实现量产的闪存产品,拥有同代产品中最高的存储密度。
相比传统3D NAND闪存架构,Xtacking可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该架构引入批量生产后,能显著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和生产制造周期,从而推动高速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三星、镁光、SK海力士和东芝等几家国际大厂,几乎垄断了全球的NAND Flash存储芯片市场供应,其中三星多年位居龙头,而中国在该产业领域几近空白。此次量产,标志着长江存储已成功走出了一条高端芯片设计制造的创新之路。
五大工研院新园区落成投用
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一方面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一方面是整合运用行业创新资源的平台。
今年以来,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工业技术研究院,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从未来科技城起步区“放飞”,入驻各自独立的产业园区。
光电创新园聚焦“芯屏智”领域,汇聚了包括光电子智能制造云平台、闪存产业链测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在内的17个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和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
资环工研院建成近5万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总部基地,打通从知识产权运营、成果转化、到产业培育、市场化发展的创新链,并筹建了湖北省氢能动力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中地检测实验室等。
智能装备院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包括办公区、研发区、车间调试区。其中大型设备研发空间3000平米,中小型设备研发空间约1800平米,产业孵化企业已陆续入驻。2018年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启动会及揭牌仪式在光谷举行。
导航院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3万平米,入驻企业包括武汉导航院、梦芯科技、湖北地信、依迅科技、武汉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北斗创投、北斗振杰等企业。
总投资24亿元的“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由航天三江激光院投资修建。一期可阶段性满足激光器核心器部件与激光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项目孵化、双创活动等;二期将以激光专业研发平台为目标,聚焦先进激光成套装备研发、光学系统研发与产业化、激光检测与环境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交通优势助力发展
多项前沿创新获重大突破
“光谷高质量发展20条”提出,要在加快前沿产业布局上,力争在5G通信、全光网络、量子信息、脑科学、新能源等方面,实现战略突破。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交叉创新和跨界融合,让新业态为发展赋能。
当前,以长江存储为龙头,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在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去年5月,华为武汉研发基地在未来科技城正式投入运营,如今已超过6000人规模。华为高锟实验室建成了国际上先进的光通讯半导体研究中心。随着高锟实验室的扩建完成,海思光工厂已成为华为重要的全球光能力中心。
此外,在芯片领域,九同方微电子研制的国产自主可控EDA设计软件,已具有向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厂商提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启梦”系列芯片,作为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的核心部件,已率先实现对北斗三号卫星信号的支持,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
激光产业领域,锐科激光研发的国产自主可控大功率激光器,打破了国际垄断,并与旗下睿芯、睿晶等企业一道,构成自主可控的激光核心产业链;信息安全上,达梦数据库研制出自主可控国产数据库,经国外机构测评,数据库代码可替代率达到99%……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9年前,未来科技城逐步崛起。为什么国家和我省要在高新区布局未来科技城?因为很多前沿科技,做了可能不会实现立竿见影的收获,但如果不做,永远都没有机会。
一个个厚积薄发的历史性时刻,是未来科技城9年来砥砺创新的缩影。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大量光电子前沿技术,通过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平台转化,走向市场。
人城共兴一半山水一半城
今年10月1日,国庆庆典上,湖北彩车从北京天安门广场驶过。彩车上,最醒目的湖北元素,就是迎风“绽放”的光谷地标马蹄莲。
生态发展,人城共兴。
兰亭公园、玉龙河景观廊道、车墩湖公园……漫步在九峰山脚下的这个科技新城,龙山溪穿流而过,与芯片、人工智能、光通信等前沿科技产业和谐共生。马蹄莲掩映在栊翠中,园内植花200余种,季季不同。
今年9月,武汉文科生态田园开园。昔日荒滩野地,蜕变成为一片生态美丽的诗意田园,为人们提供集田园观光、研学教育、农事体验和生态科普为一体的田园生活体验地和研学科普基地。
如果说过去9年,未来科技城铆足了劲儿在做产业,那么现在,她的愿景是打造一座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科技新城,让四海人才在光谷、在未来科技城诗意栖居。
2018年12月,“黄鹤杯·2018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中,华引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高端LED芯片和Micro-LED芯片”项目,以92.8分的高分,一举摘下大赛一等奖,获得百万元奖金。
华引芯科技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孙雷蒙创办,致力于高端 LED芯片定制及 Micro-LED研发,打破美日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
聚天下才,为天下“谷”。
海归创业、“无国界”创业、硬科技创业,已成为未来科技城的一道双创风景。
今年12月,“光谷国际人才自由港·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项目一期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再新建4995套人才公寓。为建设高层次人才基地、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双创”环境,未来科技城过去几年已提供人才公寓2019套。
在傍晚时分,如果走进光谷,会看到华为武汉基地的通勤车绵延数里。地铁11号线、有轨电车穿城而过,犹如这座城一般,驶向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