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严峻,中央援港“有求必应”,港府更全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抗疫。但当前香港新冠感染患者的收治均由公立医院完成,13家私立医院和5000多间私家诊所岂能抗疫中成为“旁观者”?

早在2月中旬,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曾向私立医院发信称,有患者被私立医院以怀疑感染新冠为由拒绝收治,需要转到公立医院求诊。她表示,除非病人核酸检测确实呈阳性,否则希望私立医院照常处理前往求诊的病人,避免增加公立医院负担。

直到三月上旬,公立医院全部爆满,床位几近饱和,患者要睡在医院门口搭建的露天病房里。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日前,联合医院外有市民在行人路上等入院,患者被放置在行人路等候入院,途人经过有染疫风险。大公报图片

急诊室的床位不够用,患者只能睡在简易担架床上。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日前,感染新冠的病人激增,急症室不胜负荷。大公报图片

更有一些因意外入院的患者,因公立医院器械不足,直接“没得救”。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日前,公立医院病床爆满 大公文汇图片

太多事例,不胜枚举,但都传递出一个信号:公立医院已经不堪重负。就连中央援港建设的方舱医院,也都是为了缓解公立医院医疗系统的压力。

而在这种危急存亡之际,私立医院却频频传出拒绝接收病人的消息。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浸会医院门外贴出告示,指如病人新冠检测呈阳性,院方将向政府通报并转送病人去公院急症室。大公报图片

在全国两会上,甚至有港区政协委员引述中央领导的疑问:香港的私人医院是不是不愿意接收病人?是否有违“白衣天使”的职责?

香港正面临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几十万染疾病人苦苦等待救援,私家医院及诊所这种隔岸观火的行为,我们真的拿他们没办法吗?

私院诊所受政府法规规管

香港现时的医疗体系分为公营和私营两部分:公营医疗由政府资助,是香港医疗系统基石和全民医疗安全网,主要提供住院医疗服务,为港人提供均等、廉价的医疗保障;私营医疗是辅助功能,更多的是提供门诊等非住院的医疗护理服务。

记者翻阅资料得知,2018年11月30日《私营医疗机构条例》(第633章)(下称《条例》)刊宪完成,意味着四类私营医疗机构:医院、日间医疗中心、诊所及卫生服务机构均会受到卫生署辖下的私营医疗机构规管办公室规管,该规管办公室于2016年4月成立。

与此同时,于2020年9月1日成立的私营医疗机构规管标准咨询委员会还会负责就规管私营医疗机构的事宜向卫生署署长提供意见,其职权范围包括:制定、检讨及更新私营医疗机构的规管标准;就卫生署署长颁布有关私营医疗机构的实务守则作出建议;根据私营医疗机构条例,就私营医疗机构的发牌、规管和是否符合标准等事宜提供意见;及就透过规管以提升私营医疗机构的安全和质量标准的事宜作出建议。

至于2020年12月1日成立的私营医疗机构投诉委员会,则专责处理对持有相关牌照的私营医疗机构(包括医院、日间医疗中心、诊所及卫生服务机构)就牌照生效后的事宜作出的投诉,例如:接收和考虑对私营医疗机构的投诉、就关乎对私营医疗机构投诉的事宜向署长作出建议,包括是否向有关的私营医疗机构采取规管行动等职能。

由此可见,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根据《条例》(第633章)所赋予的法律权力,是拥有收发牌照、收费标准、医疗质素、投诉等各方面的公权力。根据《条例》第18(1)(g)条和第38(1)(e)条指明,卫生署署长可根据“有关机构或否违反公众利益的方式运作”从而考虑是否发放或收回牌照。

特区政府是否拥有规管13间私家医院和5000多所诊所的权力,跃然纸上。

缺少设备 私院稍显被动

然而,为什么这些私家医院和诊所仍然无动于衷,甘当抗疫“旁观者”呢?

根据私家医院联会主席何兆炜解释:私家医院的布置跟公立医院完全不同,没有专门的隔离布置,也没有足够的负压病床,不适合接受新冠患者。

如果私家医院接收了新冠患者,导致院内现有病人感染,还会面临病人的控告。

如果私家医院贸然接收患者,很可能造成全院爆疫,而私家医院的整体规模又不能跟公立医院相比,一旦爆发疫情,将面临医院全面停摆,而院内现有病人的重新安置又成了难题。

现时的私家医院同样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部分员工或员工家人确诊无法正常上班,部分私家医院及诊所亦比平日少约3成人手。

根据疫情爆发初期特区政府的抗疫指引,公立医院负责救治新冠重症患者,而私家医院和诊所负责接收非新冠患者,以缓解公立医院的医疗负担。然而,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且面临全港四分之一市民将染疾的危机,继续沿用早前的分工指引,恐有不妥。

正视人命关天 私院方有前途

若说私家医院在抗疫上毫无作为,也稍显偏颇。

私家医院在这两年内已为公立医院处理超过4000个脑电扫描及磁力共振个案,亦完成数百个手术及为公立医院患者做洗肾服务,近日来在人手紧拙下还拨出20张病床接收非新冠患者。

除此之外,李嘉诚基金会自2月19日宣布支援私家医院接收公立医院转介病人后,7日再宣布,为支持公私营医院协作,再加多1,000万元以支援公立医院非常紧急的转介个案。

目前,养和医院以及两间香港港安医院已陆续加入转介计划,协助接收由公立医院转介、需接受预约手术的非新冠病人。此外,公立医院部分急症个案已交由私家医院跟进。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港安医院(荃湾) 官网图片

据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7日表示,公立医院已识别逾450名合适的非新冠病人参与转介计划,包括患冠心病、接受肠癌手术、癌症放射治疗的病人和分娩个案,院方已陆续联络私家医院安排转介。

其中,伊利沙伯医院一些初生婴儿个案转往同区的圣德肋撒医院接受治疗。玛丽医院方面,一些须定时输血的病人获转介至港怡医院跟进,玛丽医院得以腾空日间病房,治疗情况相对严重的新冠病人。

私院参与抗疫方式多样

但,这样真的足够吗?以2018年数据为例,医院管理局和私立医院的病床数目分别为2.9万张和4657张,83%的住院服务由公营医疗系统提供,而68%的门诊发生在私营医疗系统。私家医院在抗疫方面仍可有巨大贡献。

我们不妨看看隔壁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在新冠疫情开始后,迅速启动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计划,该计划是新加坡基层医疗”Primary Health Care“体系的重要一环,该体系从2003年非典后建立,在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重新启动,成功调动900多间综合诊所和私家诊所参与。

私家医院医生下沉到基层,在社区里为社群居民进行病毒检测和医学监察,教育民众认识新冠病毒,让公立医院集中资源处理最高危的怀疑感染者和确诊病人。

Omicron肆虐之下,新加坡公营医院同样出现极大压力,当时卫生部便呼吁非紧急的国民前往PHPC就诊,尽量把医疗资源留给重症和弱势病患,而部份诊所更延长营业至晚上11时,大型医疗机构则协助遥距视像诊疗、检测和送药,各尽所能为公营系统减压。

疫情之下, 私家医院和诊所能做的还有很多:有隔离病房或负压病床的私家医院,可以在门诊或病房接收轻症个案;无隔离条件的医院和诊所可以接收由公立医院转介的非新冠患者、长期病患,好让公立医院腾出医疗资源;私家医生或护士主动参加方舱医院的医护工作;在支援救治的问题上,积极开设视像问诊服务,为社区市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组织专门队伍为安老院舍及学校为弱势群体完成三针疫苗接种服务。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新华社图片

可见,大量工作可以做,正等候13间私家医院和5000所诊所的实际行动。面对疫情,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家医院都是一体的,现在是非常时期更应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抗疫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本刊记者 刘妍伶)

香港13家私家医院、5000诊所岂能当抗疫“旁观者”?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