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 Kut Teh (肉骨茶)发源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巴生

每当有外地的游客或亲友到访马来西亚,Bak Kut Teh (肉骨茶)是他们必吃的地道美食之一。有人说,肉骨茶是马来西亚流传已久的美食,但也有人认为新加坡才是发明肉骨茶的始祖,究竟真相是什么呢?

原来肉骨茶也有「黑白之分」?

在开始深入探讨前,先问各位一个问题,你知道肉骨茶其实有分两种类型吗?

简单来说,在马来西亚最常吃到的肉骨茶就叫做【福建黑汤派】,就以巴生 (Klang) 的肉骨茶为代表性。其汤色较深色、浓郁,且药膳味明显,味道偏浓厚。这类肉骨茶主要是用各种中药材、香料、黑酱油烹调。

Bak Kut Teh (肉骨茶)发源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巴生

【福建黑汤派】肉骨茶

还有一种就是【潮州白汤派】肉骨茶,其汤色较浅,通常以大蒜和胡椒提味,熬煮出来的口味也相对的比较清淡,据说在新加坡和槟城广受欢迎哦!

Bak Kut Teh (肉骨茶)发源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巴生

【潮州白汤派】肉骨茶 (图片取自网络)

1945年,李文地创立了第一间「巴生肉骨茶」

据说于20世纪初,有不少的中国人来到南洋谋生,从事苦力工作。他们通常是以肉食配饭,补充所需的体力。就在二战结束后 (1945年),来自中国福建的 李文地 在巴生经营了一个炖肉骨摊位。起初只是售卖普通的家乡炖肉骨,传闻是苦力们将拾来的药材碎带到李文地的食档集资煮食,没想到熬煮出来的味道既香浓又特色,广受人民喜爱。后来他参照配方加以改良,才会演变出「巴生肉骨茶」的最初版本哦!

但有人说,19世纪末新加坡早已存在「肉骨茶」?

根据新加坡出版的一本书籍记载,「肉骨茶」是在 20 世紀 60 年代才成為流行的街頭美食。也就是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时代。当时有许多的华人迁徙至新加坡,并把肉骨茶带到当地,而白汤底的潮州肉骨茶,可能是在那时候形成的。

另外,有位新加坡的博士也曾采访二战前的老人们,发现二战前的人们就有边吃肉骨,边喝茶的习惯。综合上述推断,有的人会认为肉骨茶早在19世纪末出现在新加坡,或许因为他们混淆了「边吃肉骨,边喝茶」与「肉骨茶」的概念。

真相的关键,就在肉骨茶的「茶」

Bak Kut Teh (肉骨茶)发源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巴生

那要如何证明「肉骨茶」的发源地就在巴生呢? 关键就在它的名字了! 在早前福建泉州、厦门一带,人们有「边吃肉骨,边喝茶」的习惯,但当地并没有「肉骨茶」这类型的食物,也从未听闻。

而肉骨茶之所以会叫肉骨茶,实际上是和巴生肉骨茶创办人——李文地的名字有关啦!由于泉州话的「地」与「茶」同音,当时有人就给他取了个花名叫 “肉骨地”,久而久之就念成了「肉骨茶」。后来李文地将泉州吃肉配茶的食俗结合进料理中,「肉骨茶」一词正式诞生。而肉骨茶(Bak kut teh)中的 ‘Bak’(猪肉)是福建话,并不是潮州的 ‘Nek’,也象征它原始的福建血统。

简单来说,肉骨茶的发源地就是巴生啦!而传入新加坡后则演变成潮州式的白汤肉骨茶。

或许肉骨茶源自于哪里,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好好发扬这流传下来的特色食物以及它的精髓所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肉骨茶这道特色美食,才是一桩美事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