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就是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11国。18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逐渐在东南亚建立了殖民地。一个世纪以后,殖民者在这里种植橡胶、甘蔗和开矿需要招募大量的劳工,此时中国正逢乱世,很多人被迫出海谋生,大量的中国工人就来到了东南亚当苦力,他们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
这是一组20世纪初下南洋的中国劳工照片,他们从福建厦门上船,一直开到新加坡的加冷河,这些照片是一个世纪前新加坡中国劳工的真实记录。
—— 1 ——
这张照片是这艘船的德国船长拍摄的,甲板上站满了从中国来的劳工,他们大多都是贫苦出身,衣着简陋。这些劳工还要支付昂贵的票价和代理费。如果付不起钱,就要签合同用前两年的工资来偿还,还款期间还要被收取利息。
—— 2 ——
图为船只抵达了新加坡加冷河,当时的加冷河还没有像样的码头,船只能停在水中。码头的设施很简单,只有一些浮桥。
—— 3 ——
图为加冷河的河岸,岸边有很多木屋,这些木屋都是用来存放货物的。木屋的后面是一片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这里就是当时的新加坡。
—— 4 ——
图为加冷河岸边的木屋仓库,商人们在这里存放货物。
—— 5 ——
图为在橡胶种植园工作的中国劳工。19世纪的新加坡和马来半岛,英国殖民者经常从中国沿海省份福建和广东招募劳工,帮他们种植橡胶。
—— 6 ——
图为船上的中国代理商,他的工作就是到福建或广东的乡下去招人,然后安排这些工人上船,一直送到目的地交到西方老板手中,从中赚取代理费。
—— 7 ——
图为中国代理商的妻子,这些代理商能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在船上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待遇远胜于普通劳工。
—— 8 ——
图为一个住在加冷河旁的印度家庭。除了中国人,还有一些印度人也来到新加坡当苦力,他们要么在农场里工作、要么在工厂里工作,要么就是在码头当搬运工。
—— 9 ——
图为一处西式建筑,西方老板雇佣了很多中国仆人。
—— 10 ——
图为船上的外国人,从厦门到新加坡的旅途很长,他们通过打牌来打发时间。
—— 11 ——
图为船上负责警戒的士兵,以制止船上可能会爆发的骚乱,但是中国劳工往往很少闹事。
—— 12 ——
图为19世纪末的新加坡的一家裁缝店门口,能看见很多印度人和中国人,街上还有很多做生意的小贩。
—— 13 ——
图为上世纪20年代,新加坡的华人聚居地(中国城),街上全是中文商铺。
—— 14 ——
图为一处中国式的寺庙,门口十分热闹。定居在这里的华人继续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在节假日都会来到寺庙烧香拜佛,祈福求安。
—— 15 ——
大街上有很多黄包车,到了1920年左右,这里的黄包车多达20000辆。
—— 16 ——
图为上世纪20年代,新加坡中国城的克塔艾尔路(KretaAyerRd.),这里华人众多,街上有很多华人商铺,是当地一个繁荣的商业区。
大量华人下南洋,华人成了东南亚地区本地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可以说,东南亚的近现代历史是土著族群与华人共同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