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是“中国手工鸟笼文化艺术之乡”,全村114户就有96户人家生产鸟笼,占全村总户数的90%以上。卡拉村的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为原材料,生产工艺据说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如今,卡拉村全村生产的工艺鸟笼搬上互联网出售。卡拉村采取“支部+协会+农户”和“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生产鸟笼,并且成立丹寨卡拉鸟笼专业合作社。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产品深受云南、湖南、上海等花鸟市场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还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地区畅销。每年卡拉村销售鸟笼15万只,年产值达650万元。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凡好养鸟者,最讲究称心如意的鸟笼。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多有爱鸟养鸟的习俗,而鸟笼成为必不可少的用具。目前,丹寨县卡拉村已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手工编制鸟笼专业村。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因为采用本地优质上好的楠竹为原料,所以具有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的特点。竹编工艺做工精巧、品种繁多、造型各异,或小巧玲珑,或美观大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卡拉村,靠的就是传统手工艺。别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卡拉苗寨搭建了平台。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卡拉村鸟笼制作始于家庭生产,这是卡拉苗族人民的绝活。用竹子编制而成的手工艺品是卡拉苗族人民的绝活。鸟笼固然漂亮,要制作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最简易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原生态鸟笼,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杨昌培夫妻就是典型的鸟笼制作户,现年已经61岁的杨昌培与60岁的妻子制作鸟笼已经有20余年时间,夫妇两人一天可以做一个鸟笼。每个鸟笼售价100元钱。夫妻两人在农闲时就制作鸟笼,农忙时节就下地干活。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年纪大了,去打工没有人要。”杨昌培的妻子告诉记者,“现在主要是靠做鸟笼来生活。”每逢赶集的时候,夫妻两人就将鸟笼拿上街去卖。如今,夫妻两人的儿子不学做鸟笼,现在广东打工。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岁月在钢锯与竹条的磨擦声中慢慢流淌,杨昌培夫妻已经编织鸟笼20余年时间,在这些岁月中,不知多少只鸟笼在他灵巧的手中被编织而成。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苗族人喜好养鸟。卡拉村由于山林密布,这里的民族长期以来从事狩猎活动,因此,捕鸟、养鸟和斗鸟也就成为重要的集生存、娱乐为一体的比较普遍的民间活动。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现今,随着保护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意识普遍增强,村民们不再狩猎和捕鸟,但养鸟和斗鸟仍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近年来,随着鸟笼制作这项传统民间手工艺在卡拉振兴,卡拉村人与鸟笼碰撞出的“火花”越发灿烂。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卡拉村传统的工艺鸟笼制作技艺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鸟笼第一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卡拉鸟笼产品销向了全国,销出了国门,畅销东南亚近10个国家。

贵州“鸟笼村”百户人家“编织”起千万元产业,畅销东南亚10国

近五年,卡拉村生产销售鸟笼和经营农家乐的总产值就达30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省、州、县表彰30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