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日,时值祖国第46个生日,举国上下一片欢快的气氛,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可没人知道,就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最繁华的广场里,也有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碧蓝的天空里迎风招展。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人,无一不被这圣洁庄严的气氛所感染,可当视线注意到那位饱含热泪的旗手时,人们又忍不住地好奇。
这是一位年逾古稀却精神饱满的老人,此刻他的双目含泪,面色温柔,看向国旗的眼神,就像是在看着自己挚爱的亲人。可如果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位老人有着金色的头发,碧绿的瞳孔和深邃立体的五官。毫无疑问,单从长相来说,他是一个老外。
那么这个老外他是谁?为什么要在洛杉矶庆祝中国国庆?他与中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不解之缘?
熊德龙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要从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孩子说起……
“弃婴”往事
1947年印尼雅加达的一个贫苦人家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
“是个男孩!”旁边的人兴奋地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清贫的印尼母亲喜不自胜,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丈夫。可谁曾想到,自从这个孩子出现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他的荷兰父亲便早早计划着逃离。
遇到不想负责的渣男,男孩的母亲悔不当初,虽想要下定决心独自一人把孩子抚养大,可现实生活总是不能让她如愿。
苦苦撑了7个月后,这位年轻的母亲彻底绝望了。
“也许,没有自己,给儿子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妈妈,他会生活得比现在更好”怀着这样的念头,她吻遍了孩子的脸蛋,然后将他悄悄放在福利院门口。
就这样,男孩在福利院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可无奈孤儿院里孩子众多,工作人员少,男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反而越来越瘦小。
熊德龙养父母
这种情况直到一对中国夫妇的到来才发生了改变!“真可爱。”一位居住在印尼的中国夫妇看到了孩子,忍不住抱在怀里,久久不舍得放下。
此前,他们已经收养了两个无人领养的小女孩,经济也并不宽裕。要不要把这个孩子也领养回家呢?夫妻俩默默对视,期待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鼓励。
妻子看到丈夫久久没有给出答复,想要放下孩子,可孩子大概是体验到了久违的温暖,小胳膊死死地搂着女子,不愿意松开。
“这…”妻子求助地看着丈夫。
丈夫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伸手从妻子的怀里抱过孩子,将他高高地举过头顶。
“记住哦,以后你的名字叫德龙,熊德龙。”
孩子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注视着两张满含微笑的脸,自己也试着张开嘴巴“咯咯咯”笑了起来。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转眼间几年过去,5岁的熊德龙已经长高了很多,他站在堂前,摇头晃脑地背着父母亲教给他的《增广贤文》 。
由于自幼耳濡目染,5岁的德龙很早就知道了养父母熊淡如、黄凤娇夫妇的生活并不富足。养育五个孩子的日子常常让他们捉襟见肘。
可就算这样,父母亲还是乐善好施,常常把自己不多的钱粮拿去送给别人,邻居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父母亲也要带着一家大小7口人过去帮忙,一道逢年过节,父母亲还要把一年辛苦赚的血汗钱寄回老家,给梅州乡下的老人和亲戚们。
小时候的德龙非常不理解父母的这些行为。每每这时,养父熊淡如就会给他解释《增广贤文》里忠孝节义的内容,告诉他“远亲不如近邻、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可有时候,熊德龙眼睁睁看着父母已经没有钱了,自己家都没有办法过年了,可身无分文的母亲还是卖掉了自己仅有的一只手镯,带着德龙去寄钱给乡下的老人过年。
那一天,他和养母一起坐在破旧的三轮车里,小小的德龙一边看着母亲抚摸着自己心爱的手镯一边暗自垂泪,德龙知道这是母亲成亲时候仅有的陪嫁。
帮别人可以有余力了再帮,现在我们的确没有钱了,还要帮吗?小小的德龙实在想不通。
可身为梅州客家人,养母虽然没有上过学,可当她抱德龙时,嘴里常常哼唱的歌曲也都是一些忠孝节义的话。
“孩子,咱们就是再苦再穷,也不能忘家忘本啊。”这句话对熊德龙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令他终生难忘。
这一刻,他确信自己不是没人要的弃婴,也确定了他的“根”和“本”永远在中国,无论身体里流淌着什么样的血液,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无论身在何地,这颗中国心永远是他的立身之本。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传统的客家文化熏陶,父母亲的言传身教都让熊德龙一次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父母亲投注在他身上那份无可替代的爱,更让他多年难以忘怀。
自打熊德龙记事开始,父母亲就在他身上投注了巨大的心血。
原本就要含辛茹苦地照顾好几个孩子,家庭的负担已经非常重,可父母亲却坚持要挤出一份钱送熊德龙去上学。
这份学费凑得极不容易,两个年过半百的人硬是咬着牙拼命努力,熊淡如每天要出去当人力车夫拉三轮车,妻子黄凤娇一边给别人浆洗衣服,一边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住行。
这样的日子苦苦撑了几年后,夫妻俩相继病倒了,眼看着父母亲看病吃药都需要花钱,16岁的熊德龙下定决心要帮父母亲分担。
他悄悄退了学,请四个姐姐轮流照顾父母,自己离家到处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勤恳又聪明的熊德龙很快嗅到了赚大钱的商机,他开办了一家海绵厂。
之后生意蒸蒸日上,眼看着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一家人的生计再也不用发愁了,年轻的熊德龙非常兴奋。
可正当他幻想自己能够大赚特赚的时候,意外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海绵厂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赚大钱养活家人的期望打了水漂,更可怕的是,他还背了一身的债。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打击,熊德龙不忍心告诉家人,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失声痛哭。
生活就像是突然蒙上了一层阴霾,令他很长时间都没法从这个打击中走出来,甚至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可他的一举一动又怎么能瞒得过至亲的家人呢?养父熊淡如得知了此事,就和母亲商量,之后二人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凑了10万块钱,悄悄塞给了熊德龙。
看到父亲递过来的钱,熊德龙泪如雨下,此时此刻,这十万元成为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回忆。
在父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熊德龙重拾信心,再次出发创业。
这一次,一切都顺风顺水,他不仅成功经营了一家烟酒厂,更是将业务不断扩展到各个地方。在烟酒厂事业大获成功后,他又把目光放到了海外。
十多年间,熊德龙在美国陆续投资了餐饮、房产、金融等领域,企业遍布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尼、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成为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他名下拥有美国大兴银行、好莱坞大都会酒店、熊氏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国际金叶烟草有限公司、香港皇玺洋行等几十家著名企业,并且全都赚得盆满钵满,顺利地建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可功成名就的熊德龙一刻也没有忘掉是谁支持自己走到今天的。
所以,熊德龙只要有时间,就和父母视频通话,还给父母盖了一个漂亮的二层小楼,在他的细心照顾之下,熊如淡夫妇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1987年,熊德龙回到家乡广东梅州。在那里,他陪伴年老体弱的养父母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养父母虽然去世了,但他们以身作则的品行却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了熊德龙的心中。在他此后的人生里,父亲教给的“爱我中华“”,母亲教得“不能忘本”,这八个字始终盘旋在他的心间。
他开始渴望为故乡做一些什么,渴望把养父母的精神传扬到千家万户,渴望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递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说干就干,熊德龙开始了行动……
百分百的中国人
1995年10月1日前夕,在美国旅居的游子们忽然看到《国际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10月1日,是祖国第46个生日,美国领土洛杉矶上空将冉冉升起第一面为中国庆生的五星红旗。
看到这个消息,海外的同胞们沸腾了。国庆,这个在华人眼里特殊的时刻,真的有机会亲眼看到在异国他乡升起祖国的国旗吗?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往洛杉矶。
可就在洛杉矶的广场上,人们亲眼看到满头白发的熊德龙神情肃穆,小心翼翼地将五星红旗挂在旗杆上,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响起,孩子们忍不住举手敬礼,而大人们含着热泪,目视着国旗不断地升起。
要知道这是第一次在美国,有人为了庆祝中国国庆而特地举行的仪式,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飘荡在美国的上空,大人小孩们都忍不住留下激动的泪水。
随后,人们惊讶地看到,天空上还出现了两架并行的飞机,两架飞机的机翼上拉出了一条横幅: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侨居在美国各个地方的华人见此情景,都纷纷放出国歌呼应,一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美国的大街小巷,庄严的景象震撼了整个美国。
而这一盛况的创造者,就是熊德龙。
可在他的心里,如果仅仅让中国的名字被外国人熟知并不够,他希望自己从耳濡目染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于是,他特地斥巨资收购了美国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还收购了几家印刷厂,积极宣传新中国的各种成就和文化传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一次次地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而对于自己的家乡梅州,他更是捐钱捐物,义无反顾。前前后后,为梅州的发展捐了数亿人民币,帮助梅州创办了四十多所学校、医院、养老院和博物馆。其中,就包括了嘉应大学、剑英大学、梅州华侨博物馆等。另外,熊德龙还支持了市博物馆、梅县人民医院风庚楼,如淡长廊等福利设施的修建,大大改善了梅州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武汉爆发疫情的时候,熊德龙一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购买了10万顶帐篷,10万个口罩,10万只手套和各种抗灾物品来支援中国。只要是中国有需要他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时至今日,已经74岁的熊德龙已经成为了商业大亨,可他依然记着养父母教他的那八个字:“爱我中华,不能忘本”。因此,他从未贪图过人生的享受,而是时时刻刻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起拆掉自己的专机座椅也要为中国多运送一些物资的穆沙拉夫,熊德龙常常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他以穆萨拉夫为榜样,始终活跃在中国的公益事业上。
曾有人问他,你现在知道了自己是个印尼人,印尼的血液才是你的根,如果说要报恩,你已经做得够多了,为啥还要持续的这样对中国呢?
熊德龙立刻出言纠正,他说:我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中国就是我的家乡。虽然我身上没有中华民族的血液,外貌也没有中国人的特征,但我是长着洋面孔的中国人,这里有一颗百分百的中国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纵观熊德龙从弃婴到富商的逆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在博大精神的中国文化滋养下,在一个极富人情味的社会里,在一对充满爱的父母悉心哺育下,才能培育出一颗爱国爱家、知恩图报的心灵,缔造出一段隽永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