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棋魂》根据日本同名漫画《棋魂》改编,剧中根据中国的国情不管从妆容,细节,历史和年代感都做了本土化的改编,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创作团队特别聘请了世界围棋混双冠军作为顾问,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开始参与进来,这可能也是观众叫好的原因之一,豆瓣15万人评分,却高达8.7分,可见观众的喜爱程度。
棋魂
不过《棋魂》里面也映射出了一个我们普遍存在的现象—家庭教育问题。
剧中时光受褚嬴影响从对围棋的不屑到热爱,并希望报考弈江湖道场而走专业棋手路线,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时光妈妈的强烈反对,并且时光妈妈把道场的报名信息扔进了垃圾桶,因此母子陷入冷战,当然剧情需要,结果是好的,时光妈妈最终同意时光报考并最终顺利进入弈江湖道场。
这里面映射到我们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现象—“死读书”,我们觉得可能只是我们的兴趣爱好,但是父母可能认为这是玩物丧志,会影响学习,然后一巴掌拍死,于是读着,读着,“死读书”变成我们的“读死书”。那么“死读书”式的家庭教育,我们还要持续多久?
01 我们的父母
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然至今,读书不再是人生唯一选择,但是当今的天下还是80、90和00后的天下,而我们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70年代,那么我们的子女出生之后,前期部分避免不了需要由父母照料。而我们的父母很多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有些甚至还迷信。他们对于“死读书”依旧有不小的执念。
现在虽然再出现“杜升华现象”(19岁的杜升华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2005沈阳高考应届生第一名,但不会换乘公交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的概率比较小,但是至少父母都会让孩子全身心放在读书上面,不会让孩子自由发展兴趣爱好,而且中国的应试教育也大概率决定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
02 兴趣爱好和玩物丧志
如果是20年前,你告诉父母说,你的爱好是玩游戏,父母绝对把你吊起来打。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电竞战队。兴趣爱好和玩物丧志,其实有时候只是一念之差。网友的回答有些耐人寻味。
我个人觉得兴趣爱好和玩物丧志的区别在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应该因为父母的喜好去定义。
读书是为了教育,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读书,古人云:琴棋书画,全面发展,琴修德,棋开智,书练体,画蕴美;不正好跟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劳相互映衬吗?
有人喜欢文学,有人爱好考古,有人钻研物理,有人专攻生物,甚至于现在流行的电竞,不都是教育的另外一种体现形式?只要是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正面的影响,这就不算玩物丧志。
西方在诺贝尔上的成就要远远超过中国,家庭教育其实也占了很大的因素。西方有点像散养的方式,最大程度释放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更多却是替孩子做选择,早早地把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扼杀在摇篮中。
03 T型人才和π型人才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本身国家不大,新加坡本身国家不大,为什么他们的经济体量会那么大?那么有竞争力?新加坡有一个原则叫做打造π型人才。新加坡认为T型人才不够,必须要打造π型人才,这样才更有竞争力。
所谓的T型人才是,除了广博的知识面之外,你只有一条腿。这条腿就是你生存的技能,而π型人才比T型人才多了一条腿。第一条腿跟生存有关,另外一条腿跟激情有关,也可能就是你的兴趣爱好。
未来的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而π型人才的这两条腿也是可能变化的,当代表你激情的这条腿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变成你生存的那条腿。比如你除了工作之外,平时的爱好是游戏和写作,但是当有一天你变成了职业电竞选手或者职业作家,代表你激情那条腿突然就变成了生存那条腿。那时你可以再找一条代表你激情的腿。
未来肯定是T型人才向π型人才转变的过程。当然庆幸的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再做过多的限制。未来的中国“死读书”式的家庭教育肯定会越来越少。搞不好将来孩子的兴趣爱好会转变成生存的技能呢?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