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滨水区更新的话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滨水区更新的黄金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世纪,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另外一方面,随着服务业中文化、旅游、科技等服务类别的崛起,给予滨水区,这片城市中心最优质,甚至是最后的开发用地,前所未有的更新机遇!
今天,我们梳理了全球一些较为典型的滨水区更新案例,希望对我国城市更新有所帮助。
英国阿尔伯特码头,以文化驱动老城更新
1980年代以来,英国立项的大型滨水区更新项目超过200个。这些滨水更新项目,有的借助天生丽质发展旅游,如加的夫湾、朴茨茅斯港;有的借助区位优势发展新产业,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布里斯托湾。但更多的滨水区还属于资质平庸型,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用文化撬动滨水区更新,而采用文化驱动更新的代表案例,当属利物浦的阿尔伯特码头。
在19世纪初,利物浦是世界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当时的港口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其财富总量一度超过了伦敦,被誉为“欧洲的纽约”。进入20世纪,港口的衰落使利物浦成为“逃离之城”,曾经的贸易枢纽——阿尔伯特码头关闭。直到1980年代,在英国滨水区更新的热潮下,阿尔伯特码头开始了漫长的更新改造之路。
起初,阿尔伯特码头只是进行一些城市微更新,收效甚微。直到1998年,码头的建设管理改为企业主导,开始了二次更新。
2003年,二次更新的阿尔伯特码头亮相,包括三大文化改造项目,有展现利物浦航海历史的默西塞德海事博物馆、展现利物浦艺术气质的泰特美术馆以及展现利物浦音乐魅力的披头士博物馆。
其中,披头士博物馆不仅收集了与乐队相关的物品,还复制了60年代披头士活跃的演出场所,成为全球披头士迷的朝圣地,并入选英国最佳旅游景点之一。
2004年,阿尔伯特码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迅速成为利物浦文化旅游的磁极,平均每年到访的游客超过600万。
阿尔伯特码头的成功,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本注入,也就有了后续的滨水区三大更新项目:曼岛区域更新、「利物浦一号」发展计划以及国王滨水区改造。
曼岛区域更新,依然以文化为核心,包括新建设的利物浦博物馆(2011年开业)及RIBA North文化综合体(2017年开业)。
曼岛区内,被称为“美惠三女神”的历史建筑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海上商业城市利物浦”组成部分。建筑群修旧如旧,植入现代办公和酒店业态,补充完善了区域的城市功能。2018年,该区域在利物浦旅游奖中,获得“游客经济最佳新人”奖。
利物浦一号占地约17公顷,包括商业、办公、居住功能,如英国百货公司JohnLewis及Debenhams主力店,使老港区变身为市民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中心,重现利物浦以码头为核心的繁华。
国王滨水区改造包括利物浦体育馆和英国电信会议中心,两者合力成为城市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舞台,增强了城市举办大型活动、会展的功能。
最终,滨水区形成以阿尔伯特码头为核的城市中心复兴。同时,丰富的滨水空间成为文化活动举办地,助力利物浦入选“欧洲文化之都”。
美国伊斯特河南岸,以科创激活地区更新
美国滨水区更新始于20世纪50年代,纽约是第一批加入更新行列的城市,出于防洪的考,曼哈顿的滨水更新更侧重滨水带抗击飓风和市民休闲功能。而一河之隔的伊斯特河南岸,却发展成为纽约的科技产业三角区。三角区由DUMBO区、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以及布鲁克林中心区构成,2015年,三角区已聚集了1350家科技公司,17300名科技从业者。
DUMBO区是科技产业三角区的核心。在上世纪末,身为工业区的DUMBO,一度沦为废弃货船地。后来,开发商大卫·瓦伦塔斯买下这片废地,想通过环境重塑,营造生活氛围,带动周边地产项目升值。
2010年,融合休闲、运动主题的布鲁克林大桥公园建成,迅速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城市公园之一。周边旧厂房改造则保持艺术化的氛围,以配套商业和小工作室为主来完善区域的生活配套功能,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入驻。
随着纽约的科技浪潮发展,DUMBO区凭借紧邻曼哈顿岛,与华尔街一桥之隔的区位优势,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环境成为科技公司入驻的最佳选择。
同时,DUMBO区也针对科技初创企业推出了低租金的政策,并联合纽约市经济发展组织、纽约大学、POLY理工学院等机构,搭建出针对科技企业的孵化生态链,成功吸引科技初创企业来此聚集。
如今,DUMBO区已孵化出涵盖移动通信、生物医疗、数字化媒体等领域的几十家科技企业。这也让和DUMBO区一墙之隔的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有了重生的希望。
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该造船厂在1990年代衰落后改造更新为工业园,面对涌入的科技企业,造船厂发挥产业基础,结合巨大的生产空间,针对制造类科技打造出绿色科技制造中心,与DUMBO区形成科技协同发展。
绿色科技制造中心包括教育中心、新实验室( New Lab)、工业设计、制造商、共享制造设备等一条龙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吸引3D打印、电脑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等科技制造初创企业来此聚集,伊斯特河南岸自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水岸!
新加坡滨海湾,以旅游提升城市竞争力
旅游通常是滨水区更新的附属功能,而新加坡滨海湾却将旅游作为滨水区的核心功能,成功的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发展成全球著名旅游圣地,新加坡的国家形象名片,更是全球滨水区更新典范。
2005年新加坡政府将城市建设目标,由原本的“花园城市”,转向“花园里的城市”,城市绿色环境从好看到好用,从吸引人来看一看到让来的人留下来。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新加坡滨海湾制定出围绕旅游主题的「3E」发展主线,即Entertain娱乐、Explore探索、Exchange交流。这些理念渗透到CBD以及新加坡河的更新建设中。
位于新加坡河与滨海湾交汇处的CBD,是世界第四大商务区,在新发展战略的推动下,CBD对滨水码头区的旅游休闲功能起到补充作用。CBD拓建区与金沙湾度假区连接,从独立的商务片区,演化成为环湾区的中央活力区。
金沙湾度假区引入大师设计,集中布局城市旅游吸引物,汇聚娱乐、休闲、文化、商业、会展等多元功能,全面塑造都市形象感。
而充满科技与生态技术的滨海湾花园,则是对“花园里的城市”战略的全新展现。公共景观设施充满科技和未来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超级树垃圾发电站。
全面升级的都市形象,不仅使滨海湾成为新加坡的活力原点,更是游客体验21世纪新加坡的展示区。
与滨海湾相连的新加坡河是城市母亲河,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传统,在滨海湾的更新战略中,承担起展现文化与生活重任。
新加坡河沿岸保留了原有殖民地时期的老建筑,使新加坡河沿岸呈现出异域风情。河上设置了多条通航游线,恢复了旧时小帆船作为特色游船,船上备有特色船餐,极具地域风情,在船长的解说下,游客可以全面了解新加坡河的历史文化。
河道沿线保留着诸多历史悠久的码头,如驳船码头、克拉码头、罗伯逊码头,这些码头周围的建筑改造凸显历史与科技的碰撞,功能则注重休闲娱乐、商业餐饮等,打造出居民与游客夜生活聚集地。
这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克拉码头。克拉码头原本是新加坡的海上贸易中心,经过全新设计,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屋顶将原来的工厂、仓库和商店串联在一起,附以餐馆、酒吧、娱乐等功能,成为全天候的休闲娱乐空间。
以上滨水区更新改造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在改变城市结构甚或重塑城市形象方面,滨水地区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虽然他们各自采用的更新策略不同,但都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目前尚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是城市滨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许多大城市滨水空间也面临由传统的工业、仓储等废弃地向更高效、混合、高品质城市综合区域转型的问题,国外这些滨水改造的案例为我国此类区域的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意义。
文章转载自丈量城市,由睿途旅创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