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心村”的乡村文旅实验

一场“空心村”的乡村文旅实验

在乡村文旅项目的兴建过程中,村里的老屋被改造为民宿、清吧等建筑。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相关内容报道

请扫码关注

一场“空心村”的乡村文旅实验

入夜,修葺一新的松乔楼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别致。

曾亮超 摄

青砖黛瓦的围屋,瓜果飘香的农田,碧波荡漾的池水,走在村中,人文古韵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这是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的茶园村如今的面貌,但与其他古村不同,这里的老房子如今成为文旅项目的组成部分,居民祖宅也变身民宿客房、餐厅及书吧、清吧等场所,成为“打卡点”。

这是碧桂园旗下的文旅公司在惠阳的一场“实验”,通过改造日趋“空心化”的村落,引入新的文旅等产业项目,探索乡村振兴道路。在最先开始的两个试点地区,茶园村项目已经建成营业,良井镇的矮光村项目也进入收尾。

传统古村的文旅机遇

茶园村位于山谷之中,村子历史悠久,曾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村内的松乔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三堂四横一围呈方形结构,是完整保留下来的客家传统围屋。

惠阳当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线网密集,再加上毗邻深圳和惠城、惠阳城区,村民们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并不困难。在外出“揾食”的过程中,一些村民开始搬离自家老宅,到城区或其他城市定居,村子逐渐开始“空心化”。

在茶园村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良井镇矮光村同样面临类似现状。尽管村中的老屋、祠堂等多数顺利保留下来,但老房子早已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在应对“空心化”的问题上,茶园村和矮光村选择了乡村文旅的道路。去年3月,惠阳区政府、碧桂园、华侨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村振兴战略项目在惠州落地实施。

根据合作协议,秋长街道境内55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被划为合作规划区域,导入文旅产业,茶园村1300亩区域重点展现田园体验、村落民俗等业态,挖掘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

良井镇全域合作规划72平方公里,将导入农业生态科技产业项目,先行启动矮光村1500亩土地,建设经营休闲养生、客家文化、农耕体验等项目。

两座“实验田”

协议签订后,秋长茶园村文旅项目开工,潘文琪见证了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

潘文琪来自湖南,先前曾在长沙博物馆当讲解员。用她的话讲,来这里工作纯属机缘巧合,“其实就是想换一个地方工作,去外面看看”。刚到茶园村的时候,潘文琪面对的是“一片黄土”,那时文旅项目一期正在兴建,到处都是工地,工作环境并不友好,“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她说。

去年年底,茶园村的文旅项目正式开门迎客,整个项目被命名为“秋长谷里”。潘文琪的岗位也从项目行政转为秋长谷里宾客关系主任。

记者走访茶园村文旅项目时看到,在已经建成的片区,原有的老房子基本得以保留,街道也修葺一新,种上花草植被,村中原有的瓦罐、石磨等农用设施,也被用来作为装饰。

其中以客房为主的“谷里间”,正是由松乔楼改造而来。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形成30多套客房。一些老墙被保留、加固,成为民宿中的小“打卡”点。客房内部的装修则采用新旧结合的方式,既有现代感十足的床铺、电器和卫浴产品,又有老物件作为室内装饰物。

良井镇矮光村的文旅项目被命名为“良井原乡”,与秋长茶园相比,该项目的推进速度慢了一些,记者走访时,除展示厅、花田外,其余部分仍在施工状态。

项目负责人袁孟阳预计,矮光村的博物馆、水上餐厅预计上半年能实现试运营,凤悦酒店部分7月也可以交付运营单位进场。“所有项目完成后,酒店、民宿的客房总数大概有100多间”,袁孟阳说。

为何项目首先在茶园村和矮光村落地?记者获悉,这与碧桂园的选取标准相关。

“我们的项目不能全部都是后期建造的新建筑,这样的话就看不到原来传统文化的印记”,碧桂园集团文旅发展事业部总经理杨斌向记者表示,不论是茶园村还是矮光村,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传统村落的祖屋民居相对完整保留。

碧桂园派驻当地的一名文旅项目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此前在惠阳某地曾相中一条山谷中的村落,风景优美,传统村屋保存完好。他们原本计划和当地进行商谈,但过了几个月再去,却发现该村开始拆除老屋盖新房,变得不再符合项目落地条件,再加上该村地处水源保护区,最终只得作罢。

创造就业机会

据了解,在合作过程中,碧桂园与秋长街道茶园经济联合社、良井镇矮光经济联合社签约,带动村民入股,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农户增收。与此同时,文旅项目也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吸引本村及外地人前来工作或创业。

陈春权是惠州本地人,拥有18年的西餐厨房运营经历,曾在国内多家知名五星级酒店工作,并曾前往荷兰、德国、新加坡等地进行过学习交流。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在职业生涯鼎盛时期选择回到惠州,在秋长谷里的西餐厅担任主厨。

张淑珍9年前嫁到茶园村,丈夫平时做一些小本生意,她也曾通过到商场做售货员、在街边摆摊等方式维持生活。民宿开业后,她当上了客房服务员,过着固定上下班的生活。负责打扫房间、整理布草等,逢节假日客房入住率较高时,她总是很忙碌。

“在这里收入跟之前差不多,但是因为离家近,所以照看小孩比较方便”,张淑珍说。

与湖南人潘文琪一样,在开心农场工作的袁德金也来自省外。他的老家在广西,十几年前便来到广东承包土地种植。尽管如今他仍是在田间劳作,但已不用“靠天吃饭”,而是定期领取工资,几名员工按时轮班,与之前相比显然还是轻松了些。

“以前自己种就要自己去卖,在这里就不用”,袁德金告诉记者,田地里种植的瓜果蔬菜,成熟将供给文旅项目的餐厅使用,来度假的客人也可以下田采摘后拿回家。

后续如何盈利?

开门迎客后,秋长谷里成为惠州本地和周边深圳、东莞游客的短期度假选项。

记者留意到,秋长谷里民宿的价位并不低,即便是在淡季,最便宜的房间每晚也要数百元,不少房间在千元以上。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定价将筛选掉一批游客,但由于项目客房数量很少,所以定价如果过低,对承载能力和运营能力都会造成巨大压力。

“我们客房数量只有34间,之前的两个小长假基本都是满客状态,还有很多不住店的客人”,潘文琪介绍,除预定民宿外,也有游客会用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这里乡村游,有不少是年轻人或者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玩。

秋长茶园村文旅项目一期的规模并不大,整个片区几十分钟便能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尽管占地近1.2万平方米,但清吧、餐厅、书吧等就占了一大部分,此外还有宗祠、监控室等非经营性空间。

杨斌认为,这在商业项目,特别是酒店项目中并不合理,但由于项目是和当地乡村共同合作开发,因此应当把村民比较关心的宗祠整修、村容改善等先做出来,再去考虑经营空间扩容。

这些乡村文旅项目能否盈利?对此,杨斌认为,谈盈利为时尚早。以秋长谷里为例,目前营收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商业运营(包括采摘体验等)三个部分,扣除人工成本和建设成本分摊之后,想要盈利还要走很远。不过他也表示,在探索改变乡村面貌、实现乡村振兴的角度上看,碧桂园的乡村文旅项目至少在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据介绍,位于茶园村口附近的秋长谷里二期项目正在推进,建设用地大约4万平方米,未来将延续一期示范区的风格,并对一期的规划进行功能性调整。此外,碧桂园已经和良井镇的大湖洋村、时化村完成签约,正在和惠东县铁涌、黄埠和白盆珠三镇进行洽谈。

“我们先把茶园村和矮光村这两个试点夯实了,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接下来才能去做更多的项目”,杨斌说。

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