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今年10月,一场总价值近50亿元的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在北京天竺综保区开幕,这次展览汇集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件展品,多家境外博物馆和个人藏家携珍藏参展。在综保区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文物艺术品展览展示,在全国尚属首次。

境外文物的大规模展出,得益于综保区的“保税”政策——海外藏品在综保区展览展示,不用缴纳大量税费,从而大大降低了展出成本。

北京天竺综保区对文化保税的探索已经持续了7年。目前,天竺综保区保税艺术品进口规模全国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文物进口数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北京正在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口岸。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乐石文物修复中心内,一幅明中期的挂毯正在整体修复中。

境外文物综保区里展览

这场盛大的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举办地是天竺综保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内的博乐德艺术中心。开幕当天,记者前往探访,可谓“大饱眼福”。

首先吸引记者目光的是神秘的“海上世界”。博乐德艺术中心地下一层,展出了一批来自香港海事博物馆的藏品。透明的玻璃展台内,既有水下考古发现的宝石饰物、陶瓷等,也有海上星象仪、船用罗盘箱、扭结测程板等航海工具,130余件展品包括船舶模型、航海仪器、古董瓷器、外销画作等,还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盛况。

“这是香港海事博物馆首次在中国大陆亮相。”博乐德艺术中心负责人邓小红说。提起香港海事博物馆,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已成为内地游客前往港澳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能在家门口观赏到富有年代感的“海上世界”,不少观展市民直呼惊喜。

艺术中心三层,一个巴掌大小的瓷器,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金色的小老虎卧在石台上,尾巴盘在体侧,远看憨态十足。靠近仔细品赏,釉质细腻平滑,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光泽。“这是产自磁州窑的小虎枕,金代的文物,2014年从香港邦瀚斯拍卖行购得。”给观众介绍的正是这件藏品的持有者、广东结海堂美术馆负责人滕海刚。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参观者在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展厅内驻足

这只金代的小虎枕在天竺综保区的首次亮相,让观众饱了眼福。同时,滕海刚自己也有意外收获:他曾以为小虎枕是个摆件或古代医师把脉时用来垫手腕的架子。观展人中恰好有一位来自国家博物馆的调研员,讲出了这个物件的真正用途——小水滴,内部中空,头部有孔,常被用来往砚台加水。

滕海刚这次共带来一百多件藏品参展。其中,金代的黑釉狮枕、南宋的三联粉盒等25件藏品是首次进入内地。至于为什么选择在综保区参展,而不是送到国内博物馆参展,这位入行20年的古玩收藏家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缘由:

海外文物入境需要缴纳很高的税费,他之前在全球各地拍下的藏品很多都存放在海外。在保税区参展,不仅可以解决税费难题,还能借助北京天竺综保区的现行特殊监管政策,使艺术品从境外运抵后无需暂时存放在海关监管仓库,直接运至专业仓库,减少文物因存储环境受到损害的风险,省时省力又安全。

在“保税”政策的加持下,这次展览吸引了一批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阿根廷、新加坡、亚美尼亚、日本等国家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的博物馆和像滕海刚这样的个人收藏家。不少存放于海外的难得一见的中国书画佳作首次现身中国大陆。

为期一个月的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境外文物展示专场吸引了5万余名观众。他们中既有来自全国各大博物馆、拍卖行、私人收藏界的“圈内人士”,也有不少是爱好古玩的市民和艺术院校师生。境外文物的大规模展出,不仅仅推进了文化交流,也为文物贸易,特别是中国文物的回流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保税”让文物贸易不再卡脖子

大量文物散落在海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之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数量达到164万件。加之民间藏品,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可能超过1000万件。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伯远帖》、《五牛图》、圆明园兽首铜像、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一系列重量级国宝的回归,既有国家有关部门的不懈追索,也有民间藏家的慷慨相助。

但不是所有流失海外的文物都如此幸运,重回祖国怀抱。据了解,我国流散海外的众多文物,既有遭受外国侵略被掠夺的,也有相当大的数量是通过民间自由交易方式。相对于我国五千年雄厚历史所留下的海量文物,价值高昂、难寻踪迹的“国宝级”仅占据极小部分,更有大批的“小”文物流转于市场,这是散落海外文物的主要构成,也是我国目前大力推进文化贸易、促进海外文物回流的目标。

近年来,民间藏家到海外搜罗文物的热情高涨,但他们买下的文物不能很快“回家”。“税费,是最大的门槛。”一位私人收藏家透露,目前文物入境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个人携带,以自用的名义入关,如数量超出自用范围或价值超过8000元人民币则需要缴纳20%的进口税。另一种方式是作为货物入境,根据现行的政策,海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境内时要缴纳1%的关税,以及13%的进口增值税,再加上其他的相关费用,这就意味着如果将文物艺术品带回国内,需要再承担一笔不小的支出。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内地对于文物艺术品的税收偏高。比如,英国对文物艺术品只征收5%的增值税;瑞士对持有未超过六个月的文物艺术品收取8%的增值税,超过六个月不征税;中国香港地区则对文物艺术品免征进口关税及增值税等。

“这次带来的不少藏品,此前就是一直寄存在香港的拍卖行中。”滕海刚说。考虑到税费、运输、储存等环节的不便,在海外拍场上成功竞得艺术品之后,委托拍卖公司进行异地托管,已成为普遍做法。

面对改革税制所需要的漫长、复杂博弈,近年来北京、上海、厦门、海南等地尝试建立文化艺术品保税区。

北京天竺综保区对于文化保税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2012年规划,2014年建成开园。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在京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文化战略,也符合北京市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2018年3月,国家四部门联合认定北京天竺综保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同年,北京市商务委、市文物局、北京海关、顺义区政府等9部门联合发文,明确12条措施支持天竺综保区发展文化贸易,包括开展“区内存储、区外展拍”业务,降低企业出区担保费用,便利文化艺术品进出境、文物鉴定所入区就地审核等。

天竺综保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郑杰说,天竺综保区享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三区”政策叠加红利,在文化贸易领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这是天竺综保区在艺术品贸易、文物回流等领域开放创新水平领跑全国的基础。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文物修复储存展览一站搞定

在天竺综保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吸睛”的不仅仅是文物展览。文物修复的高超技艺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2厘米长的绣针,仅稍长于五角硬币的直径;牵引着头发丝般粗细的金线,上下翻飞,肉眼很难看清痕迹。在乐石文物修复中心的丝织品修复室内,身穿白大褂的兰桂环和徒弟们正弯着腰,在不足一毫米宽的线绳上,缝上细密的针脚。“这是一幅中国明中期的挂毯,受日本收藏家的委托对其进行整体修复。”兰桂环介绍说,它刚来的时候,破损得看不出图案,大部分线绳都处于断裂的状态。“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挂毯原本的丝线进行加固,这需要更细的线和更密的针脚,必须靠人工一根一根地捋,再一针一线地缝,极为耗时。”这件文物的修复,已经持续了两年,目前整体样貌已基本清晰,但距离全部修复完成仍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拓展海外业务,是乐石文物修复中心董事长赵伯乐决定入驻天竺综保区的主要考量。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馆藏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民间机构,这儿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修复中心。

海内外对文物修复的需求量很大,而国际上有实力、有口碑、可信任的修复机构不多,这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需求缺口。”赵伯乐说,中国对书画、丝织品类的文物修复技术居世界首位。“无论这些流散国外的文物能否回家,对其进行保护、修复,不存在地域限制、国别壁垒。”赵伯乐表示,接收海外文物到境内修复,也会对我国建立海外文物数据库有所助益。随着北京“两区”建设的推进,文物在综保区内的停留时间已从六个月延长到两年,这一政策对于耗时长久、流转不便利的文物修复产业来说更方便了。

同样被吸引来的,还有专门从事艺术品物流的圣轩珍品国际货运公司。在博乐德艺术中心的地下二层,是圣轩的文物库房。“很多珍贵的艺术品是很娇嫩的,比如书画、丝织品怕氧化,需要真空条件,瓷器类要避免开裂,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据介绍,以往艺术品及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需前往北京市区办理,等待期间只能暂存海关监管仓库。现在文物进出境鉴定所直接搬进了天竺综保区,避免了路途上的风险,审核时间也大大缩短。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工作人员在修复青铜器

据了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已拥有上万平方米的保税艺术品仓库,同时具备海关24小时视频监管和分类仓储功能,安保设施达到博物馆级别。基地正在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社科院考古所等单位合作组建文物艺术品检测鉴定实验室,将光谱测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应用到文物鉴定上。

培育上下游产业业态,是国际文化贸易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天竺综保区已形成了涵盖国际文物艺术品贸易、文物鉴定、文物修复、数字贸易、知识产权贸易等全链条关联业态,为促进海外文物回流、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口岸提供了重要支撑。

古都文化厚壤兴盛文物贸易

天竺综保区保税艺术品交易有多活跃?从一场拍卖会上可见一斑。

今年9月,天竺综保区内举办了首场文物艺术品保税拍卖活动,同时开通线上线下参与渠道,共有206件来自海外的拍品,该场拍卖的成交率达到100%。“这是一个很令人惊喜的结果,表明对保税拍卖这种新形式的认可。”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场管理处处长张军在首都之窗的访谈直播中表示。

这一场保税拍卖的成功尝试,体现了当前国内外对于海外文物艺术品的购买热情,也是北京逐渐成为国际文化贸易口岸的一个缩影。这其中既有国家和市区各级政府对天竺综保区的政策扶持,也受益于北京作为3000年古城、五朝都城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

北京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保持稳定热度,潘家园、琉璃厂、报国寺、红桥等古玩市场深受京城百姓青睐,活跃的交易市场是买家选择天竺综保区入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北京市文物局年初发布的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指数,202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北京地区交易量为12.4万套,交易额达261.22亿元。

目前,北京拥有197家博物馆,近400家文物艺术品经营单位,文物艺术品拍卖年均超过800场,拍卖企业数量和年成交额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据了解,经由北京口岸回流入境的文物艺术品,私人藏家占了一部分,全国各级博物馆吸纳了一部分,其余部分主要流转于各拍卖机构或画廊、艺术馆等展览展示机构。

张军表示,相比于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量,在民营机构和私人藏家手里的民间流散文物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艺术品的交易、展示过程,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场景。未来,北京将继续在文物艺术品交易主体的培育上、消费市场的扩大影响上,以及监管体系的健全上做出探索。“文物艺术品的唯一性、艺术性和真实性,需要制度建设和体系保障。”张军说。

根据北京“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将继续发挥“两区”建设政策优势,推动调整海外文物回流税收政策,推动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北京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建设成为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基地。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国际文物交流平台,将其打造成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推动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首钢工业园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载体。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罗盘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航向计算板

全国首次!北京天竺综保区集中展示海外文物近三千件

水下考古发现的陶瓷

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北京市正在开展的“两区”建设带来了哪些政策突破?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副总经理陈刚(以下简称“陈”):得益于“两区”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率先实现文物进出境鉴定所入区开展文物进出境审核、文化艺术品出区关税保证保险、延长文物在综保区内存储期限、AEO高级认证企业申请适用免担保等创新政策的落地实践。其中,关税保证保险和文物进出境鉴定入区服务已向全国推广。

记:这些政策具体能带来怎样的便利?

陈:总体来说,园区的“保税、免税、免证”政策,无论是海外商品入境还是国内产品输出,享有审查程序、税款缴纳、流转时间等方面的便利。如文物艺术品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进行保税仓储、展示,以及出区进行保税展示,均无需缴纳关税和增值税。文物临时进境可以在区内鉴定,无需再到市区报审。文物在区内存储期限可多次延长、出区展示免担保等政策的支持,真正为海外文物的回流“松绑”。

记:新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陈:在北京“两区”政策红利支持下,北京市推进“两区”建设市级重点签约项目——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贸易平台,经过近1年时间的筹备,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形成包含国际文物艺术品展览展示、拍卖交易、仓储物流、艺术品金融的完整产业链。在未来,该平台将集聚全球顶级艺术及收藏机构,常年举办高端艺术展览和国际艺术拍卖活动,提供文物艺术品展示、交易、仓储和艺术品金融服务等,成为中国境内最高规格的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港。

记:在推动文物贸易方面,天竺综保区还将有哪些探索?

陈:下一步,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调整文物艺术品现行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探索实现保税仓储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有效期后依据实际业务需求,延期不受次数限制,建立更灵活的艺术品出区展示交易免担保机制,推动中国文物艺术品贸易在国际上形成优势。

来源 北京日报 | 记者 王可心 武亦彬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吴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