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原文编者按: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30·60目标”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发生深刻转变。

绿色金融可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30·60目标”为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使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金融变革成为中央银行需抓紧推进的新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也已成为各国央行的核心课题之一。总体看,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碳定价政策,以及绿色金融。在绿色金融领域,国际上有一些热议问题,如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气候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标准趋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等。

作者:人行国际司青年课题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测算,若实现《巴黎协定》2℃控温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又称“碳中和”),即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其通过植树等方式减排的抵消量;在2067年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又称“温室气体中和或气候中性”),即除二氧化碳外,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抵消量平衡。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美国总统拜登已明确表示,将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一些国家计划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早。如乌拉圭提出2030年实现碳中和、芬兰2035年,冰岛和奥地利2040年,瑞典2045年,苏里南和不丹已经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实现了碳中和目标,进入负排放时代。中国近期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中,大部分是政策宣示,只是少部分国家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如法国、英国、瑞典、丹麦、新西兰、匈牙利等。还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欧盟、韩国、智利、斐济等,正在碳中和立法过程中。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一些国家制定了以产业政策为主的减排路线图。考虑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3%源于能源消耗,其中38%来自能源供给部门,35%来自建筑、交运、工业等能源消费部门,因此部分国家研究制定了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支持减排目标。具体包括以下五条路径。

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路径一: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电的供应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1990~2019年,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能源供给中占比近八成,清洁能源占比很小。因此,各国从能源供给端着手,推动能源供给侧的全面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降低煤电供应。从能源供给侧看,55%累计排碳来自电力行业,而电力行业80%排碳来自燃煤发电。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多个国家均已采取措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比如,2017年,英国和加拿大共同成立“弃用煤炭发电联盟”(The 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已有32个国家和22个地区政府加入,联盟成员承诺未来5~12年内彻底淘汰燃煤发电;瑞典2020年4月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座燃煤电厂;丹麦停止发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许可证,并将在2050年前停止化石燃料生产。

二是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因分布广、潜力大、可永续利用等特点,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比如,德国是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2019年出台了《气候行动法》和《气候行动计划2030》,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将逐年上升,该比重将在2050年达到80%以上;美国2009年颁布了《复苏与再投资法》,通过税收抵免、贷款优惠等方式,重点鼓励私人投资风力发电,2019年风能已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再生能源;欧盟2020年7月发布了氢能战略,推进氢技术开发;英国、丹麦均提出发展氢能源,为工业、交通、电力和住宅供能。

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路径二:减少建筑物碳排放,打造绿色建筑

建筑的绿色改造,前期成本高、投资回报期长,但长远效益可观,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根据欧洲建筑性能研究所研究,对建筑进行绿色翻新、节能改造,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千亿欧元的潜在收益;对医院进行节能改造,还能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医疗卫生行业每年节约几百亿欧元。

各国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就是打造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空间使用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主要做法有两种:

一是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广绿色能效标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节能标识是建筑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的重要节能指引,有助于在建筑的生命全周期中最大限度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评价体系方面,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方法BREEAM,全球已有超过27万幢建筑完成了BREEAM认证;德国推出了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DGNB,涵盖了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新加坡在《建筑控制法》中加入了最低绿色标准,出台了Green Mark评价体系,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及社区的节能标准做出了规定。在绿色能效标识方面,美国和德国分别实行了“能源之星”和“建筑物能源合格证明”,标记建筑和设备的能源效率及耗材等级。

二是改造老旧建筑,新建绿色建筑。欧洲八成以上的建筑年限已超20年,维护成本较高。欧委会2020年发布了“革新浪潮”倡议,提出2030年所有建筑实现近零能耗;法国设立了翻新工程补助金,计划帮助700万套高能耗住房符合低能耗建筑标准;英国推出“绿色账单”计划,以退税、补贴等方式鼓励民众为老建筑安装减排设施,对新建绿色建筑实行“前置式管理”,即建筑在设计之初就综合考虑节能元素,按标准递交能耗分析报告。

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路径三: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布局新能源交通工具

随着中产阶层人口增多,汽车保有量翻番,将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各国政府及产业界日益关注推动整个交运行业向低碳方向发展。各国交运行业实现碳中和主要有:

一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碳中性交通工具及相关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的关键是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为此,各国推出激励和约束政策。正向激励的是资金优惠、公共服务优先等。德国提高电动车补贴,挪威、奥地利对零排放汽车免征增值税,美国出台了“先进车辆贷款支持项目”,为研发新技术车企提供低息贷款,哥斯达黎加对购买零排放车辆的公民给予关税优待及泊车优先等;负向约束的是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主要发达国家及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均公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在陆路交通方面,多个国家政府以法律政令形式推广。美国出台《能源政策法案》,建立低碳燃料标准并进行税收抵免;日本、智利、秘鲁、南非、阿根廷、哥斯达黎加等政府发布绿色交通战略或交通法令,统一购车标准,鼓励使用电动或零排放车辆。水陆运输领域也在推广零排放交通工具。欧委会公布了《可持续与智能交通战略》,计划创建一个全面运营的跨欧洲多式联运网络,为铁路、航空、公路、海运联运提供便利,推动500公里以下的旅行实现碳中和,预计仅多式联运一项,就可以减少欧洲1/3的交通运输排放。

二是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数字化。数字技术可以升级交通,优化运输模式,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欧盟计划通过“连接欧洲设施”基金向140个关键运输项目投资22亿欧元。在欧洲范围内,依靠数字技术建立统一票务系统,扩大交通管理系统范围,强化船舶交通监控和信息系统,提高能效;在城市交通上,加大部署智能交通系统,运用5G网络和无人机,推动交通运输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欧洲40多个机场正在共同建设全球第一个货运无人机网络和机场,预计将降低80%的运输时间、成本和排放量。

路径四:减少工业碳排放,发展碳捕获碳储存

工业领域包含的冶金、化工、钢铁、烟草等均是高耗能、高排放部门。2019年,OECD国家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排放总量的29%。各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主要做法有两种:

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一是发展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ECCS)。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是一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运用在碳排放有关的行业,能够创造负碳排放,是未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可行的方法。但目前因该技术成本高、过程不确定,尚处于初期阶段。2018年,英国启动了欧洲第一个生物能源碳捕获和储存试点。根据IEA估计,至少需要6000个这类项目,且每个项目每年在地下存储100万吨二氧化碳,才能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目前全球达到这个存储量的项目不足千分之三。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材料利用率。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贯穿了产品整个周期,特别是针对电子产品、电池和汽车、包装、塑料以及食品,出台欧盟循环电子计划、新电池监管框架、包装和塑料新强制性要求以及减少一次性包装和餐具,旨在提升产品循环使用率,减少欧盟的“碳足迹”。

路径五:减轻农业生产碳排放,加强植树造林

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占全球人为总排放的19%。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农业。各国农业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是增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即加强自然碳汇,如恢复植被。英国政府发布了“25年环境计划”和“林地创造资助计划”,到2060年将英格兰林地面积增加到12%。秘鲁等七个南美国家签署了灾害反应网络协议,增强雨林卫星监测,禁止砍伐并重新造林。墨西哥以国家战略明确2030年前实现森林零砍伐的目标。新西兰、阿根廷均以法律形式,提出增加本国碳汇和碳封存能力的目标。

减少农产品的浪费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欧盟发布了《农场到餐桌战略》,芬兰拟结合该战略,制定本国节约粮食路线图,以减少粮食浪费和提高粮食安全及可持续性。欧盟计划于2024年出台垃圾填埋法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中的生物降解废弃物。但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在农业、废物处理领域的低碳化技术均处于发展初期,成本较高,有效性也尚待验证。

研究|主要国家实现“碳中和”路线图

我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碳排放大国,在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国已是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制造国和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在推进绿色转型上具有一定优势。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需统筹规划,以重点行业为抓手,稳步推进减排工作,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行。

比如,在能源生产行业,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结合,实现电力系统深度脱碳;

在交通运输行业,可完善交通基设施,实现电动汽车、氢能燃料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

在建筑领域,可对老旧建筑开展节能改造,并按绿色建筑标准打造碳中和建筑;

在工业领域,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煤炭消费;

同时加大植树造林,支持发展碳捕捉技术,对无法避免的碳排放予以抵消,实现净零碳排放。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

图片来源:PIXABAY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