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在国际花艺界,我们熟知很多花艺风格:美式花艺、德式花艺、法式花艺、韩式花艺、日式花艺……但是,唯独没有中式花艺。或者说,当提到中式花艺时,大多数人脑海中反应出来的还是中国传统插花。那么在中国消费最广的商业花艺中,中式风格为何没有形成?

西式花艺本土化需要时间

“毕竟现在大家对西方花艺还没琢磨透呢!”一位花校校长的话道出了个中缘由。

现代西式花艺形成数百年,传入中国却还不到三十年。从短期培训班,到引进完整教学体系,这个转变也才短短三年。在中国,西方商业花艺的学习和应用,到底处在什么阶段?客观来说,应该是学习、模仿,而尚未达到创新层面。

我们可以对比同属亚洲文化的日本和韩国,看看它们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把西方商业花艺引入日本的NFD花艺,已经被公认为日式商业花艺。NFD体系历经50多年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吸收、消化过程,调整多次,逐渐在花型上变得小巧、精致,更注重细节,也以精巧的手工为美。可以说,当你第一眼看到NFD的作品,你几乎马上就能判断出来,这是日式花艺。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创会会长刘瑛介绍,据她观察,NFD的本土化,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在造型上,会在商业花中加入枝条;在色彩上,会加入日本人喜爱的颜色,比如紫色铁线莲;在花材上,会加入更具东方色彩的花卉,比如兰花。“一开始也有违和感,视觉上并不舒服,但是这么多年过来,越来越和谐,跟本土文化融合得越来越好。”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井上博登 作品

曾连续开设韩式花艺课程的深圳多彩花艺学院校长李喜鸽介绍,韩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西式花艺,赴欧美求学成为热潮。2015年世界杯花艺大赛韩国选手夺冠,又为业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当时我在法国巴黎学习,韩国学生最多,一个班上能占到百分之八十。”然而作为亚洲国家,法式花艺的丰富华美,并不完全符合韩国人审美,而在消费力上,花材量大的西式花艺也并不贴近民情。所以,减少花量,减少品种,加入东方灵动的线条以达到空间感,就成为韩式花艺的特征。此外,由于客户群针对年轻人,韩国花艺师的作品总是在配色、花材选择和包装上追求清新、清雅,也更注重将生活情趣的元素,加入到花艺设计中。

追究日本、韩国形成风格花艺的成因,起步较早,与西方花艺界沟通更频繁,无疑是两大主因。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韩式花束

东方花道与花艺互为借鉴

尽管中国商业花艺起步晚,但是中国花艺并非没有历史和文化。相反,中国是东方插花的起源国,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土壤极其深厚。在花艺行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我们是否永远要追随在西方花艺后面,做流行与文化的第二梯队?

其实很多入行十年、二十年的花艺师,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东方自然风创始人倪志翔说,当他历经两次世界杯花艺大赛历练,反过来重新发现了东方花艺之美。他发现,有很多资深花艺名师,都开始在西式作品中加入线条,而不再完全模仿西花的造型。

还有入行两三年的年轻花艺师,已经开始探寻,当西式花艺闪耀我们的双眼时,我们中国自己的花艺在哪里?怎么能够融合发展,形成自己的品牌之路。

在这一点上,日式花道与花艺的关系,值得借鉴。

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小原流支部支部长杨玲介绍,日本的商业空间原本一直有日式花道布置,西式花艺则是后来进入。日本的花艺师基本都学过花道,他们的设计,或多或少会有东方花道的理念包含其中。那么花道对花艺到底有何影响?杨玲一言以蔽之:花道能让作品有灵魂,商业花艺不能有型而无魂。在小原流学习的花店业者则告诉《中国花卉报》记者,花艺能让她走得快,而花道决定她能走多远。

花艺中国风如何炼成?

探索西方商业花艺的本土化之路,还有哪些途径呢?

首先,“东方为体,西式为用”,已被一些中国花艺名师所实践。中国台湾花艺大师朱永安说:最近十年中,他在设计作品时是“意先行,技随后”,有时甚至会忘掉技巧,但东方的哲思却是一直保留的。“我喜欢以文化为底蕴的创作,我希望年轻人别忘掉或排斥传统文化,应该用新的创意,让文化现代化,让年轻人喜欢自己的文化,如此才能叫文创。我不敢说自己的作品是什么风格,但沉稳内敛的东方精神,是我尽力追求的。”“从小念的书,地理、历史、文化、艺术深植我心。作品有人文情感就容易和别人分享,进而将作品融入空间,又更能展现情感,这是另一种更大的商业模式!”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朱永安 作品

在去年举办的世界杯花艺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上,深圳选手林子涵的东方韵味手捧花让观众眼前一亮。她谈到,模仿与原创在设计圈里被讨论很多,每位设计师都想原创,但似乎很难完全脱离模仿。其实我们所见、所听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思想的源泉、灵感的来源,我们的设计会受此影响。形成独特风格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突破固有的限制?如何使用正确的技法去完成作品?如何创造打动人心的、有灵性的作品?形成本民族风格非常重要,“越民族,越世界”!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探寻商业花艺的中国风

▲林子涵 作品

随着传统文化的崛起,在现代商业花艺中,表达禅意风格或写意风格,也依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去除繁琐复杂,将中式元素简约化,会贴近年轻人品位而又有深度。”李喜鸽认为。世界杯花艺大赛十强选手姚伟认为,东西方花艺在线条的运用上区别很大,欧式花艺以几何线条为主,而东方插花则是不规则的线条,更随意,在线条的表现上,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其次,摒弃浮躁,让花艺回归艺术与生活。中国台湾花艺名师吴尚洋说了一句很犀利的话,中国的花艺师不能“浮躁到连自我认同都不愿意”。他希望年轻花艺师们,先把生活中用花装点的认知明确。“我觉得花艺最终的目的是要回归到生活面,你的生活面里没有花的应用,设计只会是‘空口说白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生活过得优雅,然后去考虑人跟植物之间的关系,还有植物跟空间对应的关系,从文化根源和季节性切入。好比《一日一花》的作者,他就是每天看到花,摘一朵,然后摆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它的状态,还有不同气候时节的样子。”“把西式的架构技巧完全忘掉、抛弃,然后自己进行重组,站在一个东方人的立场上去考虑现代化花艺这个问题。”这是国际新加坡花艺设计师协会花艺大赛冠军潘磊的思考。花艺师兼跨界媒体人左颗颗认为,喜欢中国插花的人,首先是喜欢中国的艺术。将商业花艺设计出艺术感,需要时间的积累,内涵的沉淀。

中国当代插花,处在一个认知自我、形成自我的阶段,愿每一位花艺师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en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