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很多专家学者和网友撰文比较美国城市规划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综合分析和系统比较美国城市规划糟糕的原因: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很多城市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美国人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仅5%-6%,这个数据在全球范围是非常低的,很多美国人甚至一辈子没坐过火车出行。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美国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在规划理念上的一个巨大错误:那就是让高速公路直插市区,并且无视市区的其他功能,强行隔离市区土地,这是一种带有浓重的美国色彩的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进程看,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宏图,也是合理统筹城市布局和建设项目的总体计划,是城市建设管理运行的龙头。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广义的城市及区域规划在范围内涉及内容较为宽泛,从其城市历史渊源和现状发展出发,明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综合性布局的目标,对于区域和城市各项事业的计划和建设进行统筹部署,这包括对于生产性、公共服务性以及基础设施性建设用地的规划,城市扩建、城镇化推进以及农村综合整治等统筹安排,省际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区域内规划发展的协调配合等。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随着国内外城市及区域规划理论与模式的不断拓展,特别是近20年以来区域规划表现出一些新的理念和发展新模式: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1、由自上而下强制型规划转向双向互动互求、协商型规划。目前世界上的传统区域规划基本存在着三种类型:(1)自上而下强制型。(2)自下而上放任型。(3)控制与引导双轨型。这三种基本类型彰显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权威规划、市场的盲目导向和政府政策的失灵、按照市场需求下的政府法制化与专业化规划,这三种类型基本上缺乏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融通。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新的区域规划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均衡、协作,注重两者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存在着一种协商式与沟通式的流程,在区域规划实施中与评估中建立健全交流、公众参与、社会力量深入、互动式谈判的平台,通过建设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化的渠道与路径,广泛征求规划意见和建议,满足大众、社会、媒介、企业等利益群体的相关诉求,制定出一个透明度高、可信度强、满足全社会愿望的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2、由360度全方位型规划转向针对型规划。地域范围和有限国土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变化的系统复杂体,城市及区域规划只能是在特定目标界定和限定时间范畴内完成,针对规划内容中的特定区域、具体要求以及特殊背景进行开拓,分阶段、有重点、高效率的针对性规划,真正抓住区域规划中具有决定价值和关键作用的部分进行规划。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国土资源规划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国土利用与开发要实现生产力最佳经济布局的同时,更要突发规划主题,提升国土规划的编制效能。”,城市及区域规划防止广而全、大而泛,精干高效的同时力戒面面俱到。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3、有单一性的刚性规划转向多样化的柔性化规划。现阶段的区域规划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开化以及治理人文化的一个开放式社会,遇到的问题变化多端、千奇百怪,这些迥异的状况要求在区域规划的柔性化和弹性制,机式动和灵活化处理规划方案问题成为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原来以刚性规划为主、行政力量为主导的方式与方法过多折射出风险性和被动型,难以在瞬变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主动,计划的随机变动导致刚性规范机制失灵;柔性化为主、弹性方案的区域规划体现的是目标与方案的灵活性,兼容市场要求、环境变动以及政策约束的特殊变化,过多的反映出以价值手段和以人为本的规划趋向,将刚性推行转变为弹性化规制。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4、由目标终极型规划转向过程实施型规划。无论是“目标决定论”的掷地有声还是“过程决定论”的事实依据,规划过程的科学与精妙势必达成目标的完美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体系布局、国土高效开发到规划政策的制定、生态环境的防护、可持续发展的把握都是务必实施和推进的内容,实施过程的全面化布置和工具化手段在促进生产力集聚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导空间的合理开发和运营,降低规划中的消耗和浪费,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5、由经济主流型规划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传统的区域规划在体系布控和政策执行时,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定位于经济指标和发展,“社会发展”的定义被曲解为“经济增长”的加速,规划的重心和焦点集中于与经济增长内容相关的因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区域化人文冲突、环境资源压力以及国土利用的经济化。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新形势的区域规划强化社会因素、人文因素以及生态化因素的存在,直接否决以粗放型以及目标化的物质建设扩张,注重精神层面区域整治和国土利用,规划理念和政策的定制围绕综合性目标开展。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6、由虚调控型规划转向以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实调控型规划。传统区域规划和城市建设在宏观调控以及导向性政策的牵引下功效较弱、效能低下,排除规划方式与手段等技术层面的因素以外,规划盲区现象的长期存在以及管制空间的不划分是空间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的重要原因。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德国、新加坡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提倡“优势发展区”、“功能管制区”,划定区域的使用性质和用途要求,把区域用地截分为“优先发展区”、“导向性区”、“限制发展区”、“严禁发展区”等不同性质的开发类型,寻求规划建设、经济扩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混合型和均衡性发展。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特别是对于“优先发展区”,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关注的是规划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对于林业和生态农业、水产捕捞和养殖、原材与矿产等稀缺资源采集等列为优势发展区域,更好的实际调控规划范围和开发区域。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7、由简单规划模式(城镇为重点)转向多规划模式(城乡整体规划)。传统的区域规划由于将规划视野过多囿于经济生产领域,因而将区域的经济中心——城镇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而将区域中其他基质地域(生态地域、农村地域)作为一种支撑城镇发展的成本。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二元分割规划”以及“两元经济体”的固有理念渐渐被城镇一体化、城乡过渡区、城镇混合区等现象替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以健康完善村域发展为基础的,乡村的经济、人文、生态、社会以及价值体系的早已被赋予新的认知和理念,城镇与乡村共同承载着资源的消耗与利用,两者之间的竞争、依存与制约等关系格局愈发显现。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知识性和创新型生产力附体已经不再是城市的唯一代名词,乡村不再是独一提供城市生产要素的依附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尺度的区域规划相互促进,区域规划也由过去单纯的物质实体的形态规划扩大到非物质实体规划在内的综合性规划。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部分图来源于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