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县,深圳创世纪种业总经理黄涛从深圳一下飞机,就赶到公司产业基地,他一心牵挂着40多个新培育的棉花种子组合。“今年秋收时,就要挑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新组合推向市场。”如今,每年新疆有超过300万亩棉花地里,“深圳种子”产出高品质棉花。
此时的汕尾海丰县,深圳创新盈科技总经理连国荣扎在公司承包的荔枝园里出口忙报关手续,不久前1300多斤凤山红灯笼荔枝从这里运往新加坡,让汕尾荔枝首度出海。“通过新品种培育和数字化精准栽培,我们将过去收购价2元/斤的荔枝提升到90元/斤,希望所有村民都能拥有这样的’圳式果园’。”
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技兴农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粤北乡村到雪域高原,深圳正以先行示范担当,打造科技兴农“智核”,助力帮扶合作地区技术创新、供应链产业链迭代,更将经济特区商业思维、数字乡村发展理念输入乡村,培育新时代“新农人”。
智慧兴农的“深圳种子”,正散播向祖国田间地头,激活乡村发展新路。
“藏粮于技”:
“深圳种子”育百万亩新疆棉,盐碱地产出优质米
从深圳办公室到新疆产业基地,两地往返是深圳老板黄涛的日常,但此行他的收获特别大。
在公司基地考察新品种后,黄涛马不停蹄赶到新疆农垦科学院,探讨一项新合作。“共建棉花创新中心,把深圳优势棉花技术和新疆优势棉花资源结合起来。”
“深圳种子”育优质新疆棉,成为深圳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缩影。近年来,深圳积极响应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战略部署,结合对口地区资源禀赋,将深圳种业种源创新技术扩散到田间地头,打造一批农作物、畜禽科技品牌项目。
成立乡村振兴智库联盟
深企攻克种业种源核心技术,使农业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作为国家级科技农头企业,深圳创世纪种业17年进入新疆,如今40名深圳员工扎根新疆,来自深圳的棉花种子品牌每年推广面积超300万亩。黄涛告诉记者,最早进入市场时,种子行业竞争低端、品种多乱杂、价格体系混乱等瓶颈问题突出,首要就是帮助当地树立“质量意识”。“我们的种子发芽率超90%,把国内种子质量标准在新疆提到最高。”
新疆喀什海水稻1(援疆指挥部供图)
“小种子”背后,更是绿色生态种植“新模式”。让盐碱地产出优质米,打造“国家生态粮仓”,这样的农业科技奇迹在新疆诞生。在新疆喀什经开区深圳城,新疆首个耐盐碱稻实验室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建立于此,由深圳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学研究所共建。2019年末,这一科技产业援疆平在喀什为618户贫困户(脱贫户)免费提供价值70万元的耐盐碱稻种子,种植面积达2000亩,累积产出900吨优质耐盐碱稻。
“经过两年的耐盐碱稻种植,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壤含盐量从48.79‰下降到3.79‰,土壤碱性和盐含量大大降低,土壤细菌数量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生态环境大幅度改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所办企业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记磙告诉记者,当地扶贫产品 “帕乡水鸟米” 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一等米标准,大米钙、铁、锌分别比五常稻花香大米高出50%、158%和92%。
将对口地区土地、空间资源与深圳技术、人才优势深度结合,智慧兴农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圳持续引导鼓励深圳市各大农业企业到对口地区培育农地,打造深圳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阵地;同时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发动20余家智库单位共同成立乡村振兴智库联盟,为两地’三农’工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深圳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
“双链”跃升:
“深圳技术”激活农业生产力,“IT小伙儿”变身“科技农人”
把荔枝从2元/斤,变成90元/斤,深圳创业者连国荣用了5年。
连国荣创立的创新盈科技主业软件和智能硬件开发。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让连国荣从“IT小伙儿”变身“科技农人”。
深圳援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牦牛品种改良中心,这里引进了青海优质牦牛品种实施牦牛基因改良。张国防摄
汕尾是全国农业产量大县,粤东荔枝第一大产区。过去,老旧品种多、收购价低的瓶颈难以破解。连国荣在海丰县承包下150亩荔枝田,主动寻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凤山红灯笼”“井岗红糯”等优质荔枝新品种,将工业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
汕尾陆丰荔枝出口种植基地(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供图(第二小标)
在这座生态智慧示范园中,智能物候监测系统自动监控10多个环境因素,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与果树物候期结合进行大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荔枝生长状态识别系统,自动精准识别荔枝生长状态及问题。割草机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科技利器“,有效增加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连国荣的最大期望是,以智慧基地产生示范效应,推广运用智慧农业技术,带动汕尾荔枝产业升级换代。
“深圳种子”产出优质新疆棉
深圳正运用智慧管理、数字科技的突出优势,不断探索先进技术与农业发展加速融合新路径。在汕头,深圳助力当地种猪育种育苗、无公害生猪养殖,探索发展智能化养殖;在广西,粤桂帮扶工作队引导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巴马投资集团联合打造320亩“粤桂协作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巴马成果示范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120个数字化育苗大棚,种植优质水果、蔬菜新品种,并辐射生态旅游、农业技术开发等产业,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
粤桂协作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粤桂协作工作队供图)
深圳智慧兴农思路覆盖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在广东河源,紫金三黄胡须鸡等消费帮扶产品实现了从种养殖、加工、质检、物流、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溯源验证;深圳还在全市打造“圳帮扶”线上商城,整合社区、小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通消费帮扶农产品销售“最后一百米”,一张“立体销售供应网”保障高质农产品高效流通。
打造“新农人”:
寻找“耕耘者”培育“头雁”,数字治理深入乡村
乡村治理,核心在于人才,如何输出深圳人才培训、数字治理经验优势,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核心,培养一批新时代新农人,从而能带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深圳正在做出新探索。
“簕杜鹃”助农行动暨“耕耘者振兴计划”·河池市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班
“我家去年股份积分为12940分,今天拿到分红3195元,我们拿积分兑换瑶山羊。得羊又得钱,真好!”5月31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大崇村龙寒屯农民蒙月妹领到股份分红金。2021年起,腾讯公司继续投入200万元扶持大崇村发展瑶山羊产业,创新了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社会治理模式,鼓励全体村民参与村寨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前不久,来自深圳对口地区广西河池4县的120位基层干部和治理骨干在盐田进行了一次“高强度头脑风暴。”在这次“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中,河池巴马县燕洞镇龙威村党支部书记李慧荣获最佳组长,晋级下一阶段的湖南油溪桥村研学培训。“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在深圳短短几天的培训收获太大了。”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的通知》,该计划由腾讯集团出资,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深圳积极响应,创新推出“簕杜鹃”助农行动暨“耕耘者振兴计划”,计划实现深圳对口地区8省60县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全覆盖(即“60+1”县),力争3年内培训4300人。
“计划重点培养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深圳正以帮扶担当、智慧不断探索智慧兴农新路,“泥土里长出的新模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记者】戴晓晓
【实习生】唐秀雅
【作者】 戴晓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