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污水处理能力长期滞后,却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厦门污水处理能力长期滞后,却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福建省委、省政府反馈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专项督察情况,厦门、宁德两地被点名批评,宁德被点名“大量污水直排,自然保护区缩减94%”,厦门却被批评污水处理能力建设长期滞后,大量污水直排,严重影响近岸海域水质。

有意思的是,厦门却拥有全球领先的污水处理工艺——膜技术。

问道者 杜一用

01 厦门被督察组点名批评

督察结果称,宁德市对督察整改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以缺乏建设用地为由,多年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13年以来中心城区没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18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实际不到50%,大量污水直排环境。

厦门则是污水处理能力建设长期滞后,要求到2019年年底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能力70万吨/日,直至2019年上半年才启动51.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建设,至2019年7月仅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日,大量污水直排,严重影响近岸海域水质。

督察组认为,一些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扭转,有的甚至要求保护为发展让路。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厦门经济特区,最早享受了政策红利,更没理由“保护为发展让路”。

因此,督察要求,福建省要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和湿地生态保护,加快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督察组对福建提出的要求颇具针对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厦门,没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榜样,却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负面典型,耐人寻味。

02 掌握全球领先膜技术的厦企

事实上,厦门不缺污水处理技术,甚至拥有全球领先的污水处理工艺——膜技术。2019年底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三达膜就是一家行业领先的膜技术开发和应用企业。

三达膜创立于1996年,经过20余年的专注深耕,而今已形成以膜软件开发为核心,上游拓展到膜材料制备,下游延伸到膜技术应用,服务涵盖特种分离与水处理两大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三达膜为传统工业生产过程的升级改造提供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的手段与方法,为过程工业的分离纯化与污废水资源化提供基于膜技术应用的创新解决方案,解决了过程工业的各行业客户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四大诉求,是国内领先的集先进膜材料研发、特种分离膜技术应用和水务投资运营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早年的三达膜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膜应用工艺,使之与国外引进的先进膜分离设备集成一体,成为过程工业用户个性化分离提纯需求的解决方案。随后,三达膜不但开发膜软件,还自己制造膜硬件,软硬结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系统,从而形成了自身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过程工业领域膜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拓荒牛与领头羊。

如今,在上游,三达膜已经成功研发出多种先进无机非金属及高性能复合膜材料,实现了进口膜材料的替代和超越;在下游,三达膜的业务则从工业料液分离领域延伸到市场空间更大的膜法水处理领域,成为全面的膜技术开发与应用企业,填补了多项国内膜应用领域的空白。

不过,三达膜却并非厦门从饮用水净化到污水处理工艺的主力供应商。厦门的饮用水净化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四步法”工艺,厦门本岛的两座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同样传统,排水只能达到一级B标准,技术相对落后。

然而,三达膜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除西藏外,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囯32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引进三达膜用于清洁生产或污废水循环与利用,每年三达膜再生回用的水超过3亿吨。

03 曾经的“厦门膜科技园”规划

由于膜分离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21世纪绿色、节能的高科技产业技术,它在所有涉及分离及分离领域中带来的革命与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可以相媲美,因此,早在三达创业初期,曾经的福建省长就提出“大力发展膜技术产业作为我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和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的突破点来抓”的前瞻性构想。

1999年,受到国家领导、科技部和省市领导的重视,在厦门市计委与厦门市环保局、厦门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厦大三达膜科技产业发展中心的共同推动下,成立了“厦门市膜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促进小组”,实质性启动了“厦门膜科技园”项目的规划建设。

当时要求,督促项目单位尽快拿出“厦门膜科技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协调完成选址工作、落实建设地点;尽快完成膜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选择几个环保示范工程项目,率先进行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协调与厦大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有关事宜,探讨成立膜科技学院的可能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为此,时任厦门市委书记洪永世做出批示,“厦门膜科技园不是梦”,并希望把厦门打造成中国的膜技术基地。

彼时的这个构想被厦门视为为21世纪的腾飞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厦门市政府致力于创造适于国际膜科技企业发展的环境,大力引进技术与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国内外膜相关设备或配件厂商前来落户,致力于膜分享设备的国产化,从而最终使膜技术形成产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同年,厦门大学膜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也挂牌成立。

但很不幸,由于新老交替,这个极具想象力的构想,最后成了停留在纸上的“美丽规划”。

04 新时代可构建“中新膜产业园”

世易时移,相隔20年后,在厦门构筑膜产业高地的条件更加成熟。

2019年,到厦门履新不久的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提出“对标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创院院长马凯硕教授认为新加坡最值得世人学习与称赞的是,新加坡重新定义水资源,把所有污废水与水库水、收集的雨水一样当作水资源,通过膜技术处理,循环利用,使之从一个缺水的城市变成了全球的水处理技术中心的成功经验。对于厦门来说,这无疑可供借鉴。

厦门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处,核心区都是海岛,厦门筼筜湖与新加坡滨海湾异曲同工,厦门的膜与新加坡的膜还一脉相承。

三达膜的创始人曾参与了新加坡新生水的制备,厦门的膜技术应用就源自于新加坡。新加坡是全球膜技术人才的聚集高地,三达膜在新加坡设有技术研发中心,厦门与新加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技术联系。

在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蓝伟光看来,新时代背景下可建立新版本的“中新厦门膜产业园”,使之成为中新两国膜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的良好载体,以及国外膜科技公司与国内膜应用企业双向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中新厦门膜产业园”首先可以给厦门带来三大实实在在的好处:

1、厦门筼筜湖与新加坡滨海湾水文地理状况极为相似,新加坡采用以膜技术为核心、水循环为载体、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循环治理模式,可以为厦门打造一个“魅力筼筜湖”。

2、 厦门可引入膜技术处理污水,既可减少污染,实现水循环利用,减少对上游水源的依赖,又可腾出大量用地。

3、 采用膜技术净化厦门的饮用水,既可提高水质,又可降低净水成本。

站在更高的视角,“中新厦门膜产业园”还可以加强新加坡与厦门科技、经贸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为厦门提供一个全新的园区建设模式,同时为中国参照国际惯例、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的社会化提供一个样板。

厦门污水处理能力长期滞后,却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