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CEO符懋赞:金融开放提速,中外资银行可对接优势、共谋发展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张海妮

专访丨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CEO符懋赞:金融开放提速,中外资银行可对接优势、共谋发展

符懋赞。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0年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金融开放”再一次成为众多金融界领袖和专家学者热议的主题之一。实际上,近年来我国针对金融开放的政策措施频出,多渠道开放并举下,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面对金融开放提速,外资银行如何处理好与中资银行的竞合关系?叠加今年疫情冲击,外资银行如何把握新的增长点?科技加持下,数字化是否为银行升级服务的唯一选择?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

作为亚洲知名金融机构,自1984年在北京开设了第一间办事处以来,大华银行在华展业已36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2007年,大华银行的在华全资子公司——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

中外资银行可对接优势、共谋发展

NBD:近年来,中国针对金融开放的政策措施频出,尤其是对于银行业的开放,一些门槛逐步降低或取消。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外资银行如何处理好与中资银行的竞合关系?

符懋赞:我行非常欢迎这一系列的金融开放措施,这些决定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的决心。我们相信这些措施将鼓励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创造更多的增长机遇。

中外资银行在服务企业跨境业务上各有特点和优势,中资银行本地客户基础雄厚,而且更加了解本地客户的业务发展和需求,而外资银行海外机构网络发达、熟悉海外市场环境、并且在国际市场运作模式和跨境金融产品上有较多的经验。双方可以对接各自的优势,共谋发展。

例如,我们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就“一带一路”业务发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年,我们携手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在其《可持续融资框架》下成功落地2亿美元的绿色银团贷款,也是该行首单在《可持续融资框架》下的绿色贷款。在集团支持下,我们也将和恒丰银行展开多维度合作,以期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中。

NBD: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走进来”。在您看来,这为外资银行带来哪些业务发展机遇?

符懋赞: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在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在全球范围布局以降低风险。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很多企业都采取“1+N”的策略,将中国本土作为销售和供应链网络的重要市场,同时发展更具韧性的区域供应链网络,以贴近和开拓国外终端市场,降低运营成本。

其中,外资银行能够提供很多金融协助和统筹。不管是帮助企业在当地直接投资落地,还是提供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外汇和避险产品、跨境资金池等金融解决方案,银行都可以提供全方位协助。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东南亚——这个“一带一路”上的重点投资区域。在全球存在多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东盟合作伙伴关系稳步向前发展,今年一季度,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6月份,我们做了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线上研讨会,在会前问卷调研时发现,近9成企业看好东盟市场,超过半数的企业将继续推进对外投资策略甚至增加对外投资,另有28%的企业计划将对外投资目的地转向东盟地区。

相信伴随东盟各国在疫情后逐步解禁和复工复产,中国和东盟也将以贸易为支点,在多领域开展经贸往来。而这对于像大华银行这样根植东南亚八十余年的银行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近期,我们已为中国多家通讯、能源和基础建设的龙头企业在东盟拓展提供了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沪新在数字经济上将更深入合作

NBD:长期以来,上海和新加坡在经济领域合作紧密,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亦是新加坡大华银行在华的全资子公司。在您看来,沪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推进?

符懋赞:去年,中国与新加坡签署沪新全面合作理事会成立的谅解备忘录,宣布在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便利化、城市治理、人文交流六大领域深化合作。这六大方面的合作都可以延伸到金融领域,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项下的投融资合作,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科技等领域。

而新加坡是进入东盟市场的主要门户,2018年新加坡与上海的贸易额就已达135亿美元,占新中贸易总额的13.6%。伴随东盟各国在疫情后逐步解禁和复工复产,相信新加坡和上海之间的经贸业务往来将更加频繁。因此,银行也应该发挥金融穿针引线的作用,服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另外,2020年也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上海在中国国内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新加坡同样领跑东盟数字经济。相信借此合作年契机,新沪在电子商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将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NBD: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近年来许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措施均在上海先试先行,这也为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和机遇。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外资银行,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如何看待并且把握这些机遇?

符懋赞:上海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外资银行,我们搭乘开放的东风,多项业务取得进展。例如,我们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第三家外资银行会员,也促成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一带一路‘黄金之路’”项目等。

上海要建立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这就包括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发展人民币汇率及外汇衍生品市场。作为拥有最完善交易资质的外资银行之一,我行也积极关注外汇创新政策和金融要素市场开放,综合考虑成本、资本和客户需求等因素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争取获取更多的业务资质和机会,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

疫情下外资银行积极把握新的增长点

NBD:自去年LPR新机制落地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息差收窄压力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叠加今年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中资银行无论是利润增速还是资产质量均有所承压。在此市场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符懋赞:当前经济环境整体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不管对于国家还是金融机构,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当然,国家也积极着手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包括在出台一系列维护经济稳定、提振市场信心、保障就业民生的政策基础上,提出了“六稳”“六保”目标,继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并且通过“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带动新的增长点,这其中都蕴含很多发展机遇。

作为一家在中国深耕36年的外资银行,我们也对中国金融市场充满信心,并将积极着手业务升级,充分利用母行在东南亚400余间分支机构的网络优势,通过更精准的服务渠道和创新型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全力支持企业本地和跨境业务开展,以应对外部挑战并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NBD:促进经济复苏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此前央行也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许多中资银行将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进一步倾斜。作为外资银行,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规划如何?

符懋赞:中小企业受规模和资源限制,在疫情冲击下的确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作为外资银行,我们也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业务特点,与我们的核心企业客户携手,通过为其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实现了核心企业、供应链企业及银行的多赢。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使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的结算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其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得以优化,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同时加强了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这有助于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广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改善现金流,降低经营风险。

金融科技对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NBD:科技蓬勃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您看来,金融科技给银行业带来了哪些重大的改变?当中又有哪些风险?

符懋赞: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金融行业中来,传统商业银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从业务角度出发,银行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以往所熟悉的其他传统银行。新的竞争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业资源优势,或是强大的客户大数据平台,或是最先进的技术支持,他们正在改写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

从人才角度出发,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也对传统银行员工的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要提升数字化能力,在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产品渠道等方面都可以利用数字化赋能;另一方面要构建合作生态系统,与金融科技机构和平台合作,升级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数据,因此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最擅长的就是风险管理。在数字化背景下,传统银行更能体现其风险管理专长,助力更安全的金融体系建设。

另外,金融科技改变了客户的消费场景和方式,旨在提升我们服务客户的水平,而数字化渠道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相信人性化的需求仍然存在,尤其是高端财富管理和企业跨境业务等层面,仍然依赖银行的经验和服务专长。因此,银行也应当发展全渠道服务,确保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NBD:近期讨论热度较高的开放银行,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符懋赞:开放银行的实质是通过开放与共享,打造银行生态圈,实现业务升级与价值再造。此前,大华银行便提出了大华银行金融科技合作生态系统理念,通过构建开放、创新、共享的金融合作生态体系,与第三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在创新方案、电子支付、企业孵化和投融资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落地。例如,通过大华银行的金融科技生态圈,初创企业在种子轮到C轮成熟期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获得融资选择。4月初,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5G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便是由大华创业投资管理公司领投实现的。

事实上,伴随科技不断升级和金融消费场景变化,客户的需求和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银行也需要做出相应转变。当前越来越多银行通过串接API(应用程序接口),共享数据和功能,扩大银行金融的应用场景。这不仅让银行搭载合作伙伴优势提升效能,也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相信开放银行将是银行未来的转型方向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