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地对空导弹(英语:Surface-to-Air Missile,缩写:SAM),地空导弹是指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又称防空导弹。它是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核心。

地空导弹是由地面发射,攻击敌来袭飞机、导弹等空中目标的一种导弹武器,是现代防空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炮相比,它射程远,射高大,单发命中率高;与截击机相比,它反应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不受目标速度和高度限制,可以在高、中、低空及远、中近程构成一道道严密的防空火力网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地对空导弹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已经展开,主要发展的国家当中最积极的莫过于饱受战略轰炸机之苦的德国。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的威胁远超使用传统炸弹的轰炸机,除了研发速度更快的拦截机以外,防空导弹也成为许多国家取代高射炮的对空火力。这个发展趋势不仅影响到地面防空需求,也逐渐延伸到水面舰艇的防空作战上。二次大战期间飞机对于水面舰艇的破坏效果以及高射炮威力非常有限的情景,对许多海军来说仍是余悸犹存,由舰艇发射的防空导弹逐渐取代甲板上林立的火炮网,也让现代船舰的外观呈现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形态:大量的火炮被少数的导弹发射器取代,大量的雷达充斥在船U高处,提供远距离的警戒情报。

地空导弹分类

地空导弹分类很多主要为以下几种分类:

  • 以射高分类
    1. 中、高空
      1. 苏联研制成功SA-4、SA-5 两型导弹,其中SA-5 成为世界地空导弹发展中弹体最长(16.5 米)、弹径最大(1.07 米)、翼展最大(3.65 米)、发射重量最大(1000 公斤)、射程最远(250 公里)的一型地空导弹,该型导弹广泛装备于华约和中东各国。值得一提的是,此间英国还发展了一型中高、中远程地空导弹,其型号为“警犬”Ⅱ,射程84 公里,射高0.5~27公里。第二代地空导弹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机动发射能力,反应速度较快,导弹自动化程度较高,制导体制多样化,已基本形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全空域火力覆盖第三代地空导弹是60 年代末至70 年代末发展的。
    2. 低空
      1. 由于地空导弹初步形成了全空域防卫态势,所以目标飞行高度变化不大,但仍以低空和超低空突防为主,所以这一代导弹除苏联的 SA-11 中程导弹外,其余全是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其主要特点是不少国家参与了地空导弹的发展,同时一大批性能较好的单兵便携式导弹也得以迅速发展。这一代导弹的代表型有:美国的“毒刺”,苏联的SA-8、SA-9,英国的“山猫”、“轻剑”、“吹管”,法国的“响尾蛇”,法德合研的“罗兰特”及瑞典的RBS-70 等。第四代地空导弹是70 年代末以后发展的。此间,虽然作战飞机仍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模式,但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却构成了新的威胁,使地面防空变得日趋复杂。由于飞机大量采用隐形技术,加之飞行速度已提高到马赫数2 左右,所以目标机动能力和低空突防能力较强。战术弹道导弹飞行弹道虽然较高,但目标小,飞行速度快,也较易突防。为了防空反导,第四代导弹在重点发展低空导弹的基础上,还十分注意发展各种类型的导弹,其代表型有:美国的“爱国者”、“改霍克”、“罗兰特”,苏联的SA-12、SA-13,美国和瑞士联合研制的“阿达茨”,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轻剑2000、“星光”、德国的“罗兰特”、法国的“夏安”,日本的81 式和意大利的“防空卫士”等。这一代导弹由于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使地空导弹系统能跟踪和攻击多目标,在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地空导弹和战斗机、高炮一起,构成国土区域防空、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的重要武器系统。地空导弹由于命中精度高,摧毁威力大,机动能力强,覆盖范围广,反应时间快,所以日益成为地面防空的主要武器。经过战后40多年的发展,地空导弹已装备了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计有70 余种、100 多型在役,有10 多个国家具有研制和生产能力。
  • 以射程分类
    1. 中远程
      1. 射程在40 公里以上,射高在20 公里以上的地空导弹,称为中高空、中远程导弹。这类导弹中,射程最远的是苏联的SA-5(S-200) 导弹,250 公里;射高最大的是苏联的SA-2 导弹,34 公里;单发命中率最高的是美国的“爱国者”导弹,90%以上命中率;弹体最长的是苏联的SA-5 导弹,约为16.5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也是苏联的SA-5 导弹,约为9000-10000 公斤;飞行马赫数最大的是苏联的SA-12(9M83,S-300V),高达5~6(而美国的“爱国者”PAC-3导弹为5~6);战斗部最重的是美国“奈基”Ⅱ导弹,重达545 公斤,射程为15~40 公里。最新的远程导弹有紫苑导弹、闪电-8导弹等。
    2. 中近程
      1. 射高为 6~20 公里的导弹,称为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导弹。这类导弹中,射程最大的是美国的“改霍克”(MIM-23B),射程约为40 公里;射高最大的也是“改霍克”导弹,18 公里;弹体最长的是苏联的SA-3,约长5.95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也是SA-3,重达925 公斤;飞行马赫数最大的是苏联的SA-11BUK,2.9;战斗部最重的是苏联的SA-1,约为3.84 公斤。
    3. 近程
      1. 射程在15 公里以下,射高在6 公里以下的导弹,称为低空、近程地空导弹。这类导弹中,射程最远的是瑞士的“天空卫士—麻雀”,最大射程13公里;射程最小的是苏联的SA-9,仅有0.2 公里;射高最大的是苏联的SA-9,约为6公里;射高最小的是英国的“长剑”,仅有0.01 公里;弹长最长的是瑞士的“防空卫士—麻雀”,约长3.66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也是“防空卫士—座雀”,约有204公斤;飞行马赫数最大的是意大利的“靛”,约有2.5;战斗部重量最大的是苏联的 SA-8,约重50 公斤。射程在5 公里以下,射高在3 公里以上的地空导弹,称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类导弹中,射程最大的是美国的“毒刺”(又译“针刺”)和瑞典的 RBS-70,均为5 公里;射高最大的也是这两型导弹,均为5 公里;弹长最长的是“毒刺”,长达1.52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是瑞典RBS-70,约重15 公斤;飞行速度最快的是美国的“红眼”和“毒刺”、马赫数均为2;战斗部最重的是英国的“吹管”,约重2.2 公斤。
  • 以知道方式分类
    • 按制导方式分为遥控、寻的、复合制导等类型。其中寻的制导又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3种。

从60 年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等近10 个国家已能程度不同地研制和生产地空导弹。 世界上已有40 多个型号服役,各型地空导弹的生产量已超过40 万枚,有30多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购买并装备了这种武器。战后地空导弹的发展主要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地空导弹是战后至50 年代末期研制的导弹,此间主要发展国是美、苏两家。他们在掠取德国实物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仿制和试验了一批导弹,同时也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第一代地空导弹。

第一代地空导弹

是战后至50年代末期研制的导弹,此间主要发展国是美、苏两家。他们在掠取德国实物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仿制和试验了一批导弹,同时也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第一代地空导弹。当时,由于喷气式飞机和战略轰炸机、战略侦察机的大量使用,使传统的高炮失去了作用,射高只有10公里左右的高炮面对以高亚音速、超音速在12公里以上高度飞行的飞机已显得无能为力。为了对付高空高速飞行的飞机,美、苏重点发展了中高空、中远程导弹,其主要代表型为美国的“波马克”和“奈基”Ⅰ、Ⅱ型导弹,前苏联的SA-1和SA-2。第一代地空导弹在射程上有了很大提高,一般射程可达50公里左右,个别达140公里,射高也能达30公里左右,因而对飞机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这一代导弹尺寸较大,机动性较差,只能固定发射,对付中高空目标,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的空中目标则显得过于笨拙。

CIM-10波马克

英语:Bomarc导弹是唯一由美国空军部署的防空导弹,其他的系统都是隶属于美国陆军。波马克是两家参与研发的公司的缩写:波音(英语:Boeing)与密歇根航太研究中心(MARC)。

波马克导弹的外型如同飞机一般,也曾经拥有F-99/IM-69/IM-99的编号。导弹平时是水平储存在大型发射箱中,当发射命令下达之后,发射箱会向两边分开,发射架将导弹举升到垂直角度,同时开始对液态燃料火箭加力器灌注燃料,当燃料灌注完毕之后就会发射。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位于发射架上的波马克导弹,在主翼两侧下方的是冲压发动机

奈基导弹

英语:Nike missile是1945年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奈基计划”(Project Nike)研制的美国一种防空导弹系列导弹的总称,共有数十型。1951年发展成功的奈基导弹采地面指挥控制,首出现的该系列导弹长度为4.2米。奈基计划旨在为美国陆军发展一种直线拦截的防空导弹系统,1953年开始部署的美国最早的导弹系统“奈基-阿基克斯”就是该计划的首个产物。开发奈基-阿基克斯导弹的众多科技成果为之后一系列的计划所重复使用,其中又以相当多以“Nike”命名(Nike,又译尼刻,希腊神话里的胜利女神),中文命名,由台湾提出“胜利女神导弹”,以配合当时冷战时空。奈基导弹的第一级固体火箭助推器成为了很多种其它火箭的第一级,其中包括MIM-14奈基·大力神以及NASA的高空大气研究用火箭。

该系列的导弹发展与改良持续至1960年代,并一直为美国空军及其盟国(如韩国、日本、台湾)使用,直到新型爱国者导弹出现为止。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奈基导弹家族。从左上向右下分别为MIM-3 奈基-阿基克斯导弹、MIM-14奈基·大力神导弹以及LIM-49斯巴达人导弹

萨姆-1防空导弹

萨姆-1防空导弹(SA-1“吉尔德”,前苏联编号S-25,或称R-133、V-300),原名“金雕”,是前苏联最早研制和装备使用的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军事战略要地和国土防空,能对付中高空跨音速飞行的各种飞机。

“萨姆-1防空导弹”是前苏联最早研制和装备部队的全天候中程中、高空防空导弹。北约集团给其取名“吉尔德”(Guild),代号为SA-1,通常称作萨姆-1。

萨姆-1防空导弹是由拉沃契金地对空导弹设计局在德国“瀑布”地对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导弹武器系统从1948年开始研制,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1960年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当时,SA-1导弹的苏联代号为“205”,以射程远、速度快为优势,装备于苏联国土防空军,主要用于要地防空。

该型号直到21世纪初仍保留少量导弹(约500部发射架,每架只装一枚待发导弹)部署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几个大城市周围,担任城市的辅助防空任务。该武器没有出口过,只在苏联国内部署。萨姆-1防空导弹系统在研发、技术、生产工艺及产业经营等方面均从无到有,为以后各型防空导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萨姆1

SA-2防空导弹

S-75(北约代号:SA-2)是前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1957年莫斯科五一节阅兵式公开。主要用于拦截敌轰炸机执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与100毫米高炮。

1957年12月苏联政府批准定型,1958年起迅速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到1960年已达到1000具以上发射架。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协议引进C-75防空导弹系统。1958年10月6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在北京成立;12月6日,北京军区空军组建了地空导弹第2营;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徐州组建了地空导弹第3营。1959年4月,空军地空导弹各营赴西北靶场进行实弹打靶。1959年9月担负首都防空作战值班。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第2营在营长岳振华指挥下在北京通县张家湾上空击落台湾空军飞行员王英钦上尉驾驶的RB-57D侦察机,这是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战例。1960年5月1日苏军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击落美U-2高空侦察机,俘获美军飞行员鲍尔斯。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75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影视剧(绝密543)中的导弹苏联进口萨姆2地空导弹

红旗-1中近程防空导弹

红旗一号导弹系统的原型是苏联的“斯-75”型(北约命名为SA-2)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它由导弹、制导站、发射架和地面支援设备等组成。导弹动力装置由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级组成,拦截目标高度为3-22千米,斜距为12-29千米。是50年代中期世界上较先进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高空、高速飞机和飞航式导弹。

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

是在仿制苏联的S-75(SA-2)的红旗-1号地对空导弹基础上改型而来。着重提高了地对空导弹系统两方面的技术性能:一是在红旗-1的基础上修改弹体结构,增加燃料舱容量,加大前翼面积,调整自动驾驶仪的参数,从而增加导弹射高和斜距,扩大作战区域。第二种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操作性能,提高制导精度。

红旗-3中程防空导弹

红旗三号是中国国防科委与解放军空军于1960年代在红旗一号地对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性能提升改良版。设计需求上着重提高机动性和高空高速性能,射高增加到30千米,主要假想目标是美国空军使用的SR-71侦查机。1970年7-9月定型,后继续改进,修正一些问题,1974年6月开始在北京值班。上海机电二局共生产两套红旗-3号制导站,导弹6批158发,其中150发交付部队试用。装备后,因假想的高速目标一直未出现,在80年代年精简机构中下马,同时下马的还有设计性能更高,尚未完成的红旗四号。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红旗-2地空导弹

第二代地空导弹

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发展的。由于中高空、中远程导弹的发展,以往以高、中空突防的作战飞机开始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的战术,空中目标的这一重大变化也引起地空导弹的相应变化,因此,一代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能够对中低空、中远程和低空、近程目标进行攻击的导弹相继问世,最有代表性的型号有:在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方面,有美国的“霍克”和前苏联的SA-3、SA-6;在低空、近程导弹方面,有美国的“小槲树”、“红眼”,苏联的SA-7等。此外,中高空、中远程导弹也有重大发展,苏联研制成功SA-4、SA-5两型导弹,其中SA-5成为世界地空导弹发展中弹体最长(16.5米)、弹径最大(1.07米)、翼展最大(3.65米)、发射重量最大 (1000公斤)、射程最远 (250公里)的一型地空导弹,该型导弹广泛装备于华约和中东各国。值得一提的是,此间英国还发展了一型中高、中远程地空导弹,其型号为“警犬”Ⅱ,射程84公里,射高0.5~27公里。第二代地空导弹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机动发射能力,反应速度较快,导弹自动化程度较高,制导体制多样化,已基本形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全空域火力覆盖。

霍克导弹

MIM-23鹰式导弹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中程地对空导弹,主要是用来对抗中低空飞行的飞机,填补胜利女神力士型防空导弹的防御空缺。其名称“鹰式”(HAWK)是“全程归向杀手”(Homing All the Way Killer)的缩写。中国音译霍克导弹。鹰式导弹使用连续波照明科技,使导弹在低空的接战表现优于胜利女神。詹氏资讯集团报载鹰式导弹的单发击落几率为0.56,改良型鹰式导弹为0.85。

1994年美国陆军的鹰式导弹以MIM-104爱国者导弹替换,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鹰式导弹则在2002年以刺针导弹替换,目前鹰式导弹仍在美国以外的盟邦服役,总生产量至少有4万枚。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MIM-23鹰式防空导弹

美国MIM-72型小槲树地空导弹

“小槲树”是美国 1965 年在“响尾蛇”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对付低空目标的近程防空导弹 ,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 , 适宜打击目视范围内的空中目标。正逐步移交国民警卫队。

性能特点:

  1.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 采用光学和红外寻的制导。
  3. 根据不同需要,有多种机动方式。
  4. 射程、威力不足。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红眼睛防空导弹

红眼睛防空导弹,代号FIM-43,是美国陆军研制的一种新的步兵防空武器,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在它基础上诞生了今天广泛地使用的FIM-92“毒刺”导弹。

萨姆-3防空导弹

英文:SA-3 Surface-to-Air Missile ,又称:S-125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3 Goa,绰号译文:果阿,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金刚石”中央设计局研制的一种用于拦截中低空飞机的全天候近程地空导弹 。该导弹是第二代地空导弹,又名“小羚羊” ,在印度被称为“帕朝拉”或是“伯朝拉”。

萨姆-3防空导弹属于中程、中低空防空导弹系统,用于拦截中低空的各类来袭飞机,作为要低防空和野战防空,也可以用于射击地面目标和水面目标。除射程略小外,该导弹的主要技术性能与美国的霍克防空导弹系统类似。

萨姆-3防空导弹系统从1956年开始研制,1959年样弹试验,1961年开始装备苏联部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并出口中东国家,多次在局部战争中应用 。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安装在四联装定点发射架上的SA-3导弹又称为V600地对空导弹系统

萨姆-6防空导弹

英文:SA-6 Air Defense Missile,绰号:Gainful,译文:根弗 ,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研制的一种机动式全天候型中近程、中低空导弹武器系统。

该防空导弹系统分装在两辆相同的履带车上,一辆是三联装导弹发射车,乘员三人,一辆是制导雷达车,乘员四人,适于野战防空,能对付亚音速、超音速飞机。其特点是制导雷达采用多波段多种频率工作,抗干扰能力强;导弹采用固冲组合发动机,比冲高,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新型发动机的导弹。

萨姆-6防空导弹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60年代中装备苏联部队,1967年第一次公开展出。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用SA-6击落不少以色列飞机,发挥了很大威力。但是在第五次中东战争的贝卡谷地战斗中,由于以色列采用了新的对抗措施,仅以六分钟时间就摧毁了十几个以SA-6为主体的导弹防空网。该导弹正在逐步被萨姆-11(SA-11)取代。据1982年统计苏军装备了660辆SA-6运载车。捷克、民主德国、波兰、叙利亚都装备上百辆车。此外.保加利亚、印度、伊拉克、利比亚、科威特等国也在使用。萨姆-6也可装舰使用,其舰用型代号为SA-N-3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萨姆-6

SA-7防空导弹

SA-7“格雷尔”,SAM-7 Missile,俄罗斯机械制造设计局(KBM)制造,是一种便携式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用于杀伤低空和超低空慢速飞行目标。

SA-7导弹除大量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伞兵营和空降突击营外,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A-7

萨姆-4防空导弹

英文:SA-4 ,绰号:Ganef,译文:加涅夫,绰号圆圈 Krug/Круг,译文:“圆形”),是苏联研制的一型机动防空导弹。苏军称其为“中程防空导弹系统”(3PK-II),是苏联最早采用的、也是世界上首先出现的自行式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它属于全天候型中程高空防空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地和国土防空,也可野战防空。该导弹双联装于履带发射车上,可随时从车上发射,并能由大型运输机空运部署。

在保加利亚、捷克、民主德国、叙利亚以及埃及都曾有部署。导弹采用四种型号:3M8、3M8M、3M8MI(长头型)和3M8M2 (短头型),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装备的是后两种。

弹体

导弹为两级结构,每级安装有运输中可拆卸的十字翼,鳍翼为固定式,前翼为液压动作。导弹末端捆绑4台固体助推火箭发动机,工作15秒钟,把导弹加速到冲压点火速度1马赫,此时距发射车9千米。然后煤油动力冲压主发动机(型号3Ts4)把导弹加速到3马赫。采用破片杀伤式弹头,装烈性炸药,由无线电指令制导和末端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

发射系统

AT-T履带式运输举升发射车(TEL)(型号为2P24),底盘上装有液压动作转盘,其上携带两枚导弹,发射转盘可360度旋转,最大仰角45度。能由大型运输机空运。7对负重轮,4对托带轮,主动轮在前,扭杆悬挂。战斗全重30吨。涉水深度1.5米,垂直越障1米,越壕宽度2.5米,最大爬坡30度。

雷达与制导

使用P-40 “长轨迹Long Track” E波段预警雷达(也用于SA-6、SA-8,作用距离175km),1S32″好手(或译作’拍手’)Pat Hand” H波段连续波火控与制导雷达(作用距离130km), “薄皮Thin Skin”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6、SA-8,作用距离240km)。 预警雷达与制导雷达安装于同一辆AT-T履带车上。 测高雷达安装于一辆卡车上。 发射车与制导站使用无线电数据链。

导弹制导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与末段半主动雷达导引。激烈电子对抗环境对最初的指令制导也可用光学跟踪方式。

战斗运用

SA-4的远射程非常可怖,但巨大的弹体令它很难击中小型高机动飞行器,如喷气式战斗机,除非在战斗机飞行员没有察觉情况下才有机会。

SA-4发射后5分钟发射车即可撤离;抵达新的发射阵位后需5分钟进入发射就绪状态。

SA-4装备陆军方面军与集团军的防空导弹旅,每旅辖3个导弹发射营,每个发射营辖8门ZSU-23-4 23毫米高炮,1部预警雷达,3个导弹发射连。SA-4以发射连为最小火力单位,配有制导雷达一部,导弹装填车一辆,双联装履带发射车三辆,一般为2枚9M8M1与4枚9M8M2导弹,以及6X6“乌拉尔”卡车4辆运输备用导弹,每辆携带1枚导弹。通常与SA-6联合部署,执行前线防空任务。集团军属“萨姆-4”导弹旅中的3个发射连配置在距一线部队10公里附近处,其余6个发射连则位于25公里附近处。

现除部分东欧国家与北朝鲜等军事预算较为贫乏而无法升级防空系统的国家外,大多已经退役或是用于防空系统拦截测试。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萨姆4

俄罗斯SA-5防空导弹

俄罗斯SA-5防空导弹 这是当今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高空,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之一,于60年代初开始装备部队,承担国土防空任务,主要作战对象是超高空战略轰炸机。采用无线指令和主动雷达寻的制导,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战斗部。该导弹正在被C-300等新型导弹所取代。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A-5

警犬防空导弹

警犬防空导弹是英国早期研制的一种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承担国土防空任务。它是英国较早的地-空导弹,系固定阵地要地防空武器系统,用以打击高空高速飞机。警犬防空导弹主要有两个型别,1型于1958年装备英国空军,作为固定阵地的面防御武器,主要对付高空高速飞机。2型是1型的改进型,于1964年8月开始装备部队。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警犬防空导弹

第三代地空导弹

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发展的。此间,由于地空导弹初步形成了全空域防卫态势,所以目标飞行高度变化不大,但仍以低空和超低空突防为主,所以这一代导弹除苏联的 SA-11中程导弹外,其余全是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其主要特点是不少国家参与了地空导弹的发展,同时一大批性能较好的单兵便携式导弹也得以迅速发展。这一代导弹的代表型有:美国的“毒刺”,苏联的SA-8、SA-9,英国的“山猫”、“轻剑”、“吹管”,法国的“响尾蛇”,法德合研的“罗兰特”及瑞典的RBS-70等。

SA-11导弹

9K37导弹 (9K37 Buk;俄语:9К37 “Бук”;山毛榉)是3M9 Kub库班(SA-6)中程中空面对空导弹系统的后继型号。9K37是苏联/俄罗斯国防部授予的正式系统型号,北约命名为SA-11牛虻(英语:Gadfly)。它在每部战斗车装备导弹数量、射程、射高、制导精度、弹头威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9K37与3M9 “库班”具有互操作性。9K37出口型号称作“恒河”(俄语:Ганг)。

导弹与制导

9M38导弹长5.55米,弹径40厘米,翼展1.2米,战斗部重70千克,无线电近炸引信,复合制导,飞行中段为惯性与指令制导,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23G过载,最高速度1230米/秒。外形酷似标准防空导弹,弹体中段安装4片长弦短翼展控制翼面,尾端安装4片截短三角翼形的活动控制舵面。先快速爬升,再俯冲瞄准目标。

导弹系统进入战斗状态需要5分钟,从目标跟踪到发射导弹需要22秒。

雷达

9K37使用9S18(北约代号”Tube Arm”)或9S18M1(СОЦ 9C18 “Купол”,圆顶之意;北约代号“雪堆””Snow Drift”)搜索雷达,以及9S35或9S35M1(北约代号“毁灭之火””Fire Dome”)H/I波段跟踪制导雷达安装在每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雪堆”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85千米,能够探测35千米处100米高度的飞机,10-20千米处更低高度的目标,10千米处30米高悬停的直升机。“雪堆”雷达可以从P-18旅级预警雷达(北约代号“匙架”Spoon Rest)获得早期预警信息。“雪堆”雷达安装在与导弹车同样的底盘上。Fire Dome雷达是单脉冲体制,可以跟踪射程3—32千米射高15—22000米处的导弹,可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9K37比3M9库班河(SA-6)更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可选配光学制导系统。

9K37系统还可使用3M9库班河(SA-6)的1S91同花顺Straight Flush 25千瓦G/H波段连续波雷达。

指挥站负责搜索雷达与导弹发射车间的通信,每个指挥站可同时与6部发射车联通。

海军型的SA-N-7系统使用MR-750顶舵Top Steer D/E波段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00千米;3R90前罩Front Dome H/I波段跟踪与制导雷达,最大工作距离30千米。

载车

9K37使用的9A39装填车类似于9A310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但雷达被一部用于吊装导弹的起重机替换。装填车可以直接发射导弹,但要求有一部导弹发射车上的跟踪雷达为其制导。“雪堆”搜索雷达安装在一部类似的底盘上称为9S18,指挥车也使用类似底盘称为9S470。从装填车到发射车吊装导弹需要13分钟,从储存处到装填车的吊装需要15分钟。

每个导弹营包括一部指挥车,一个搜索雷达车,六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三部装填车。每个导弹连包括两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一部装填车。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9K37导弹车

FIM-92毒刺导弹

FIM-92毒刺导弹,原名“红眼睛”II。1972年3月,“红眼睛”II被重新命名为“毒刺”,被称为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通用动力公司生产。目前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被非常广泛地使用。

FIM-92“毒刺”代替了FIM-43“红眼睛”被当做标准的西方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MANPADS),而且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被非常广泛地使用。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萨姆-8防空导弹

英文:SA-8 Air defense missile ,苏军代号:POMB,译文:菱形,北约代号:Gecko,译文:壁虎,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研制的陆上机动近程低空、全天候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能拦截低空和超低空飞机。SA-8是苏联SA-N-4舰对空导弹系统的变型。它沿用SA-N-4的导弹和雷达,但有所改进。

萨姆-8防空导弹系统采用自行式载车,为前方地域机动部队使用,具有通过各种地形的机动能力,适用于野战防空。苏联境内曾部署1400枚,射程为1.5千米,射高为0.05-6千米。

萨姆-8防空导弹的设计思想和用途与法国、联邦德国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地对空导弹相似,但射程超过了后者。迄今SA-8共发展了两种型号:基本型SA-8A(1974年开始装备部队)和改进型SA-8B。两者先后于1975年和1982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式上露面。SA-8A参加了1982年6月爆发的黎巴嫩战争。在苏联的五个防空集团军各防空部队共装备SA-8发射架1928个。此外,SA-8还出口给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约旦及伊拉克等国。

萨姆-8防空导弹布局与结构导弹为一细长圆柱体,采用鸭式布局,弹体前部有四个小的梯形控制舵,四个稳定翼位于弹体尾部,其后缘与发动机喷口齐平。舵和尾翼均按X形配置,并处于同一平面上。SA-8B的直径比SA-8 A小,其尾翼是折叠式的。

萨姆-8防空导弹由四个梯形鸭式控制面控制。在同一平面上,导弹尾部的四个稳定尾翼,与控制面一样,提供必需的升力。

雷达装置

萨姆-8防空导弹的“Land Roll”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H波段圆锥扫描目标跟踪雷达、两座J波段单脉冲火控雷达。(目标截获距离35km,跟踪距离30km,制导距离25km),安装在导弹发射车上。目标截获雷达作360度旋转扫描,33转/分钟。跟踪与制扫雷达仅扫描一个非常有限的圆锥形范围。

P-40 “长轨迹 Long Track”E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也用于SA-4、SA-6,作用距离175km),装在AT-T装甲底盘上。

P-15 “平面 Flat Face”或P-15M(2) 矮小眼睛Squat Eye 380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也用于SA-6与SA-8,作用距离250km),上下两付抛物面天线,桅杆式装在6X6越野箱式货车上。

“薄皮 Thin Skin-B”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4、SA-6,作用距离240km),卡车车载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萨姆-8防空导弹

萨姆-9防空导弹

SA-9“甘斯肯”,苏联称9К31 “Стрела-1”,西方称作“盖斯金(灯笼裤)”(Gaskin),在中国被称为“箭-1”,是前苏联研制的自行式全天候型高机动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行的飞机目标。弹长1.8米,最快速度2马赫,可攻击飞行高度为15米至4500米的目标。

“甘斯肯”(SA-9)是自行式晴天候型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行的飞机目标。1968年开始装备苏军,1974年7月22日在波兰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展。SA-9系统的全部设备装在一辆BRDM-2型水陆两用的轮式装甲车上,机动性较好,适于伴随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作战,车上还配有夜视仪,以便夜间作战。行军和运输时可将装有导弹的发射架向后折,放在车体的后部。在黎巴嫩战争和两伊战争中,SA-9武器系统参加过防空作战,但是未曾有击落飞机的报道。

导弹与制导

由于使用第一代1-3μm非制冷硫化铅红外导引头,当导弹用于尾追时实际射程更大,至少有11千米。 对头攻击时有效射程为性能规格里所述那样。鸭翼与尾翼可动以调整飞行轨迹。导弹发射仰角20-80度,跟踪角速度15-20度/秒,

重新装填导弹手工进行,需时5分钟。关闭舱门时驾驶员与车长用潜望镜对外观察。

车辆

除了新的炮塔外,发射车与BRDM-2的主要区别是取出了车腹部的车轮(本来是用于改善越野性能的)。驾驶员与车长有红外夜视系统。有核生化超压防护系统。行使时导弹向炮塔下折叠以减低车高。发动机功率104千瓦,有轮胎压力中央控制系统。

载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90KM/H,最大水上行驶速度8-9KM/H。

型号发展

9K31于1968年列装。

1970年研制出改进型号9K31M(SA-9B “Gaskin-Mod0”)系统。有效射程扩展到560-8000m,有效射高10-6100m。尾追攻击时射高11,000米。红外导引头加装了制冷系统,探测范围扩展到1-5μm。

战斗使用

每个导弹连包括一辆指挥车,一辆安装雷达新型号被动探测系统的发射车、三辆普通发射车。雷达信号被动探测系统是9S16“扁盒子flat box”,由安装在载车四周的四根探测天线组成,实现360度全向覆盖,提供飞机临近告警可以辅助光学观瞄设备截获锁定飞机。

典型战法是对每个目标发射两枚导弹以提高摧毁概率。使用中炮手必须不停旋转炮塔以搜索敌机,这使得9K31的作战效能很差。

俄罗斯军队的9K31系统被已被9K35 “箭-10″(SA-13 “金花鼠”)取代。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A-9

吹管防空导弹

英语:Blowpipe surface-to-air missile是由英国萧特公司(Short)研发的步兵用肩射式防空导弹。吹管导弹比其他肩射式防空导弹不同的是采用无线电控制而非被动式红外线导引,因此射手在导弹击中目标前仍需要导引故而不能射后不理。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两名操作吹管防空导弹的加拿大士兵

法国“响尾蛇”防空导弹

法国“响尾蛇”防空导弹是法国研制的一种机动、全天候、低空近程防空导弹,用来攻击低空、超低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等,还可用于保卫机场、港口以及对付战术导弹。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罗兰特”防空导弹

罗兰特”防空导弹,法德联合研制的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共有I、II、III三种型号。

I型1964年研制,1976年装备法军;II型1966年研制,80年代初装备法军。在马岛战争和两伊战争中,阿根廷和伊拉克都使用了“罗兰特”II型导弹。全武器系统由导弹、制导与发射装置载车组成。弹径163毫米,弹重63千克(II型71)。采用三点导引法指令制导,全部地面制导设备和导弹发射装置都装在一辆机动车上。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瑞典RBS-70防空导弹系统

RBS-70防空导弹系统自1978年起装备瑞典陆军,以连为单位编入旅和师一级的防空分队。每连下辖3个发射排、1个战斗情报排和1个维修供应排。

RBS 70是一种短程防空(英语:Short-range Air Defense,简称:SHORAD)激光乘波制导导弹系统。操作员会从当地的SLT(作战控制终端,大小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收到目标的位置指示。SLT会通过由一个雷达站(PS90,PS70)所发出编码广播或其他的一些信息收集来源接收信息。当目标已经由操作员所锁定了,他/她可以关闭保险,同时间切换至主要激光,并发出敌友识别信号以及尽可能地不会导致误射发生。操作者需要确保他/她在射击时能保持一个良好的轨道。在导弹发射以后,会跟随着从瞄准具发出的激光光束,并不断调整它的位置以保持在光束中。这投注了很大的压力在操作员上,这是因为需要具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瞄准。如果导弹是攻击30米范围内的目标,就具有95%击杀保证。

喷口设在导弹的上腹部,而激光光束搭载系统则被安装在尾部,这使它非常不易出现喷口堵塞。

RBS 70已不断更新和完善,第一代版本(Mk 0)战斗有效射程较短和毁伤能力有限,但在以后的版本中却大有改善。随后不久推出的Mk 1和Mk 2是战斗有效射程5,000—7,000米,高度达到3,000—4,000米,最大飞行速度1.5—1.8 马赫的一系列标准型RBS 70。目前,RBS 70在22个客户国家,在所有大陆和北极、沙漠和热带等环境下操作。

2003年,推出了RBS 70的“火流星”的升级系统。[2]火流星导弹是RBS 70 Mk 2型的升级版本,弹速更快(2马赫与1.6马赫),战斗有效射程达到8,000米(8,748.91码,26,246.72英尺,4.79英里),而且高度能达到5,000米(5,468.07码,16,404.2英尺,3.11英里)。火流星导弹也具有一个新型弹头,这是锥形装药与预碎外壳,高适应性的近炸引信给它全效对更广泛的目标,新型的可重新编程的电子给它打击巡航导弹和无人航空载具的能力。在2005年开始可向客户交付。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在澳大利亚服役的RBS 70和其操作者,2011年

第四代地空导弹

是70年代末以后发展的。此间,虽然作战飞机仍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模式,但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却构成了新的威胁,使地面防空变得日趋复杂。由于飞机大量采用隐形技术,加之飞行速度已提高到马赫数2左右,所以目标机动能力和低空突防能力较强。战术弹道导弹飞行弹道虽然较高,但目标小,飞行速度快,也较易突防。为了防空反导,第四代导弹在重点发展低空导弹的基础上,还十分注意发展各种类型的导弹,其代表型有:美国的“爱国者”、“改霍克”、“罗兰特”,苏联的SA-12、SA-13,美国和瑞士联合研制的“阿达茨”,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轻剑”2000、“星光”、德国的“罗兰特”、法国的“夏安”,日本的81式和意大利的“防空卫士”等。这一代导弹由于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使地空导弹系统能跟踪和攻击多目标,在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方面也有很大提高。

爱国者导弹

MIM-104防空导弹(英文:MIM-104 Patriot,中文:爱国者防空导弹)是美国雷神公司制造的全天候多用途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爱国者防空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第三代中远程、中高空地空导弹系统,是美国陆军为适应未来复杂的作战环境和不断变化发展的空中突击力量所造成的威胁而提出研制的,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并服役。它取代了MIM-14防空导弹,成为美军主要中高空防空武器。2008年后逐步被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取代部分功能。

MIM-104防空导弹有三型:PAC-1、PAC-2、PAC-3。

爱国者导弹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战后被广为人知,成为美国的代表性武器之一。

MIM-104系统包括八具二合一的运输-发射器,装备了32枚导弹(全部部署爱国者进阶型(PAC)-3型为128枚)。这些导弹以四枚一组装载在M901发射装置之内,

由M860半挂卡车运载。伴随着导弹的是由一辆半挂卡车独立运载的MSQ-104作战指挥站。

PAC-2和之前的导弹使用导弹跟踪与指挥导引作为中途导引方式。终端则是半主动雷达导引。PAC-3则是以中途惯性导引加上终端主动雷达导引。

“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有导弹及发射装置、相控阵雷达、作战控制中心和电源等部分组成,全套系统被安装在4辆制式卡车和拖车上。导弹弹体呈圆柱形,尖卵形头部,无弹翼,控制尾翼呈十字形配置。其弹长5.18米,弹径0.41米,弹重约900千克。战斗部装有无线电近炸引信,内装91千克高爆炸药。

采用破片效应摧毁目标,有效毁伤半径为20米。采用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模式化的数字式弹上制导设备、惯性加指令加TVM制导方式。该导弹采用了高性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达到13吨,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6马赫,平均速度为3.7马赫。导弹对飞机作战时的最大有效射程为80公里,对战术弹道导弹作战则为40公里;最小射程为3公里,最大射高为24公里,最小射高为60米。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可发射四枚爱国者二型导弹的发射车

美国反导型霍克地空导弹系统

美国有一种中程地空导弹,音译名叫霍克(Hawk),意译名称为鹰,前几代只能用来反飞机,但其改型的最新一代已经具备了反飞毛腿、SS-21等早期近程弹道导弹的能力。

霍克改系统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2年投入使用。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这种防空导弹系统,其中包括美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挪威、日本、埃及、约旦、以色列、科威特、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台湾拥有霍克/霍克改地空导弹近1000枚和3联装发射架约100部,在陆军部队编制了4个霍克导弹营,是台湾现役主力中程地空导弹。

30多年来,美国已经对霍克导弹系统进行了多次改进,继改型后,又推行了3个阶段的产品改进计划,并在80年代就演示了用其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从而使一个50年代开始研制的系统至少可以在美国服役到2000~2005年,而在国外预计将继续服役到2010年。1988年4月,在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雷达辅助下,美国陆军用改进的霍克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战术弹道导弹。1990年,在白沙导弹靶场的一次试验中,霍克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一枚SS-21弹道导弹的模拟靶标。但这些试验所演示的能力仅仅是“任务”杀伤,也就是仅使来袭导弹偏离要攻击的预定目标,而不是摧毁来袭导弹的弹头。

1991年1月,为了应付海湾战争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开始实施“快速反应计划”,为霍克导弹发展“弹头杀伤”能力。该计划主要是改进霍克导弹的引信、战斗部以及软件,使之对近程弹道导弹有更大的杀伤能力。1991年5月18日,美国陆军对这些改进做了试验,霍克导弹成功地实现了“弹头杀伤”。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部 AN/TPS-59雷达也参加了这次试验。具有反导能力的霍克导弹防御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改进的 AN/TPS-59雷达,机动能力增强的霍克导弹系统,为霍克系统实时交换目标跟踪数据的防空通信平台(ADCP),与海军的宙斯盾雷达、陆军的爱国者系统雷达和空军的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AWACS)飞机上的雷达等探测器实现一体化的新软件,以及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JTIDS)终端(一种保密的通信系统)。

萨姆-12防空导弹

萨姆-12防空导弹(SA-12“斗士/ 巨人”,苏联编号S-300V),是前苏联“安泰”(Antey)研制与生产联合体研制的一种机动式全天候型高空、远程地空导弹系统。

SA-1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4年完成研制试验,1986年开始投产,1987年开始服役。

SA-12类似于美国的爱国者导弹,能攻击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目标,采用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约300公里,能同时搜索、跟踪、识别空中多批目标和制导多枚导弹攻击不同的目标,即具备多目标能力和低空能力,可击毁高性能飞机和战术弹道导弹,苏军用以取代萨姆-4防空导弹,有改型S-300VI、S-300V、S-300 VM和S-300VM2(安泰-2500)。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300V

俄罗斯箭-10(SA-13)地空导弹系统

箭-10 9K35式地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全天候机动式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北约称之为SA-13 金花鼠。该导弹系统于70年代初在“箭-1”基础上研制而成,1975 年开始服役,它主要用来取代“箭-1”(SA-9) 导弹系统,用于对付飞机、直升机、精确制导弹武器和无人飞行器等低空目标。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萨姆-13

萨姆-13防空导弹(SA-13“金花鼠”,9M37M Strela,苏联称之为“箭-10”)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近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该导弹系统于70年代初在“箭-1”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机。

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1980年出现于苏军驻东德集群部队,代替了萨姆-9防空导弹(“箭-1”),1982年11月在莫斯科红场首次公展,1985年初苏联还向安哥拉、保加利亚、利比亚、捷克、叙利亚提供一批SA-13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至少生产2800枚。萨姆-13防空导弹装备于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团属防空连,每连4部发射车(另有4门3Cy-23-4式自行高射炮)。发射车上有4枚待发炮弹和8枚储存弹。采用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越野性能好。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a-13

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

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Air Defense Anti-Tank System,简称ADATS)是一种基于M113A2装甲运兵车的近程防空和反坦克两用导弹系统,该系统由瑞士厄利孔-康垂斯公司所研发。

“阿达茨”导弹系统用于实现防空和反坦克双重作战目的。厄利空·康垂斯公司注重系统模块性、灵活性和重组性的思路,使“阿达茨”导弹系统能够整合新的武器系统、组成作战网络、与众多武器系统组成联合作战网络和应用于舰载超近程防空,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

系统平台

“阿达茨”导弹系统主要安装在多种移动平台上,可广泛在实际中应用。例如M113装甲车、M2/M3“布拉德利”(Bradley)战车和拖车;也能够固定安装在固定平台上,如箱体座架上。

指挥控制

“阿达茨”的控制台

“阿达茨”导弹系统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多套系统组成一个作战网络。“阿达茨”作战防御网络可配备多达六套“阿达茨”导弹系统,火力点间隔部署距离达到20公里。其中任何一套“阿达茨”导弹系统都能担任作战网络主控制器,指挥其它“阿达茨”导弹系统。而且作战网络能实时与其它命令设备连接。完全自动实时数据交换包括空域控制数据;武器控制命令和火控命令;目标识别数据;系统状态和车辆位置;威胁优先化和优先武器分配;交战状态、武器状态和干扰机三角测量数据。六单元组成的作战网络能同48个空中或地面目标同时交战。相互通信链接使用抗干扰和保密性高的频率捷变无线电或地面通信线。超过2,000组频率可供频率捷变无线线路使用,采用25 kH频道间隔。系统体系结构还提供全双工数据交换和实时半双工声音通信。

导弹

“阿达茨”导弹系统配备的导弹,能够同所有的类型低层面威胁交战,包括在非常低的高度对峙范围内暴露的攻击型直升飞机。系统对抗空中或地面目标射程达到10公里。导弹采用精确度非常高的激光驾束制导,激光导引头栅格采用数位编码用于精度和抗反措施干扰。导弹安装无烟推进系统采用惯性推进方式,最高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机动过载能力超过60 g。安装一个非常先进的激光引信,在导弹发射后使用可变保险延迟自动设定。对抗直升飞机和地面坦克需要不同的战斗部。对直升飞机采用破片式战斗部,靠在目标上爆炸形成大量破片来击毁目标;而坦克采用装甲保护,破片式战斗部没有多大作用,需要采用穿甲弹头或较轻的聚能装药战斗部。“阿达茨”导弹系统总重51公斤,采用组合的破片和聚能装药战斗部重量12公斤,并且已经证实能够穿透超过9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装甲(RHA)。一套“阿达茨”系统总共可以携带八枚导弹。

火控和监视

“阿达茨”导弹系统配备的导弹,

在低层面作战中,对火控和监视系统要求极高。使用雷达系统要受到多径效应和地面杂乱回波干扰。“阿达茨”导弹系统的火控和监视系统采用由前视红外系统和电视系统组成的先进光电系统,用于目标捕获、跟踪和导弹引导,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由洛克希德·马丁导弹和火控系统公司提供,并且以“阿帕奇”武装直升飞机上目标获取与指示系统/飞行员夜视感应器(TADS/PNVS)的一个增强性能版本为基础。前视红外装置基于美国共通兼容模式,工作在八到十二微米波段,提供不利天气状况下的完全操作能力。其它的系统包括一个近红外摄像电视系统在昼间使用,一个二氧化碳激光器用于导弹引导和一个在1.06微米操作“视力安全”Neodinium YaG激光测距仪。

“阿达茨”脉冲多普勒X-波段双波束雷达用于目标捕获和辨识,而且允许“阿达茨”导弹系统自主操作。雷达采用频率捷变和全相干技术。“阿达茨”导弹系统也能和其它采用雷达静默模式的“阿达茨”导弹系统在一组命令、控制和通信网络中共同操作,分配目标到其它的“阿达茨”导弹系统。雷达有能力在边跟踪边扫描模式和在作战网络配置中进行20-目标计算机半自动威胁评估,帮助操作员将武器分配到高优先权上。系统也具有移动搜索和扇形搜索设计,范围25公里和高度8,600米。

作战性能和交战次序

总体来讲,同直升飞机和地面坦克对抗交战要有自身优势,“阿达茨”导弹系统的机动化作战能力体现系统高效、反应敏捷和导弹射程较远的高性能上。从最初目标探测到导弹发射仅需要五秒。例如对于超低空并处于遮掩状态(树木、山体等)的直升飞机,只要一暴露,“阿达茨”导弹系统能立即发射速度高达3马赫的导弹交战。在战场上一方面需要先敌发现,另一方面需要快速反应先敌打击,“阿达茨”导弹系统射程达到10公里,远优于直升飞机的机载空对地导弹和坦克火炮,也优于一些坦克或装甲战车的车载反坦克导弹射程。在交战次序中,首先开始目标探测和搜索,转塔回转;使用雷达系统、前视红外系统和电视系统对抗空中目标或者使用前视红外系统和电视系统对抗地面目标;跟踪系统搜索和目标捕获次序进行是使用前视红外和电视瞄准系统;导弹发射和导引使用前视红外系统、电视目标跟踪系统和二氧化碳激光驾束制导。在第一枚发射完成后,作战时机必须去发射第二枚导弹时,准备时间少于两秒。再装填只需要两名人员,无需任何辅助设备,充分符合战场上简便、高效要求。

法国“西北风”防空导弹

法国“西北风”防空导弹(Mistral Missile)是由法国马特拉公司牵头研制的三军通用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早在1970年,法国空军就提出发展轻型防空系统的要求。1979年法国空军代表三军提出招标书,1980年马特拉公司接受招标,开始研制,1986年研制工作基本完成,1987年推荐生产,1988年开始装备陆军部队。到1997年底已生产11000多枚,订购超过12500枚,已有韩国、巴基斯坦、新加坡、中国台湾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或定购了这种导弹。其中,法国陆军订购了400个火力单元,4000枚导弹。台湾当局购买了550枚导弹。西北风导弹每枚46550美元(以生产10000枚计,1998年值),可重复使用的发射架成本33000美元,每个火力单元(便携式)成本60000~100000美元之间。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法国和罗马尼亚的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发射的西北风导弹。

轻剑2000

“轻剑”最初代号ET-136,自1963年研发,1972年开始装备部队,先后发展了光学跟踪和雷达跟踪两个型别。在1982年马岛之战中,“轻剑”表现上乘,曾创下了击落击伤阿根廷A-4、“幻影”等14架战机的纪录。而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机动性强、便于空运且价格便宜,应是它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轻剑”总产量超过两万枚,销售到10多个国家,也称得上名牌防空导弹了。然而“轻剑”毕竟服役几十年了,机件有老化,技术显落后,难以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的需要。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400凯旋

S-400(俄语:С-400 Триумф,北约命名为SA-21 Growler, 咆哮,中国译“凯旋”)是俄罗斯国土防空军第三代地对空导弹系统,用于从超低空到高空、近距离到超远程的全空域对抗密集多目标空袭,依据S-400研发的海基版称为鲁道特防空导弹系统。该导弹研制型号又称为S-300PMU-3为S-300家族之一,系统采用四种专门导弹对应防空需要,包括超远程40N6 (400 公里)、远程48N6E3 (250 公里)、中程9M96E2 (120 公里)、近程9M96E (40 公里),互相弥补,构成多个层次的防空屏障。此种国际独特的武器设计比起称为一种导弹,称为“导弹组合系统”更合适,其战术思想是透过协同化现有多种导弹加上强化过的侦搜电战成为战场上的一种新战术单元。

S-400的许多特征专门用于克服敌方的反制手段和隐形功能,配备有更强大的雷达功能,增强了反干扰的能力,S-400系统还可以直接接管现有的S-300系列,纳入组合一体化,对于已经采用俄系防空导弹的国家很容易导入,截至2014年12月俄空军装备8个营的S-400防空导弹。

来无影去无踪,新一代地空导弹

S400

本文地空第一部分先说这些,接下来我们看看我国的地空导弹有哪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