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在新加坡动物园观赏蝙蝠的生活

最近,有点谈蝙蝠色变?原因是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经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1】”这一说法,是否透露出蝙蝠存在的危害性?

蝙蝠这种动物,过去夏天的时候,在北方的傍晚或夜间,经常看见它们出没于平房房头的通气口等地,东北人称蝙蝠为“燕别故儿”。

夏季的夜晚,八、九点钟的时候,蝙蝠就从比较黑的地方钻出来,在不太高的空间飞来飞去,有时候也是乌泱泱的一大片。

不知道是不是它们专找夜暗的时候出来寻找食物?据说,小飞虫、蚊子等是它们食用的生物链?那时候没有人猎杀蝙蝠,甚至把它还看成是有益的动物。

蝙蝠看似有一对儿圆圆的豆粒般的眼睛?但传说它的眼睛是看不见的?蝙蝠的飞行活动,是依靠自身的超声系统感应而进行的。

在东北还传说,蝙蝠为啥看不见?原来它是耗子,因为盐吃多了,所以长出了翅膀,眼睛也瞎了。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反正当年在小孩子中间是这样“神乎其神”传说的?当年的小孩子都信以为真?

从外部形象上看,蝙蝠的脑袋尖尖的,一对儿小豆眼,细长的身子,棕色和暗灰色的毛羽,确实有点像地上乱窜的老鼠?只是比老鼠多了一对儿灵活多变和呼扇呼扇的长羽翅,超过了老鼠的能力会飞行。

在20世纪的80年代,我记得在乡下的平房房头,晚上还有一些蝙蝠在飞行。现在,不管是城郊,还是城市,在晚间确实看不到蝙蝠的影子了,不晓得它们都去了哪里?

那时候,没有人想过,去品尝和食用蝙蝠,看见它的样子甚至会觉得恶心,怎么能动心和考究去捕捉它?甚至当肉食吃呢?万万没想到现在有人开放的境界如此高度和坦率?竟然胆略超群?敢吃蝙蝠这种动物了?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强大的自信心?

蝙蝠身上到底都携带着哪些病毒和细菌?咱们不是科学家,没有研究。原来没有认识到蝙蝠身上的“危害”时?还是敢近距离接触蝙蝠这种动物的,没有人胆怯于它,可现在不同了。

在咱们国内的动物园,从来没有见过蝙蝠算一种动物?可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蝙蝠这种动物比较多见,品种也比较多,活跃于各种环境和地区,有些国家和地区把蝙蝠也算一种可以观赏的动物。

去新加坡旅游,在新加坡动物园就见到了久违的蝙蝠。当时忘记记录这是一种什么品种和名称的蝙蝠?只是用相机记录了一下。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长相可爱,看似比较调皮和逗人喜爱的样子。一会儿用爪子勾在树杈上,吊着倒立;一会儿卷缩着身子,把头钻在羽翅里;一会儿又用不知道能不能看见外界的目光盯视着游览的人群?好似巡查周围的环境?

由于动物园是人工喂养,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吃的不错。有新鲜水果,西瓜、香蕉等;还有新鲜蔬菜,像黄瓜、南瓜、胡萝卜等;有一种食物特别像咱们国内的炸油条?

这些食物,饲养员用绳子、钩子栓挂在树杈上,蝙蝠就自行寻找去食用了。它们的食物丰富,令游客都有点垂涎欲滴。

整个蝙蝠饲养区在一个比较大的棚子里,外面是封闭的,还是担心蝙蝠不服从管理,自由飞行而逃跑掉。

在这里观看蝙蝠,距离可以在1米左右,甚至可以再远一点观察。估计它们的身上没有携带使人致病的病毒?否则,来这里游览的人会不会被那个?对于蝙蝠这种动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认为,各种蝙蝠不同?有的品种身上也存在安全因素?并不是所有蝙蝠都在威胁人类?

今后,我们怎样看蝙蝠?

【1】摘自百度文章《张永振、石正丽团队分别发表文章报道武汉新冠状病毒》一文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新加坡动物园里的蝙蝠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蝙蝠正在吃西瓜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蝙蝠外观有点像老鼠形象 东北人叫它“燕别故”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调皮的蝙蝠倒挂金钟 旁边的食物有茄子 蔬菜等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还有黄瓜 有人说 蝙蝠的眼睛看不见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蝙蝠的感觉像超声波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看来蝙蝠还是很能吃的 每天周围都有这么多食物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游客带着孩子正在观赏新加坡动物园里的蝙蝠 距离很近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