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需要70万从业者,每年高校毕业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到5万,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3期,原文标题《芯片产业成为“网红”》,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最近几年,芯片产业从无人问津到成了“网红”,但谢志峰认为,大多数人仍然不能够真正理解芯片。“那么多人找过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家觉得芯片热度起来了,都想去试个水,以前太阳能、LED都火过,后面不也死了一大片吗?”

记者/王珊

“集成电路产业需要70万从业者,每年高校毕业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到5万,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

芯盟科技总经理谢志峰(贾睿 摄)

谢志峰在集成电路行业经验丰富,1988年他加入美国英特尔第一芯片研发中心,和其研发团队曾获得过英特尔公司1990年度最高技术成就奖。此后,他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出任高管。2000年他回国参与了中芯国际的创立,后来成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可以说,他见证了芯片产业30年的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从2018年中兴禁运事件,到今年华为被美国制裁,两件事情的焦点都是芯片,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芯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谢志峰:一般人总是觉得芯片是神秘和高大上的东西,事实上,我们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芯片。我们的电脑、手机能够工作,是因为芯片在起作用;飞机、高铁的运行也离不开芯片,更不要说我们的家电,也都是芯片在控制着所有的动作。我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智能音箱,我跟它说话,它就能控制开灯、关灯、放音乐,告诉我天气怎么样、出门路况如何,它们也是在芯片的控制下工作的。这样一讲,你就明白芯片的重要性了。

那么,芯片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芯片是由很多微型开关组成的,在我们数学里面,开就被定义为1,关被定义为0。从原理上来说,芯片就是这么简单,它是由无数个开关组成的集成电路,具有很多计算和逻辑判断的功能。我们的手机能够拍照片、能够放音乐,都是由这些集成电路不同的功能达成的。但是,芯片的制造又是非常复杂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开关的尺寸都小到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头发丝很细,但在一根头发的直径尺度里,我们能做5000个开关。这么小的开关,肉眼、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必须要用到电子显微镜。正是因为它们这么小,所以我们能够把大量的东西集成在单个的芯片上去。集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掩膜,这是把程序不断做进去的过程,使我们的芯片拥有更多的功能。以前65纳米的芯片掩膜只要做40层,现在7纳米的芯片需要85层。

三联生活周刊:从65纳米到7纳米,再到现在的5纳米,芯片的产业发展很迅速了。

谢志峰:1979年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整个大学只有一台计算机,所以我四年里只有三次用计算机的机会,每次是20分钟,电脑稀缺到这个程度。当时计算机里面是没有芯片的,现在我们每人一台手机,与当时相比相当于超级电脑,它的计算能力大概是我大学那台计算机的1万倍。我们现在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一天不带手机出门就像丢了魂一样。现在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在这个产业有一个理论叫摩尔定律。它是讲每18个月你的技术要更新换代一次,成本要降一半。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其他产业是不可能的。但这就是这个产业的现实。你投入了18个月以后就必须要做新东西了,18个月都没做出来,人家已经走下一代了。现代集成电路是由杰克·基尔比在1958年发明的,这样算一算,中间有多少18个月。这是一个高速迭代的产业。每一次迭代都需要足够的资本投入、人力投入、技术投入。如果你没有投入,注定就会被落下,所以我们都说,芯片产业是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并且高速发展的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需要70万从业者,每年高校毕业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到5万,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

芯片封装测试流水线,技术工人在操作仪器(IC photo)

三联生活周刊:集成电路产业的这种发展特点,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何华为、中兴的事情之后大家人心惶惶的?

谢志峰:是这样的。我们国家从1978年开始主要是引进拿来主义,因为我们很多产业都比较落后,没有办法跟人对比,从头做又太慢了,就引进买来用。我们先是引进了彩电生产线、汽车生产线,后来就是集成电路生产线,这些都是别人认为落后的技术,对我们来说却是宝贝,那时候集成电路技术比外国落后20年左右。

从2013年开始,中国连续五年进口集成电路超过2000亿美元,大概是我们石油进口的两倍,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不能自主生产和设计芯片。大家比较熟的是计算机系统用的芯片,譬如服务器、个人电脑这些设备要用的芯片市场都是被Intel和AMD公司占领的。高铁使用的功率器件(IGBT)、高铁需要6000伏特电压的这种功率器件也是以进口为主。

但现在,有了华为、中兴的事件之后,大众突然意识到有钱可能也买不到了。芯片的整个生产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芯片。这三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长的一个产业链。中国最强的是封装测试以后使用芯片的一个过程,我们把芯片做成了手机,做成电脑芯片,这并不是说我们这样就完全不可以,老百姓是不会用芯片的,我们把一个技术上的一个成果转化成产品,这也是一个产业链的必需环节。我们生产了全球80%的手机、80%多的电脑,还有60%~70%的电视等。

三联生活周刊:2000年你参与了中芯国际的创立,现在它已经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谢志峰:2000年到2004年是芯片企业创立的高峰期,像中芯国际、华为海思、展讯通信、中兴微成都是这个阶段相继创立的。这些公司后来都成为我国芯片产业的支柱。2000年,我们创办中芯国际时候,国内的芯片水平离世界先进水平差五代,相当于20年时间,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只差一代左右。但此后,由于公司亏损,董事会希望我们赚钱。赚钱很容易,只要不投资就赚钱了。我们企业放慢投资,加大生产和销售,连续赚了七年钱,但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今天公司在技术上落后两三代。

这种情况跟国外是不同的。国内风投看项目必须要有销售额、利润才愿意投,如果只有创新的想法是很难获得投资的;在美国有好的创新模式和产品,那些懂行的风险投资是会积极投入的。中国的风险投资大多数更像是无风险投资,美国的风投对于失败是有预期的,如果有项目亏损也会理解,坦然接受,只要有部分项目获得巨额回报就是成功。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如果项目失败,负责投资的人是要被问责的。

所以,做这个行业的人只有两种人做久了,一种就像我这样子白头到老的,还有一种绝顶聪明秃顶的,真的很辛苦,这个行业做久了的人,不是秃顶就是急白头,真的很难熬。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往这个行业来。现在看来,集成电路产业现在需要70万从业者,我们现在有40万,还差30万,而现在高校毕业的人,每年能够进入这个行业的应该不到5万,我们至少需要六年的时间才能把满足今天的需求,但这个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工作又苦,钱又少,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行业。

“集成电路产业需要70万从业者,每年高校毕业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到5万,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

芯片的生产工艺是非常复杂的,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力(IC photo)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是什么时候感受到芯片产业在国内又火起来了呢?

谢志峰:现在很多人来找我们这些做集成电路的人,我们现在是“网红”啊,原来他们不会找我们,媒体也不会找我们。那么多人找过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家觉得芯片热度起来了,都想去试个水,以前太阳能、LED都火过,后面不也死了一大片吗?

芯片的技术含金量非常高,要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四个方面的问题,你才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否则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将你杀死。你没钱,企业生产不了,你没有市场,做出来的东西没人买。最惨的是,人家买了你的东西,但是你亏钱。

三联生活周刊:亏钱怎么理解呢?

谢志峰:这个很容易理解,本来技术差就大,你好不容易做出来,但市场价格50块钱,你的生产成本是100块钱,人家只能付你市场价值50,你卖还是不卖?

现在全国一哄而上说做芯片制造厂,很多人并不知道,集成电路厂的建设,是需要巨额投资的,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投资。2014年以来,国家开始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募集资金1400亿元,大家都很高兴,觉得钱很多。我说,1400亿太少了,它分五年投,每年也就是50亿美元,放在全中国,撒胡椒面都不够,后面加一个零还差不多。要知道,武汉长江存储一家公司的投资,就花了1600亿元。现在每个地区都喊要投资500亿1000亿的,喊完以后它就没钱了。

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政府背景的基金喜欢投已经赚钱的大项目,还没有到赚钱阶段的创新型的初创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投资。比如说,如果一个项目在上海开始赚钱了,其他地方就来抢,你会发现一个开始赚钱的芯片公司在中国会有好多个点,展讯通信在全国有多个地方落户了。但是别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你去跟风是比较容易做成,但跟风的项目主要靠低价去竞争,利润率一般是比较低的。没人去抢真正的创新项目,创新项目的代名词就是亏钱项目。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人工智能芯片还挺火的。

谢志峰:现在人们所称的人工智能芯片,我们行业里并不会这么称呼它,我们会叫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加速芯片说白了就是它针对某种应用的计算速度很快。它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芯片是不一样的。英特尔的芯片或者苹果手机、华为手机里面用的芯片,是叫通用芯片,它的功能很多,能够计算,能够录音,也能够拍照片,什么都做。这样的芯片,它是很复杂的,也很贵。但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它只是适用于某一个场景,是专用芯片,如果它能够做人脸识别,去张学友演唱会上抓逃犯,它就没办法去跟AlphaGo下围棋。这就像我们人类如果专注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做得很快一样。

所以这种芯片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要和英特尔的CPU一起用,英特尔的CPU就像一个功能很全的人,它要做一千件事情,每件都要做得很好。人工智能芯片只是在某一件事情快一百倍一千倍。这样的人工智能芯片全世界铺天盖地,你可以找出几千家,但能做英特尔CPU的公司全世界只有三家。

三联生活周刊:那现在来看,中国的芯片产业应该如何发展?

谢志峰:中国集成电路要发展得好,需要结合国家和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国家要为基础研究给政策、建环境、提供人才政策。我认为现在比较可行的,能最快解决进口替代的项目是建设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和海归学者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国外的技术和国内的人才、资本的结合证明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合资公司案例,像英特尔在大连建厂,然后三星在西安、台积电也在南京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12纳米生产线。集成电路产业是个全球产业链,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做所有的东西,应该各自找到自己的强项,全球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模式。

中国真要完全做到进口替代,要先做出一个20年到30年的计划,过去我们对原材料和基础元器件方面的研发不够重视,投入不够,现在需要重视起来。美国集成电路发展了60年才到现在的地位,所以我们如果能花30年赶上去已经很不错了。况且我们进步,人家也在进步。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打算,坚持不懈,前途是光明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