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前鸿:打造北部新增长极就是发挥广州未来发展最大优势

作为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副总经理朱前鸿在今年广州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动力源”作用,将北部区域打造成为广州新增长极的建议》。他认为,全面发掘和放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动力源作用,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亟须破解的重大战略课题。为此,应发挥白云机场优势,将花都打造成广州北部发展枢纽。日前,就此话题朱前鸿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

朱前鸿:打造北部新增长极就是发挥广州未来发展最大优势

白云机场引领带动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化和发展

南方日报:世界级的城市发展需要世界级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年客流量位居全球前列,这样一座世界级机场对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

朱前鸿:国际民航发展的大趋势表明,国际航空枢纽凭借其对高能级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流通作用,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中心环节,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平台,推动着全球经济变革。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定位的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目前三期扩建工程已经开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机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也是国内单体机场规模最大的机场。全面发掘和放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动力源作用,对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化和发展。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场内建设加上场外征拆和综合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1:8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总量将超过2万亿元。将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噪音拆迁区上万亩土地从整体上重新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整体连片开发形成空港经济产业集群,使价值未挖掘的噪音区土地成为经济发展“蓝海”,是未来广州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示范区,有利于加速广州实现产业优化重组和转型升级,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是有利于加速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促进广州现代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时巩固提升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地位。充分发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内外通达性、辐射带动性和快速连接性等天然优势,能够加速国内国际循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和交往中心,推动广州成为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依托广州国际航空枢纽,能有效加速全球生产要素和人才的流动、集聚,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化广州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的现代高端产业形成和集聚,在航空枢纽周边形现代经济体系,从而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能级。

三是有利于促进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使广大民众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依托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有利于辐射带动清远、韶关、赣州等广州北部高铁沿线城市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腹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使北部地区广大民众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民众共享北部生态旅游资源和现代农业产品,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朱前鸿:打造北部新增长极就是发挥广州未来发展最大优势

广州北部枢纽优势突出、发展空间巨大

南方日报:去年底,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您看来,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在广州北部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朱前鸿:进入21世纪,全球化经济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速度的竞争。而国际航空枢纽凭借其对全球高能级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节点地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当成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和推动。如英国推动希斯罗机场扩建,以巩固其全球中心城市地位;为巩固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政府以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为中心,实施“7小时腹地战略”;我国把大兴机场明确为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因此,广州提出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这是顺应全球民航发展一般规律、发挥广州未来发展最大优势、提升巩固广州在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战略决策。

广州打造北部新增长极,条件具备优势突出。

一是枢纽优势十分突出。广州北部枢纽地区既是泛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地区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陆路门户,也是泛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地区进入广州地区的空中门户,同时坐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两个交通枢纽,空铁联运优势突出。

二是发展空间巨大。《广州市产业地图》中,花都区可供开发的产业地块面积全市最大,占全市产业地块总用地面积27.3%。同时,花都与国土面积1.9万平方公里的清远接壤,经济发展战略纵深宽广,是促进清远、韶关、赣州等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佳结合部,有利于发起清远、韶关、赣州等北部城市共同设立北部地区空港发展联盟,以花都为平台构建穗-清(远)-韶(关)-赣(州)发展轴;有利于将白云区的北部和整个从化区纳入广州北部发展区,打造广州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

三是政策叠加十分有利。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发展“枢纽经济”,加强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扩大机场辐射范围。国家民航局和交通运输部分别同意,白云机场构建空铁联运枢纽,打造空铁融合都市区和创新“白云机场——广州北站”一体化空铁联运模式。这无疑是打造新增长极的巨大支撑。

四是建设机遇已经来临。广清一体化已经启动;广州北站18台37线的高铁枢纽规划正在实施;白云机场三期扩建横跨“十四五”……这是将广州北部打造成为新增长极的最佳时机,加速构建空铁一体化枢纽,有利于促进构建广州北部空港发展联盟,释放枢纽动力源作用,放大枢纽经济效应,加速打造新增长极。

朱前鸿:打造北部新增长极就是发挥广州未来发展最大优势

要强化“枢纽是花都的”城市经营理念

南方日报:花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空铁枢纽所在地,坐拥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承担着打造广州新增长极的重任。您认为,花都关键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朱前鸿:靠山吃山,靠枢纽吃枢纽。我认为花都区首先要强化依托空港发展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枢纽兴区”的新路。当前既要对白云机场迁址北部后,对花都的影响带动作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更要对未来利用白云机场这个枢纽进行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其次要强化“枢纽是花都的”城市经营理念,经营好国际航空枢纽。要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进行盘点,找出与空港关联的发展密码,紧紧依托机场这个“宝藏”,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做好“产业+空港”这篇文章,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同时要利用空铁枢纽的供应链独特优势,打造创新链、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

最后要加强内外联动,实现借“机”腾飞。一方面要促进花都城区和空铁枢纽的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内外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要维护巩固空铁枢纽的发展空间,提升枢纽能级。

具体建议花都区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枢纽。加快推进广州北站升级改造和白云机场三期建设,加快推动“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空铁一体化枢纽体系”的落地,早日实现广州北站18台37线的规划目标和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目标,建设发挥“广州北站——白云机场T2航站楼”空侧专用轨道作用,促进泛珠三角地区和粤北、粤东、粤西地区旅客通过空铁联运到白云机场换乘国际航班,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和辐射能力,撬动空铁融合都市区发展。

二是强产业。依托广州北站高铁枢纽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补链、强链、拓展价值链创新链,促进空港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强化六大产业集群:以汽车制造和飞机改装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绿色金融和货运物流为龙头的服务贸易产业集群。以文化旅游和商贸会展为龙头的文旅展贸产业集群。以生态农业和高端花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珠宝美妆和生物医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光电科技和集成电路为龙头的光电机电产业集群。

三是强合作。强化与周边城区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与广州北部清远、韶关、赣州等城市的合作,实现快速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共同发展。加强与机场、铁路、航空公司及口岸查验等单位的合作,提高枢纽的运行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周甫琦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