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丰富的国际国内营商环境评价经验,清研集团将对BEE评估体系中提到的数据收集方式、指标设计相关方法论开展深入解读与分析,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把握BEE指标评价方法和要点提供参考。世行BEE官网页面提到,在BEE正式启动前,将通过一些替代指标来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其中多个指标领域提到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本篇将聚焦该指标体系,围绕指标构成、成果报告、中国基本情况等内容进行解读。
一、全球竞争力指数
(一)GCI4.0简介
从2004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尝试构建统一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试图用这一指数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当前的竞争力水平和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其最新采用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CI 4.0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于2018年推出,评估范围涵盖全球141个经济体,占世界GDP的99%。
(二)GCI4.0指标体系
GCI4.0指标体系构建遵循三个原则:1)生产率(竞争力)的复杂性,WEF经过总结分析,将决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因素归为12类,并称为竞争力的12个支柱(pillars);2)发展阶段的差异,借鉴波特的思想,WEF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以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找到自己应该优先关注的领域;3)过渡性,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平缓的转入下一个阶段,每个子指数所占的权重也会相应地平稳调整。
GCI4.0 12个“支柱”分别为制度、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采用、宏观经济稳定、健康、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表1 全球竞争力指数4.0框架
二、2019全球竞争力报告介绍
世界经济论坛于2019年12月发布了《2019全球竞争力报告》,通过12个“支柱”下的103项指标,对141个经济体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每项指标采取0-100分的计分制度,展示一个经济体距离理想状态或者与“满分”竞争力之间的差距。
2019年表现最突出的经济体是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指数得分达到84.8分(比上年度提高1.3分),在基础设施、健康、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排名第一,成为本年度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相比之下,美国跌落至第二名。中国香港、荷兰和瑞士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141个经济体的平均得分为61分,离“竞争力前沿”还有近40分的差距;其中,12项主要竞争力因素中有9项与“竞争力前沿”差距超过30分,即使是整体表现最好的新加坡仍低于理想水平。在全球经济可能面临衰退的背景下,这样的全球竞争力差距尤其令人担忧。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局势和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表2 2019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
三、中国竞争力优劣势
(一)排名
中国整体排名第28位,与2018年持平。在ICT采用率显著提升的推动下,其得分增加了1.3分。中国是迄今为止在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国家:领先俄罗斯联邦15位,领先南非32位,领先印度(第68位)和巴西(第71位)约40位。
(二)优势
中国的优势包括庞大的“市场规模”(100分,第1位,结合国内和出口市场)和“宏观经济稳定性”(98.8分,第39位)。在一些领域,中国的表现几乎与经合组织的标准相当,例如,在“ICT的采用”支柱方面的表现优于25个经合组织国家;68.1岁的“健康”预期寿命比美国长1.5年,仅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短0.8年;“基础设施”也很发达(77.9分,第36位);“创新能力”一直在快速提升(64.8分,第24位)。
(三)劣势
“劳动力市场”(59.2分,第72位)运作受到以下因素的严重破坏:工人权利保护不足、工资决定和裁员方面的僵化、劳资关系的冲突、妇女参与的薄弱、对劳动力的高税收以及内部流动性的缺乏。在所有的支柱中,“制度”是最弱的(56.8分,第58位),“制衡”(36.0分,第119位)或者说缺乏制衡和薄弱的“社会资本”(43.3分,第119位)降低了这一支柱的表现。
四、对BEE的借鉴意义
世行官网页面显示,GCI相关指标主要替代DB中的“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跨境贸易”,对应关系如下表。通过了解GCI指标体系、掌握我国相关领域现状及国际排名,可以辅助对BEE评估体系考核的具体领域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提升。
表3 替代指标对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