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行业务高成长性凸显 中国银行四维度开新局

本报记者 吴珊

伴随财富管理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私人银行业务正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如今,始于2007年的中国私人银行业已走过15年,部分“先头部队”已经打开局面,而其他梯队成员也希冀能因此带来高成长机会。

为更好服务高净值客户,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成为境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的中资商业银行。目前,中银集团为超过14万名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超过2.1万亿元,十五年来增长超过10倍。

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王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基于对私人银行业务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专业创造价值,提出从“数字、时间、空间、价值”四维度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客户个人、家庭、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综合需求。

具体来看,数字维度关注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空间维度关注财富分布以及财富的持有方式,时间维度关注如何实现财富的长久存续,价值维度关注如何让财富实现社会价值。

目前,财富管理已成为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这在多家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披露中有所体现:交通银行“以打造财富管理品牌特色为切入点,打造利润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兴业银行“强化财富产品销售能力,加快‘财富管理生态圈’建设”;中信银行“提供财富管理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而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叠加高净值客户对财富管理需求更加多元,私人银行服务内容和质量被提出更高要求。

王亚表示,对客户需求的精准触达,前提是对客户群体的精准画像。私人银行必须与客户保持良好和畅通的交互。从客群角度来讲,在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的客群中,企业家客群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在王亚看来,私人银行本意并不是追求更高端、更私密的服务体验,而是更加深入地理解客户,更加紧密地与客户沟通,更加熟悉客户的金融消费习惯,更加清楚客户真实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客户精准画像、市场分析、风险判断、产品管理以及资产配置等环节。

截至目前,中银集团构建了全球150余家私人银行中心,200余名投资顾问,300余名私人银行家,2000余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服务网络。持续深化“中银投策”全球投资策略研究服务体系;建立“观察-准入-跟踪-退出”的全流程产品遴选机制,建设开放式全市场优选资管产品平台,着力打造FOF等配置型产品系列,助力家庭财富稳健成长。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此前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1)暨中国私人银行公益慈善白皮书》显示,中资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9年的14.13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17.26万亿元,增长率达22.09%。

未来,私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跑马圈地过渡到核心能力竞争。而私人银行核心能力映射的是客户的核心需求。

“今年,我们明确了‘集团办私行’发展策略,这意味着我们将以更高的战略定位,汇聚集团资源,服务私行客户。”王亚告诉记者,中国银行将继续利用我行全球化、综合化的资源,利用齐备的海内外金融牌照,发挥证券、基金、直接投资、保险等多领域资源,通过私人银行服务窗口“一站式”支持客户发展。重点提升基础投研能力,对宏观经济和大类投资市场发展趋势、各类资管机构的特点和能力等有深入研究,相应成果能够及时转换为投资建议;产品遴选能力,搭建开放式的产品货架,从广泛的市场中识别出最优秀的机构和产品;资产配置能力,通过专业的私人银行服务队伍和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达成客户财富管理目标;财富传承服务能力,通过家族办公室、家族信托等工具,帮助客户实现物质财富和家族精神的妥善传承。

而在国际化方面,王亚进一步表示,“重点在于发挥亚太私行平台的作用。2008年开始,中国银行相继在澳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推出私人银行服务。后续,中国银行将以‘香港+新加坡’双中心布局,持续打造统一的环球服务体系,提供全球资产配置、财富传承、债券发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等特色服务。持续完善亚太私行平台,坚持国际化视野,融通全球服务,真正做到‘为您的世界注入世界的力量’。”

(编辑 才山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