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2月7日电 国学大师饶宗颐6日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年101岁。饶宗颐教授1917年8月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曾于1968年至1973年获聘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履新期间,除教学和行政工作外,他也做了许多与中华文化和潮州历史文化有关的项目。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潘国驹教授和饶宗颐教授是远亲,潘教授第一时间向新华网亚太网发来文章怀念饶宗颐教授。
图为饶宗颐教授。(图片由潘国驹提供)
潘教授说,饶宗颐教授只能讲流利的潮州话,但却成为了世界顶尖级的文史大师。他很喜欢新加坡,他在这里培养了一些研究生,也热衷于新加坡潮州人社区活动,畅谈他最喜爱的潮州文化和风俗。
他介绍,饶教授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级学者。他学识渊博,是公认的文史权威,也是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他通过自学成为一代大师,在学界更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锺书去世后,又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他治学严谨,国学成就不凡。他研究古代文史,是甲骨文研究的权威。2011年,饶教授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同年12月,他获选为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在2013年3月23日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被授予国际中国研究的最高奖项——“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潘教授说,饶宗颐教授也是书画大师,尤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也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建树颇丰。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50年代师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有所成就。
上世纪70年代初,饶宗颐教授被聘请为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他对新加坡的潮州文化、历史、古迹研究贡献良多,可以说引领了新加坡潮州文化的研究及推广。再加上后人的努力推动,如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等人,潮州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蓬勃且迅速。
可以说,正是饶宗颐教授在新加坡的种种贡献,促成了新加坡潮州文化繁盛多彩的现况。新加坡的潮州团体应该积极参与潮州文化的推广与发扬,以展览、讲座、绘画、历史等为媒介,使得新加坡的潮州文化积累更深厚的底蕴,丰富新加坡的文化版图。
饶教授的贡献不止于此,他也对东南亚区域的海外华人华侨史有着深入的研究,重要著作有《星马华文碑刻系年》以及《新加坡古事记》两种。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如《新加坡古地名辩正》《秦代初平南越辨》《苏门答腊北部发现汉钱古物》《蒲甘国史零拾》《论述中缅文化关系》《论述中越文化关系》等,为海外华人华侨史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资料。其中,又以其1970年就《新加坡古代名称的检讨-蒲罗中问题商议》与许云樵教授、陈育崧先生展开了为期九个月的论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潘教授表示,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需要继承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从饶宗颐的成就,以及他对新加坡华社、潮州社群的贡献来看,新加坡华人社群应尽最大努力保留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我们必需重新认识饶宗颐,重新发现饶宗颐,进一步探讨国学精神在新加坡的价值,以及别具特色的新加坡潮州文化。(涂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