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呼吁采取类似建立9/11反恐机构的大流行防范措施

科技战略

兰德公司发布《利用新兴技术为适用于未来战场的日本多域防卫力量做好准备》报告

据学术plus8月20日消息,兰德公司发布《利用新兴技术为适用于未来战场的日本多域防卫力量做好准备》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低成本卫星、定向能武器和无人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及未来防御行动的组织实施,各国政府需据此调整投资方向。报告概述了中俄新兴技术发展现状,探索日本为增强国防实力需重点投资的新兴技术领域,分析技术投资的考虑因素。报告指出,俄罗斯致力于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和现代电子战能力,但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落后于中美;中国技术投资规模巨大,最有可能成为全球新技术领跑者和主导者,目前已在网络信息体系、现代化联合部队、空间和电子战能力、先进计算和量子信息科学等关键技术、高超音速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等先进军事能力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报告强调了网电空间和防御性网络能力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为日本自卫队提出十大优先投资领域,包括网络攻击、电子战和微波定向能武器及反制技术;信息技术;无人驾驶;定位;网络空间域;陆海空天及网络和电磁作战域;欺骗与反欺骗技术;增材制造和纳米技术等支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辅助作战技术等。

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日本的打击能力:美国联盟的安全优势及需克服的挑战》报告

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8月16日消息,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日本的打击能力:美国联盟的安全优势及需克服的挑战》报告。报告指出,日本发展打击能力可以增加对手的攻击成本,使对手处于危险之中,进而增强威慑力和区域稳定;还可以增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能力,实现美国对盟国的安全承诺;与联盟结构相结合,可减轻日本对依赖美国“延伸威慑”的担忧。报告建议,美国应敦促日本重新评估其取消岸基“宙斯盾”导弹防御计划的行为,确保对朝鲜导弹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对日本打击政策、战略、手段、系统、部署和培训方法等进行彻底评估;将日本打击能力与作战计划和指挥控制相结合,增强联盟能力;寻求联合作战能力的方法;建立美日韩三边安全倡议,制定针对共同威胁和目标的联合战略;加强公共外交努力,阐明对手的威胁使日本认为其有必要增强防御能力。

信息

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Liquid遭黑客入侵,9400万美元加密资产被盗

据红位数公众号8月20日消息,日本货币加密货币交易所Liquid表示,黑客入侵了其服务器并窃取了价值约9400万美元的加密资产。Liquid称,黑客从该公司的新加坡子公司Quoine实施入侵,并控制了用于存放日常交易资金的热钱包。作为后续措施,Liquid表示,随着公司采取行动将黑客从其内部网络中踢出,它正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冷钱包(离线账户)中。此前,Liquid曾在2020年11月遭遇黑客攻击。

美国格芯公司秘密提交美国IPO申请

据Ofweek网8月19日消息,美国晶圆代工商格芯(GlobalFoundries)已经秘密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了在纽约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的申请 ,估值约为250亿美元。知情人士称,格芯正与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以及瑞士信贷集团合作准备IPO事宜。2021年7月,格芯宣布,将斥资10亿美元,在纽约州北部的马尔他镇总部扩厂,增加芯片产能以解决全球各产业芯片短缺的问题。未来该公司计划建造一座新晶圆厂,为当地创造1000个工作职位和数千个相关供应链的工作职位,作为帮助提振美国芯片行业的措施。

韩国LG公司创下6G传输距离新纪录

据NewAtlas网8月19日消息,韩国LG公司创下6G传输距离新纪录,成功地在2座距离超过100m的建筑物之间传输6G信号。该记录超过了三星公司几个月前创造的15m纪录。预计当6G最终在全球推出时,将提供相比5G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6G的峰值速率预计将比5G快50倍,而延迟降至5G的10%左右。随着6G的频率扩展到100GHz以上,进入当前未使用的太赫兹 (THz) 频谱,更宽的使用频率带宽将有助于这些提升。而6G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它的传输距离较短。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全球各地研究人员正尝试通过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和高增益天线等手段进行改进。

生物

美国研发基于CRISPR的新技术,可加速识别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基因

据phys官网8月19日消息,美国犹他大学健康科学家Randall Peterson开发出一项名为MIC-Drop的新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将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有效部署到斑马鱼身上,从而可以在一次实验中快速评估数百个基因的功能。目前,Peterson的团队已经使用MIC-Drop识别出了对心脏健康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的许多基因。这一技术进步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可以在任何动物模型中使用CRISPR技术进行筛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美国科学家呼吁采取类似建立9/11反恐机构的大流行防范措施

据国防杂志8月18日消息,美国防部前新冠病毒问题顾问表示,美国需建立一个大流行防备系统,来应对未来新出现的生物威胁,如在9/11袭击后建立的庞大而持久的反恐机构一样。国防部流行病应对协调员表示,美国需弥合新兴传染病检测、最初的非药理学反应和药理学创新间的差距。大流行防备系统需对新疾病进行广泛的监测和排序,加强供应链,建立关键个人防护装备的储备,扩大国家生产疫苗的能力;政府应投资建立疫苗工厂和储存关键医疗用品的仓库,使国家能更好地满足口罩、手套或检测用品等基本医疗设备需求,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

德国科学家用实验室干细胞培育出“迷你大脑”,包含基本的眼睛结构

据中国科学报8月19日消息,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可用来生成包含眼睛中的视杯结构的大脑类器官。该类器官能自发地从类脑区前部发育出双侧对称视杯,最早在30天内出现,并在50天内成长为可见结构,与人类胚胎中视网膜发育的时间框架相似。此外,含有视杯的大脑类器官也包含晶状体和角膜组织,且视网膜与大脑相应区域相连,这在体外系统中从未被展示过。该研究显示出iPSCs在高度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固有的自我模式形成能力,可使某些类型的发育神经生物学实验更有效。

能源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创造了聚变产额新纪录

据中核智库8月19日消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国家点火装置(NIF)进行的实验创造了聚变产额新纪录。NIF实验的原理是,利用192束激光束将能量聚焦到直径只有几毫米的氘氚燃料靶丸上,激发聚变反应,从而产生类似于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以及核爆炸时的温度和压力。在实验中,装置产生了1.3兆焦的聚变能,是该装置在2018年1月创造的55千焦纪录的25倍,这一突破是该装置处于聚变点火的里程碑。

海洋

美国第三舰队完成“大规模演习-2021”

据国防科技要闻8月20日消息,美海军第3舰队已成功完成包含多个编队类型的“大规模演习-2021”(LSE 21)。据悉,该演习是美国防部“大规模全球演习-21”的一部分,由美印太司令部执行,共持续12天,近36支舰艇部队参加了演习,旨在提高海上协同作战能力,以支持联合部队行动,并通过演习来评估和完善“分布式海上作战”“远征前沿基地作战”“对抗环境中的近海作战”等新型作战概念。

美媒称俄罗斯或将在北极圈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据环球网8月20日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报道称,美国米德尔伯里国际研究所防扩散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由商业卫星图像公司卡佩拉空间(Capella Space)拍摄的卫星图显示,俄罗斯正准备在北极圈附近一个已知的发射场测试“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这是一种旨在击败美国防御系统的武器。另有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官员也意识到俄罗斯可能正在准备进行一次“海燕”导弹的测试,但目前美国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和俄罗斯国防部都没有对此进行回应。

日韩船企合作推出新一代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系统,能够降低50%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据国际船舶网8月19日消息,日本商船三井与大宇造船合作推出新一代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系统,能够降低50%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据了解,这种新技术通过在FSRU再气化过程中使用有机朗肯循环,以低沸点有机物作为工作流体将热能转化为功,从而利用过去被排放到海水中的LNG冷能用作发电能量,因而减少了FSRU本身所需的燃料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大宇造船玉浦船厂成功进行了示范测试。

航空

美国陆军计划开发高空电子战系统

据电科防务8月20日消息,美国陆军电子战能力主管丹尼尔·霍兰德上校表示,陆军希望开发一种可飞越敌方领土的高空情报、网络、电子战传感器,以提供情报数据及干扰能力。该系统名为高空扩程长航时情报观测系统(HELEIOS),属于多域感知系统(MSS)系列的一部分,是一种搭载在气球或太阳能滑翔机的可消耗传感器,在60000英尺(18288米)或更高的空中工作。陆军寻求的概念及技术包括分布式电磁相干攻击,多种低功率发射机,可搭载在不同气球或滑翔机并及时协调相位以便对单个目标形成叠加干扰的效果器。

航天

美国诺格公司开设导弹防御未来实验室

据星际智慧8月20日消息,美国诺格公司在亨茨维尔市开设了新的导弹防御未来实验室(MDFL),将用于开发、试验和部署综合导弹防御系统。该实验室采用综合建模、模拟和可视化功能来加强开发人员和作战人员之间的创新和协作。通过定制化服务器以及处理和中继来自导弹预警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导弹防御未来实验室可支持导弹防御系统工程师进行研究、建模和模拟以及开发跟踪软件,以应对核威胁和其他威胁。

新材料

韩国研究人员将人工光合作用变为现实

据Phys.org 8月19日消息,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与庆熙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人工光合作用变为现实,以实现碳中和或实现净零排放。研究人员开发了可从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系统中获得一氧化碳的纳米级分支状钨-银催化剂电极,与传统的银催化剂相比,一氧化碳产率增加了60%以上,并且在100小时的实验后仍保持稳定。新催化剂也可用于将二氧化碳转化系统与硅太阳能电池相结合,以实现可在真实太阳能环境中运行的大规模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期刊上。

研究人员成功打造性质独特的二维“超固体”

据NewAtlas 8月19日消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二维形式“超固体”。超固体的原子排列在刚性晶体结构中,与普通固体一样,但其也可以像超流体一样以零黏度的方式流动。几支研究团队使用了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的物质制造了超固体,其由冷却到几乎为绝对零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云组成,并且表现出了独特的量子特性,但在之前的实验中超固体只是一维的。因斯布鲁克团队创造出二维“超固体”,选用了镝原子组成的BEC,由于原子之间存在磁相互作用,原子自主排列形成了基于液滴的网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先进制造

美国科学家为脑部手术开发可操纵导管

据TechXplore 8月19日消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由工程师和医生组成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操纵的导管,这将首次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在深入大脑动脉和血管探查的同时将设备转向任何方向。新型导管有望对动脉瘤手术的实施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团队下一步将进行具有统计意义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期刊上。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美国科学家呼吁采取类似建立9/11反恐机构的大流行防范措施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