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美汇指数(DXY)在4月份升幅超过5%,重上2020年3月以来逾两年的高峰,全球的非美元货币都受到贬值压力。一方面,由于美国联储局受到持续走高的通胀压力,对加息采取果断、积极的态度,「收水」步伐亦不断加快,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3%,促使国际热钱纷纷回流美国;另一方面,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俄乌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亦让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全球资金纷纷涌向避险货币,对欧洲及亚洲的经济增长构成潜在威胁,欧亚资金出逃、货币贬值的现象尤为突出,形成对美元相对有利的环境。
亚洲货币遭受贬值压力
其中,亚洲货币的下跌引起全球关注。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澳元和加拿大元均已累计贬值逾11%,是全球最弱势货币,甚至比因战争而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俄罗斯货币卢布还要疲弱。而近日,日元汇率跌至20年来的低点,瑞士银行早前更是下调了日元兑美元的预测,6月目标由122降至130。
其实,亚洲货币(日元除外)相对美元从年初至今已经累跌约3.5%,其中印尼盾及新加坡元已分别贬值约1%和2%,韩元及新台币则跌逾6%。而人民币方面,由于中国内地不同城市都出现了疫情,第二季经济增长料将因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而疲软,带动人民币出现短期贬值压力,创逾一年以低位,瑞银对人民币兑美元的6月目标亦从6.4降至6.55。
港元相对坚挺不利出口
相较之下,在联系汇率制度之下的港元,虽然汇价持续保持2019年8月以来的弱势,逼近弱方兑换保证,但相对其他地区的货币,却依然相对坚挺。这种现象,虽然对香港的普通消费者来讲,在进口货物、购买海外商品、外出旅游公干时都能享受到更低的价格,但是对于出口却属于不利因素。
若回顾本港首2月的整体出口货值数字,与去年同比上升10.6%,其中2月份输往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上升4.8%,而升幅最大的地区或国家为台湾(40.4%)、印度(39.5%)、新加坡(14.6%)及越南(10.7%),输往中国内地的货值亦上升1.1%。然而,由于港元的相对坚挺,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减少,加之由于内地多个城市因疫情实施分区封城等封闭管理,令港企订单量缩减且交货期延长,成本上涨,香港货物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根据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本港三月份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按年8.9%跌幅,其中输往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下跌8.6%,出口主要目的地中尤其以中国内地(跌12.8%)、日本(跌6.8%)、泰国(跌2.6%)和韩国(跌1.1%)最为显著。
此外,虽然政府在4月21日施行首阶段放宽社交距离限制,但第五波疫情的阴霾仍未完全散去,根据标普全球最新数据显示,香港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在3月份加剧收缩,从42.9跌至42,进一步远离荣枯线50,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反映出私营经济连续三月收缩。
根据港府的最新预测,2022年首季度香港的GDP按年实质下跌4.0%,逊于市场预期的2%跌幅,是2020年第四季以来首次转录倒退。相信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短期内会持续,但在俄乌局势有所缓解、中国内地疫情缓和、全球供应链逐步恢复之后,随着政府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下半年或会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