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摘牌”加速扩容,中概股该如何走出困境?

“预摘牌”加速扩容,中概股该如何走出困境?

  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预摘牌”名单的加速扩容,面临多重挑战的中概股如何穿越周期主动走出当前困境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其实中概股一词由来已久,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30年历史。主要包括两大类企业:一类是在国内注册、国外上市的企业;另一类是虽然在国外注册,可是主体业务和关系仍然在国内的企业。

  按上市国家来看,美国为中概股公司上市的主要地区。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共有281家。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190家,纽交所84家、美国证券交易所7家。

  但随着中美证券监管分歧的加剧,中概股退市风险升温。众所周知,2021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细则,标志着对中概股的监管政策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要在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 SEC 要求,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即2024年初)面临退市风险。

  据数据显示,截止5月10日包括百度、百胜中国、百济神州、微博、富途控股、爱奇艺、诺亚财富等在内的23家企业已被列入“确定摘牌”企业;此外据5月12日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又将叮咚买菜、金山云、滴滴、趣头条和51Talk等11家中概股加入“预摘牌”名单,至此已经有116家中概股企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这就意味着有23家企业已经确定将在美股退市,有接近一半的中概股面临退市风险。

  可以看出,在《外国公司问责法》监管要求下,除了私有化退市外,如果无法按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文件,寻找新得上市交易所似乎已经成为中概股企业的必选项。

  而随着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持续优化,中概股有望回流加速,赴港上市逐渐成为首选。

  早在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

  2021年9月17日,港交所就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刊发咨询文件,以此向市场进行为期45天的咨询。2021年12月17日,港交所正式宣布引入SPAC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是继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交易所后,又一家引入SPAC上市制度的交易所。港交所表示,引入SPAC上市制度与联交所的策略一致,让香港维持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据悉,SPAC是区别于传统“IPO上市”和“借壳上市”的第三种上市方式,该模式具有丰富的融方式,将直接上市、海外并购、反向收购、私募等多种融为一体。数据显示,自年初开始,香港迄今已有 1家成功上市,另有11家SPAC递交上市申请。

  可以预测,随着SPAC法案的正式推出之后,更多潜在的上市企业迎来新的开放机会窗口,也将会迎来新的赴港上市潮。

  此外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旗下全资附属公司联交所发布了就优化及简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建议刊发咨询总结,进一步放宽和降低了二次上市门槛标准、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以及接纳第一上市地转换。

  目前,中概股回港上市包括先私有化再重新上市、双重主要上市、二次上市、介绍上市等途径。其中,双重上市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股票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跨市场流通。

  而介绍上市是已发行证券申请上市所采用的方式。该形式不涉及新股发行、不募集资金,只在交易所挂牌获得交易资格,其股票是通过上一家交易所转股而来。可以看出,介绍上市的形式便于最大限度避免股东权益摊薄。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以介绍方式上市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中概股选择在港双重主要上市有利于降低未来发展风险,即使在一个交易所摘牌,也不影响其在另一个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另外介绍上市有利于保护存量股东利益,同时可以加快方案进度,便于早日进入港股通,吸引更多投资者,提升流动性。

  在预摘牌名单持续扩容背景下,已经有中概股积极行动,寻求回港上市。最新一例当属贝壳,公司在4月21日列入第五批预摘牌名单,5月1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上市时以介绍方式+双重主要上市回香港的中概股。

  按照过往经验,中国公司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从美股回流港股,大约需要8至10个月。因此,预计在被列入预摘牌清单前,贝壳已规划好了回港路线并采取行动。

  据易昇证券研报数据,目前还有另外的42家公司可能在未来3-5年内满足回港上市条件。另外,蔚来汽车今年3月以介绍方式回港,并在5月份宣布将在新加坡交易所二次上市,成为少数多地上市的中概股企业。

  不过,从目前已在港第二上市的中概股交易数据来看,第二上市在港股市场的成交量和换手率均低于美股。也有投资者认为,回港上市或许不难,能否让中概股保证价值回归却很难。

  如今,港交所正在敞开更宽广的怀抱迎接中概股巨头“回家”。据港交所判断,预计到203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由现在的30万亿美元规模升至超过100万亿美元,这也将会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市场大环境不确定性升高,其中,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进程不断受挫,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加以更多的关注,未来随着进一步吸纳更多标的,尤其是优质中概股回流,会加速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