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II:全球典型园区案例分析——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一、园区发展现状

GGII:全球典型园区案例分析——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离市区约10公里,占地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1961年新加坡政府决定在裕廊建设工业区,1968年工业区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2001年,裕廊管理局进行了改组,成为裕廊集团。

经过50余年的发展,裕廊工业区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主导产业为石油化工、修造船、机械工程、现代物流等,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目前有超过一百家全球大型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工企业在裕廊工业区设有工厂,包括壳牌、埃克森美孚、杜邦、巴斯夫等诸多世界级石油化工巨头企业,产业涵盖炼油、化工、仓储、物流等石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裕廊工业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经验,形成裕廊模式,强力推动新加坡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并为其他工业园区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借鉴。

二、园区运作模式

GGII:全球典型园区案例分析——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1、科学规划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裕廊集团(JTC)的规划秉持总体观和人文观,重视工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在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居生活的各种需求,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在JTC科学规划下,裕廊工业区成为了工业体系齐全的工业基地和环境宜居的新型工业城镇。纵观裕廊工业区工业化过程,实际上也是其城市化过程。裕廊工业区现已建成多层次工业区兼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园区工业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齐备,轻、重工业兼备,同时设有自贸区、公园等,形成了良好的产城融合。

2、政府主导开发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初期的开发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之初新加坡政府在裕廊地区划定6480公顷土地拟发展裕廊工业园,并拨出1亿新元作为开发资金。随后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将本国工业园区开发和营运工作全盘授权给JTC,同时,JTC也负责裕廊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工作,由此裕廊工业区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工业区的初期开发建设资金来自政府,后期资金的来源虽呈多样化趋势,但项目建设的初期投入资金仍然主要来源于政府。这样的政府主导开发使得建设初期能够快速并以较低成本获得土地与开发,并有效保证项目快速启动而后达到规模经济。

3、全球范围内集中招商

工业区采取统一招商策略,由国家经济发展局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专业招商队伍,进行统一的招商。这种策略的主要优点是:拥有高度的营销自主权;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如新加坡首创的“一站式”服务可以有效选择客户群。工业区的客户群主要有三类,一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财务、市场等重要部门至工业区经营;二是技术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及技术研发的部门至工业区发展;三是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工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部门到园区生产。

三、园区成功经验

GGII:全球典型园区案例分析——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1、制定科学规划,坚持贯彻实施

新加坡裕廊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于其规划科学合理,先导性强,且裕廊工业区发展的各个阶段与其规划保持一致。裕廊工业区通过产城融合、基础建设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区域内员工的住房安家,为工业区吸引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园区实行企业化运营管理

裕廊集团JIC实施企业化运营,自负盈亏,有很强的自主权,是一个半官方机构。促进了园区管理中充分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园区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管理效率,由此成了“一站式”服务体系、亲商文化等裕廊模式下的特色产品。

3、精准化产业定位,抓住时机助推升级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由一片荒芜之地,发展为新加坡的工业核心。在园区发展中,裕廊工业区根据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特点,以及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先后实施了四次成功的产业转型,为本国工业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借鉴新加坡裕廊模式,准确定位园区所处产业发展阶段,明确招商目标,合理引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国际视野,在扩充自身实力的同时,不断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向价值链上游靠拢。

4、优化软、硬件基础,打造良好投资环境

JTC一直秉承理念,硬件建设决定工业园区的基础,软件建设则是工业区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关键,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和合理高效的操作规程是裕廊工业区获得成功的保证。新加坡在裕廊工业区开发之初,明确要建成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并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的规格,把裕廊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打造得先进而完善。

中国有一批主要依托政府的优惠税收、奖励政策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个科技园区所能依托的政策优势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工业园区需要在自身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准,积极塑造自身的比较优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5、重视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区重视入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由新加坡政府主导,建立了多个产业研发机构,通过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三者相互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建立三个研究中心,加强研究机构和JTC之间的研究合作;同时引进各国不同领域的精英,融合不同思维方式激发创新,使工业区紧跟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此外,工业区紧紧抓住各阶段的发展机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使产业从初期的传统加工业,逐步转向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提升了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