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说,希望在机场的路上看到“热带雨林”。如今他若在世,这条已经成型的雨林通道,将会带领他进入一个更大的“丛林王国”。
4月,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筹备了9年的商业综合体“星耀樟宜”终于正式营业。在人潮涌动中,全球最高、横贯数层楼的室内瀑布“雨漩涡”和周遭栽种各类热带植物的“森林谷”占据了商场中心的大部分位置,显示出其与众不同。
据介绍,引进这些看似与传统机场无关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提供各类体验,进一步吸引全球旅客。
樟宜机场在聚集人流上的创新,为机场TOD的全新理念带来了一种可以操作的样板。与轨道交通类似,勃兴的机场商业在城市内部形成了一个新的流量入口。在最新一份新加坡城市总体规划图草案中,一个围绕机场发展的樟宜镇已经雏形初现。新加坡形成了一个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新城为核心的城市构架。
但对于外向型城市新加坡而言,机场更是联通世界的“触手”。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新加坡的TOD囊括交通要道和战略要道的布局——若将机场看成一个站点,航线视作轨道,机场能够帮助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汇聚人流、商流、信息流与技术流,俨然是TOD的更高级形态。
到现在,何为机场TOD尚无定论。戴德梁行大中华区TOD团队负责人陈学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星耀樟宜”的落成,或许正是樟宜机场以TOD理念发展的重要一步。
“机场”中的城
从小就生活在樟宜镇的李女士发现,近一段时间,来樟宜的人迅速变多了起来。
刚投运的“星耀樟宜”是原因之一。据樟宜国际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开幕一周仅接受预定,前来的大部分都是新加坡当地居民。而进入稳定期后,据其预计,将有60%的顾客来自当地。
世界经济论坛发文指出,一日游成为机场流量的新增长点。在美国,全球最繁忙的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机场计划推出一日游项目,而在它之前,匹兹堡、坦帕和西雅图均已开展类似尝试。
在“星耀樟宜”内,攀爬网、迷宫、巨型滑梯和室内花园等设施,甚至项目本身就将1-3航站楼连接起来的设计。而正在搭建的樟宜时空体验馆、文化衫等周边商品的贩卖,显示出其将自身打造成景点和IP的期望。
据负责人介绍,星耀樟宜预计每年将接待4000万至5000万人次;而去年,樟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6560万人次。
机场对樟宜的带动作用早已有之。即便是工作日晚间,仍有大量本地人从机场乘坐地铁回到市区——据李女士观察,许多新加坡人对机场有一种热爱之情;而地铁的开通让他们能够随时便捷地满足到机场看飞机、甚至只是闲逛的愿望。
在陈学海看来,“星耀樟宜”很可能是樟宜机场带动樟宜地区发展的重要一步,即通过打造商业体,为在当地生活的居民提供消费场所,而最终的形态将是一种站城一体化的“航空集合体”。
这是一个与机场TOD更为接近的概念。在欧美国家现有的研究当中,机场TOD代表了两种机场与城市的互动形态,一种像德国慕尼黑,机场建在非常接近市区的位置,在提高接近性的同时也造城了对城市的负面影响;另一种则如美国的丹佛,在打造机场时就预留了比巴黎市区面积还大的一块土地,为将来围绕机场建造一个“航空城”作好准备。
在陈学海的理解中,由于机场本身不具备引擎作用,很难带动一座城市,但可以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机场进行综合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总体规划意见征集稿中,一个依托机场发展的樟宜镇已崭露面貌:一个全新打造的以旅游休闲为主的滨水区将与第五航站楼实现多式交通的无缝连接,而就在该航站楼门口,在离机场更近的区域打造一个包含办公楼、智能工作空间以及提供会议场所的酒店与公寓,与现有的以航空物流为主的三个产业园并存。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对时间敏感、需要经常跨国出差的公司对机场周边的办公场所产生需求,比如贸易、专业服务和技术行业。”陈学海认为,当樟宜机场综合体成型后,将能够成为这类公司的重要载体,并推动形成一个产城融合的新城。
城中的机场
如果说铺设轨道只是TOD的基础,那么,对于机场TOD来说,争取航线却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在樟宜机场“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尤为如此。
尽管位于马六甲海峡重要位置,但新加坡在航空版图中的节点优势并不明显。曾参与多个机场规划的陈学海指出,由于新加坡偏安一隅,早期欧亚大陆远距离航线中转一般会选择香港,因为相较而言,香港更加“顺路”。即便是现在,迪拜等机场的快速发展让新加坡仍然随时处于可能被替代的位置上。
不足不仅在全球,也体现在区域范围内。陈学海向记者解释道,由于新加坡面对的是东南亚的广阔市场,当时,大部分乘客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整个国家发展也较为滞后。新加坡不能只看本国的市场,要吸引周边乘客与航司,就需要尽可能地压低费用;而要将这种吸引力进一步延长向更广阔市场,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与服务两方面都必不可缺。
对于发展机场,新加坡一直有强烈需求。由于看到其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李光耀曾力排众议主张将国际机场从原来位于更北边的巴耶利峇迁址樟宜。在他看来,不久后,机场将面临扩建,而樟宜面靠大海的地理位置能便于其通过填海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樟宜机场集团董事长Liew Mun Leong曾在《商业时报》上撰文指出,若当时没有迁址,机场在修建到第三条跑道与第四航站楼时就将面临土地限制。
眼下,樟宜机场已发展成被国际航空运输评级组织Skytrax连续7年认证的全球最佳机场,而这主要得益于机场提供的280个商店与餐厅,以及基于土地混合使用理念引进的各类设施。“星耀樟宜”则更大程度地提升了服务水平——在这里,乘客可以提前到当天早上6点办理值机,用腾出的一天时间来体验各类服务。
价格控制也得以一并实现。亚航集团CEO Tony Fernandes曾评价樟宜机场第四航站楼是联航最佳的航站楼。其提供的全程自助服务流程,为机场节省约20%的人力成本。而通过面部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投用,将更有效实现机场内人流的管理。
截至去年,发展近40年的樟宜国际机场已实现联通全球约380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超过6000万,成为新加坡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