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亲友分隔 客工心理压力拉警报

(新山1日讯)马新两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封关至今超过7个月,滞留在新加坡的大马客工除了面对生活和经济压力,还需耐受与亲友分隔两地的煎熬,大马客工的心理压力拉响警报!

在新加坡快邮公司任职操作员的大马客工杰特德拉(36岁),原本已安排辞职后,10月25日回国,他在10月15日傍晚与新山的妻女视讯通话一小时后,突然跳楼轻生,令家属深感震惊和悲恸!

根据大马客工协会(PEMAS)会长达雅兰透露,今年9月至10月,就有3宗大马客工自杀事件,除了杰特德拉,另两宗分别是在新加坡任职辅警的大马客工9月使用自己的配枪开枪自轰;10月初在新加坡担任厨师的华裔男子在住家上吊自杀。

大马客工自杀案引起社会关注,受访心理辅导员分析,大马客工长期滞留新加坡,与亲友或挚爱分隔两地,负面情绪难以抒发,加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种种压力,长期下来或可能加剧忧郁的情况。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辅导组资深督导陈云娟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分析,滞留在新加坡的大马客工选择自寻短见的原因,可以从两个部分去探讨,即个人的抗压性和生活上的压力有关。

与亲友分隔 客工心理压力拉警报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辅导组资深督导陈云娟

“大马客工在生活上面临种种突发状况,如失业、失去家庭经济支柱、面对就业方面的不稳定性、无法找到经济支援,进而引发情绪不稳、焦虑和负面情绪,在无力面对压力之下而选择自寻短见,引发上述憾事。”

她表示,每个人都很需要情感上的支持,若日常生活上无法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或是情感上的支持断了,难免会陷入焦虑。

缺情感寄托引发忧郁

陈云娟提醒,如果无法正面应对和解决,这个焦虑或将形成忧郁。尤其在疫情造成生理和心理不安的情况下,陷入忧郁者很大可能会增加。”

“当一个人的抗压性本来就很低,或是情绪此前出现状况,超过半年没有家人相伴,情感上就缺乏了寄托和依靠,若加上经济压力、对未知的生活产生恐惧和缺乏安全感,也有可能引发负面情绪和忧郁的情况加剧。”

忧郁症的症状不难察觉,陈云娟举例,比如觉得疲倦、入睡困难或睡眠过度、没有胃口或食欲突增、失去兴趣和活力、记忆力下降、开始逃避群聚活动、不想和任何人有联系、容易烦躁和焦虑、经常想哭或突然哭泣、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甚至出现自残或自杀念头。

“若出现7种以上症状,且持续两周,就要小心可能是得了忧郁症。”

她鼓励,面对患有忧郁症的亲友,民众可以做的就是倾听和陪伴,用心倾听对方的申诉、多给予关心和耐心陪伴,让对方诉说自己的郁闷,亦能感受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有人愿意倾听他的想法。

新国辅导求助个案 15%是大马客工

新加坡心理辅导中心(Singapore Counselling Centre)近3个月来接获的辅导求助个案比以往增长30%,其中10%至15%来自大马客工,申诉在疫情下与家人分隔两地的思念之情。

该中心创办人林文成透露,大马客工因马新边境管制,这7个月来无法与亲友相聚,这段时间可说是艰难时期。

与亲友分隔 客工心理压力拉警报

新加坡心理辅导中心创办人林文成

“曾有一名大马客工致电向我申诉,祖父在疫情期间过世,她因疫情而无法回国奔丧,为此感到极度沮丧。”

他说,大马客工长期与亲友分隔两地,难免会产生思乡情绪,甚至产生焦虑、压力等负面心理,若这些情绪无法得到抒发,久而久之很可能转变成忧郁症。

“对大马客工们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倾诉的对象,家人的倾听和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药。”

他建议,大马客工不妨趁这段时间培养阅读、运动等良好兴趣,或结交朋友外出用餐,彼此在异国互相支持,可避免自我孤立。

他鼓励,大马客工若需要辅导或心灵上的支持,可拨电该中心+65-63395411求助。

新加坡政府设立全国关爱热线(National Care Hotline),自今年4月起,提供公众抒发情绪的管道。该热线自9月1日起,每日上午8时至午夜12时对外开放,有需要者可拨电1800-202-6868寻求援助。

传递正能量 分开也不孤单

即使分隔两地,也可以借此向对方传达关爱和想念,传递“你并不孤单”的讯息,让滞留新加坡的大马客工拥有正能量面对疫情下的种种挑战。

受访心理辅导工作者提醒,与亲友分隔两地的大马客工此刻最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亲友可主动向他们表达关怀,并善用现代科技作为辅助,传递“你并不孤单”的讯息,客工才会有正能量面对疫情下的种种挑战。

佛光咨商室心灵专线负责人林保如博士认为,与其担心亲友或挚爱的处境,不如转个心念,化担心为关心,把焦点放在对方的强项,比如感谢对方远在他乡为家人和挚爱付出打拼,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在家庭和生活上的重要,自己是值得被珍惜的。

与亲友分隔 客工心理压力拉警报

佛光咨商室心灵专线负责人林保如博士

“关心是一种祝福,小小的举动也可以对他们带来重大的意义,比如说或透过视讯通话分享彼此的生活,都能让对方感受到喜悦。”

他提醒,表达关怀应以陪伴对方为原则,并抱持一份同理心,比如认同对方有能力应对眼前变化多端的局势,而不是搬出“你还有家人朋友”等大道理,反而增加对方的痛苦。

“无论是拨电或视讯通话,尽可能避免带着不安或害怕的心理,反而让对方感受不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