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是个面积仅为725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人口超过560万,人口密度高达7800人/平方公里,是上海的两倍。这样拥挤的国家却是世界闻名的“公交都市”,拥有高质量、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每天城市公交客运量800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线网229公里,客运量300万人次/日;地面公交线路350余条、车辆5000余部,客运量约400万人次/日;还有出租及其他集约出行方式每天100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近70%, 是全球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楷模。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新加坡的公共运输系统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经自由发展、政府管制、有限市场化,最终走向契约化,通过全球服务外包采购,实现了彻底的政府购买服务。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上面两张图是新加坡公共运输管理架构和职责分工。可以看出政企职责分工明确,政府主管部门(陆路交通管理局)负责政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以及行业监管;公共运输理事会是独立法人机构,负责监管公交票务系统、做好政府的咨询顾问,其任务是平衡乘客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交运营企业负责按照政府设定的路线和服务标准做好运营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安全保障、乘客服务、票款收集与上缴、资产管理等工作。

新加坡公交的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现在运营组织、服务考核、人力资源、车辆和设备维护以及财务运行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本文仅介绍其运营组织和服务考核方面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运营时刻表的编制

陆路交通管理局针对每条线路的服务水平和客流规律,提出运营时刻表编制的要求:

一是每条线路要制定四套运营时刻表,分别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学校放假日)、周六、周日/节假日。

二是每条线路的每套时刻表都要求以1.5-2个小时为单位设定不同的发车间隔,设置中途考核站点(ITPs)和运行过程中到达ITPs之间的运行时间。

三是高峰时段, 对载客量较大的双层车配置比例提出要求,不得低于高峰小时计划班次的65%。

四是结合客流需求,需要配备穿插区间车及末站发车等额外班次。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上面两个表是政府主管部门给出的线路中途考核站点(ITPs)的名称、编号以及在一天中不同时段两个ITPs站点之间的运行时间测算值,用来科学编制运营时刻表。

由于运营时刻表编制带有很多限制条件,还需考虑跨线调度的人、车、时匹配,运算工作量巨大,所以传统的调度人员人工排班已不可能实现,需要借助专门的时刻表软件系统自动编制完成。

运营时刻表的执行

时刻表编制完成后,需要提交陆路交通管理局审核,经批准的运营时刻表将被刚性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更或临时事件,也必须提前告知和审查。

运营时刻表批准后,驾驶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打印一周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凭条内容非常详细,对于驾驶员的任务类别、工作开始时间、到达每个中途考核站点(ITPs)的时间、入场时间、吃饭时间、休息时间、换班时间均有明确描述。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与轨道交通的合作

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之间建立了有效的合作。轨道交通发生延误时,公交车应在接通知后5分钟内发车,接送轨道站点乘客;当轨道交通出现中断时,地面公交企业提供轨道站点、换乘枢纽的“免费乘车”服务,费用由轨道企业提供。

车辆故障的免费服务

当公交车辆出现收费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空调系统和车载管理系统故障时,车辆不能参加运营;若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以上系统故障时,需要立即停止运营,向乘客发放优待券免费换乘到其他车次,但是票款上缴到政府时,是按最高票价计算(新加坡采取分段计费的收费方式)。这个惩罚性措施其实是督促车队做好车辆检查和维护,将乘客的出行体验放在服务的首位。

服务监管与考核

对于公交运营服务的监管和考核,新加坡从乘客角度出发,采取了大道至简的策略,因为线网规划、基础设施发展均由政府完成,所以仅对公交服务可靠性进行监管,即首末班准点率和车辆运行准点,车辆运行准点又分为两项考核指标:乘客额外等待时间(EWT)和中途考核站点的准点率(OT)。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虽然只有两个考核指标,但是每条线路的指标值是不同的,完全基于线路的运营路况、客流情况等因素,通过长期运营数据分析得到的。同一线路运营时期不同,使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比如下图的78路、79路、96路。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政府对于企业运营服务质量的奖惩力度非常大。奖励最高为年度服务费的10%,对于可靠性和准点率不合格的处罚也是极其严厉。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总之,新加坡通过政企的社会责任分开,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新加坡公交的精细化管理是其长期规划并刚性执行的结果,在建设“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蓝图”下,不断完善公共运输基础设施,注重长期运营数据的分析,准确把握客流规律,提高管理软实力,真正让公共运输成为出行优选、出行首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