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能否更快伸张?

平日的国会议事殿堂,不乏激烈的唇枪舌剑,但代议士多数时候仍维持和气的讨论氛围。昨天的国会上,却有三名后座议员在口头询问环节显然难掩怒气,且事无关朝野之间的交锋,而是围绕交通部对于个人代步工具的管制。

先是穆仁理(武吉巴督区)询问交通部,可否将组屋底层的电梯口和信箱处,全都列为行人专用道路,他说,自己区内一名老太太近日开信箱取信时,就与个人代步工具相撞而必须住院。

接着是祖安清心(丹戎巴葛集选区)申诉,许多居民如今行走在公园连道上不再感到安全。她气恼地问:“得有多少起事故或多严重的伤势,当局才会考虑禁止个人代步工具行驶在人行道上?”

最后是向来敢怒敢言的李美花(义顺集选区)。她批评交通部对允许个人代步工具使用人行道“非常执着”,使行人承受更多风险。

她指出,个人代步工具意外的伤者虽可报警处理,但碍于执法资源的局限,声索过程可能旷日费时。她区内一位居民,就在人行道上遭电动滑板车撞伤,案件时隔一年仍在调查中。

三名议员的怒气背后,体现的不仅是我国在推动减少用车时所经历的阵痛,更是意外伤者为自己追讨公道时感受到的无奈。他们寻求的是更快捷便利的申诉渠道。

而在一个日益联通的社会中,横冲直撞以致伤及无辜的不仅有个人代步工具,网民在虚拟空间里的横行无忌同样能对他人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

与意外伤者一样,遭受网络霸凌或骚扰的受害者,同样希望正义能尽快伸张。国会昨天三读通过防止骚扰(修正)法案,设立防止骚扰专案法庭,加速审理相关案件,显然回应了这样的心理诉求。

无论是不断演变的代步工具,或散播迅速的网络信息,新科技所造就的现实是,我国司法制度要继续行之有效,不仅法律条文得定期更新,执法与审理速度也得加快。

对于一向讲求必须充分掌握事实、掂量各方立场的法庭而言,如何在求快的同时,不失全面、公正,将是接下来的考验。

当局不仅需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得进一步简化程序,让受害者从提出申诉、接受调查到案件过堂的整个过程,时间能尽可能压缩,避免他们因冗长的司法程序而承受二次伤害。

但另一方面,民众对于伸张正义的诉求,尽管属人之常情,若是过度迎合,也可能助长未必全然公正的“即时正义”。

官委议员特斯拉博士就指出,法律虽给予人们一定的权利,但坚持这些权利未必就能实现正义。他分享自己曾因网民对其言论断章取义,而遭受网络骚扰的经历,当时甚至有一名男士找上他所任职的大学,想要投诉和纠正他的观点。

特斯拉与这名男士沟通后,发觉对方并非不讲理,而是有所误解。他说:“我意识到诉诸法律对于任何人都没有帮助,尤其是我自己。人们对于我的言论存在基本误解,而我需要予以澄清。”

诚然,人们遭受伤害时,很少能够如此理性,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讨回公道。犯人得到惩处、正义得以伸张,固然能给予受害者一定的慰藉,但我们不能忽略,最重要的还是解决问题、修复伤害。

如果能更进一步,在伤害造成以前,先顾及他人的安全与尊严,则不失为一个民智成熟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无须依靠执法力度与速度,来杜绝所有不愉快的情况,但我国要做到这点,尚有一段距离。

如果能更进一步,在伤害造成以前,先顾及他人的安全与尊严,则不失为一个民智成熟的社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