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纾缓疫情期间供应链压力,新加坡与12国合作保障贸易自由,发放3000万新元津贴提高本地蛋菜鱼产量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为保障世界经济稳定有序地运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13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承诺维护供应链和运输的开放互通,减少疫情对必需品流通的干扰,并为疫情过后的复苏铺平道路。

发表联合声明的13个国家由加拿大召集,成员包括土耳其、巴西,法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声明承诺将在医疗用品等领域,为脆弱国家和群体提供协助。成员国将继续促进和保护自由贸易,并在不影响贸易和全球供应量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紧急防疫措施。

此外各国也将保障航空、陆路和海上航线开放,帮助滞留外地的旅客返回家园。并同国际机构合作,为受旅行限制的人士,提供延长签证等服务。

新加坡与13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确保货物与人员流动通畅!

根据新加坡外交部发布的文告,新加坡与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部长级协调小组(Ministerial Coordination Group)成员国联合发表九点宣言,针对世界各国如何在当前防疫形势下,确保全球联通性提出呼吁。

这个部长级协调小组是由加拿大近期发起的非正式集团,成立宗旨在于强化国际规范和行动,以因应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效应。

除了新加坡,成员国还包括:巴西、法国、德国,印尼、意大利、墨西哥、摩洛哥、秘鲁、韩国、土耳其和英国。

联合宣言指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国必须展开合作,以减轻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贸易和人员流动的空前破坏,这包括在科学地管控疫情时,携手促进和保障贸易自由:

我们同意,任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措施,不但不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例,执行上也必须是具针对性的、相称的、透明的和暂时性的,且不会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或破坏。

为遏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多个国家已相继施行旅游禁令并关闭机场和边境,导致大批旅客滞留各处。因此,部长级协调小组也在联合宣言中承诺,与各自国内的民航业者沟通合作,在不影响抗疫工作的情况下,竭力协助旅客返家,并确保他们不因种族等歧视问题而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援助。

疫情打乱全球供应链,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打乱了全球产品供应链并严重干扰了贸易,尽管新加坡已同12个国家合作发声致力维护全球贸易和必需品的供应链,由于新加坡大部分食品和必需品都依赖进口,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通过Facebook发文呼吁全民必须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压力。

在粮食安全方面,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市场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如果疫情继续扩散升级,对国际粮食贸易乃至生产的影响势必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目前,至少有13个国家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类似行动,可能会影响全球粮食稳定:

主要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红萝卜、糖和马铃薯。

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

塞尔维亚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

俄罗斯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

泰国的出口业组织预测称,2020年该国产大米的出口量将下滑至750万吨。

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涉及农场主/农民、农场工人等劳动者(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农场工作由国际移民承担),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导致的封锁政策使得上述网络承压,有休克的风险。

应对危机,新加坡开源节流,还将为本地农产业者提供30×30快捷津贴!

自疫情暴发以来同时受到邻国边境管制的影响,新加坡市面上的鸡蛋和蔬果的一些品种确实出现过临时短缺的情况,但目前新加坡粮食供应整体趋势是平稳的,因为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保障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SFA)的资料,目前新加坡有12个主要食品供应源,除了马来西亚之外,还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巴西、法国。

美国:牛肉;鸡肉;鸭;鸡蛋;鱼;水果;猪肉;米;蔬菜。

法国:鸡肉;鸭;鱼;水果;猪肉;蔬菜;牛奶。

荷兰:鸡肉;猪肉;蔬菜;水果。

中国:食用油;鱼;水果;猪肉;米;糖;蔬菜。

泰国:鱼;水果;米;糖;蔬菜。

越南:鱼;水果;米;糖;蔬菜。

巴西:牛肉;鸡肉;水果;猪肉;糖。

印度:鱼;水果;米;糖;蔬菜。

马来西亚:鸡肉;食用油;鸭;鸡蛋;鱼;水果;蔬菜;糖。

印度尼西亚:鱼;水果;猪肉;蔬菜;牛奶。

澳大利亚:牛肉;鱼;水果;羊肉;猪肉;米;糖;蔬菜;牛奶。

新西兰:牛肉;鸡蛋;鱼;水果;羊肉;蔬菜。

为应付新加坡的食品供应需求,新加坡食品局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确保新加坡的食品供应来源多元化,减低对任何单一国家的依赖,使新加坡能够在必要时迅速转向其他食品来源地订货。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同其他政府机构和业界伙伴密切合作,多管齐下致力加强食品安全和供应。这包括:

1:同个别行业的商家集体进行商谈、同行业协会、超市和进口商进行对话;

2:探讨新加坡食品供应面临的挑战;

3:寻找新的食品供应源;

4:研究消费趋势;

5:制定计划应对供应中断的情况。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也在20日晚通过Facebook表示政府将加倍努力,协助企业增加本地食品产量,提高新加坡在粮食安全上的韧性:

新加坡政府正加速落实“30·30愿景”,希望到2030年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国民30%的营养需求。

新加坡政府已经在4月8日设立了跨部门工作小组,同时投入3000万新元成立“30×30 Express”津贴,计划在下来六至24个月内加快提高本地鸡蛋、叶菜和鱼的产量,加速政府落实“30·30愿景”。生产这三类食品的农产食品业者可从4月中起提呈计划书,申请这项津贴。

同时,本地农产食品业者可以使用这项津贴支付农场未来六个月至24个月扩大生产力的前期费用。津贴也会共同出资协助业者应付采用提高生产力相关科技所须的花费。

此外,新设立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工作重点包括携手加快提高本地食品产量、处理设立或扩充农场面对的挑战以及确保本地农场保持高生产力、可持续性,同时具备应对困难的韧性。

作为农产量有限的小国,新加坡高度依赖进口粮食供应,特别是本区域国家的进口粮食。为确保国民能有多元的选择,新加坡食品局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和潜在的食品供应来源。这包括到海外进行食品采购并同他国建立新的业务关系。

除了进口,本地农场也提供一定产量的鸡蛋、肉类、蔬果和蔬菜,而这些都是在高科技和产量密集的农场种植的,新加坡政府也不断进行研发,提高本地农场的生产力。

新加坡食品局也鼓励消费者选择和支持本地农产品。在这同时也积极进行公共宣导,让普通民众加强对于普通食品搭配的了解,例如在鸡蛋供应紧缺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液态蛋、蛋粉和冷冻肉取代鲜蛋和冷冻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恰好印证制造业缺位的实际后果──当其他国家的产业链断裂,其影响蔓延至商品供应层。当前全球供应链出现中断,影响一系列的生产,新加坡更迫切需要加强本地生产能力和技术。幸好,新加坡的科研界从未放弃自主研发及实践本地生产!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下,生物医药无疑成为新加坡的亮点。新加坡早早就锁定21世纪的发展目标—生物医药产业。为国家近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产值约为296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9.22%,就业人数为2.22万人。如今,包括全球十大制药公司在内的国际企业都落户新加坡。

全球医药保健公司GSK的亚洲总部已成为新加坡的地标建筑。

早在二十年前,新加坡政府耗资三亿美元打造“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Biopolis),遴选500多名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安排他们前往外国顶尖大学攻读博士,学成后带领新加坡进入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新世界。园区启用以来,成功吸引全球的顶尖科学家。

自疫情开始,此产业即时发挥作用,除了研发生产药物,又协助透过生物科技分析病毒,为政府和医疗部门提供资讯,还有公司研发了快速检测系统,准确性超过99%,三小时便得悉病毒检测结果,目前已在樟宜国际机场全面采用。新加坡在疫情控制方面备受赞赏,日均检测量高达2,000多个,4月初增至每日2,900个,这类快速测试系统能迅速筛查和隔离患者。

除了粮食危机,随着疫情的发展,关于医疗物资的争端也在全球层出不穷,而新加坡的生物医药业则在疫情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