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寡头“管不了”,互换信息炒外汇

银行寡头“管不了”,互换信息炒外汇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前言:

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29日,纽约州金融服务部宣布,渣打银行(02888-HK)在2007至2013年间试图操纵外汇交易,被罚款4000万美元。

纽约州金融服务部表示,这段时间内,位于纽约和其他地方的外汇交易员加入了一个名为“Old Gits”,旨在协调交易并共享机密信息的聊天室。

而在一位交易员的眼中,这个聊天室就是“贼窝”。不仅从事着不可告人的交易秘密,而且就连聊天室的成员资格都严格控制,必须由全体成员投票决定新成员是否值得信赖加入。

银行寡头“管不了”,互换信息炒外汇

没有隐私权,用户信息就是赚钱的筹码和工具

纽约州金融服务部表示,周二公布的协议是针对操纵外汇市场调查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执法行动中的最后一次。该部门此前已向多家银行共罚款31亿美元,当中包括巴克莱、法巴、瑞信、德银及高盛等。

事实上,国际顶级银行操纵外汇市场的丑闻由来已久。

早在2014年,有媒体报道称多家国际顶级银行联手建立了一个秘密聊天室,以其他投资者和客户的利益为代价携手操纵外汇市场,甚至向国际能源巨头企业提供内幕交易信息。

2014年11月,英国、美国和瑞士等国家的监管机构宣布对六家国际大型银行罚款总计42.5亿美元,因为它们对外汇市场进行了操纵。

这六家银行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花旗集团(Citigroup)、瑞士银行(UB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汇丰(HSBC)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2017年7月18日,美联储开出天价罚单,对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及其附属公司处以2.46亿美元的罚款。理由是,该行未能发现其外汇交易员使用电子聊天室与同行谈论交易头寸的行为。

对此,法巴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违规行为深表遗憾,这也违反了该集团运作的规则。 法巴表示,今后将会加强内部监督,承诺继续改善监管活动。

银行寡头“管不了”,互换信息炒外汇

最滑稽的是,2018年10月26日,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庭一起涉嫌操纵汇率的案件审理中,三名通过名为“The Cartel”聊天组协同操纵外汇基准,组织外汇炒作的交易员被判无罪释放。而这三名交易员分别来自: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巴克莱。

当然,“The Cartel”聊天组中的交易员绝非只有这三人,也不局限于这几家金融机构。更多的内幕信息没有被披露,“秘密聊天室”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贼窝。

在“秘密聊天室”里,这些银行会披露交易寸头甚至是银行自身客户的交易信息,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员讨论协调交易策略,进而操纵汇率变动,以便从中获利。

在这一通操作中,用户信息不再被保密,更没有什么隐私权,反而成为银行寡头们赚钱的筹码和工具。

银行寡头,从“大到不能倒”变成“管不了”

我们一直在讨论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其实还有个现象几乎也同样重要,那就是银行“大到管不了”。

而据一些银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秘密聊天室”操纵外汇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像“卡特尔”、“土匪帮”、“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梦想”、“黑手党”都是聊天室的名字,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交易商们互相交换客户的下单信息,并就定盘时段如何交易达成一致。甚至很多时候,有些银行的外汇交易员会参加好几个聊天室。

在一个封闭的网络环境中,一小撮银行寡头的外汇交易员就有能力“扭曲”全球汇率,堂而皇之地“交易”用户信息为自身牟利。

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全球外汇市场单日交易额便已经超过了5万亿美元。其中,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占全球交易总量的41%左右,紧随其次的是纽约和新加坡,占比分别是19%和6%。

显然,被媒体披露出来并整改的相关银行外汇交易员操纵外汇市场的事件,不过是所有外汇交易中的“九牛一毛”。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市场想实现监管,几乎是不可能。

银行寡头“管不了”,互换信息炒外汇

有意思的是,多家银行外汇交易员居住地集中分部在英国Essex的乡间,从那里到伦敦金融区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

而这些交易员们,经常会相约吃完饭,一同去旅游,打高尔夫球。可以说,即便没有“秘密聊天室”,外汇交易被操纵也早就不是秘密了。

聊天工具“自制”,监管很难

2013年,由于彭博聊天平台的“窃听门”事件,导致高盛和彭博一度陷入口水战。为了代替彭博即时通讯系统,高盛领衔的华尔街巨头们已接近买入聊天和即时通讯初创企业Perzo的股权。

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控股、贝莱德等银行或资管公司和对冲基金Maverick Capital在内,均考虑参与高盛主导的“全新一代自设聊天系统”开发计划。

过去的几年,华尔街的投行们花了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美元开发与其业务看似毫不相干的专用代码,不断升级自己的聊天工具。

以至于一些投行机构和外汇交易员们都戏称“高盛更像是一个科技创新公司”。

表面上看原因简单,是为了避免彭博“窃听门”再次发生,保障未来的信息安全和保密,但谁也不能保证这是在为特定银行业务(如外汇买卖)隐藏信息留后手。

银行寡头“管不了”,互换信息炒外汇

一位负责华尔街金融机构聊天工具开发的人士曾表态:“在这个聊天工具里,我们无法看到你在做什么。如果你丢失密码,几乎不可能找回,因为设计上就是这样。如果政府要求我们的数据,我们当然配合,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帮助解码加密信息。

结语

无论在任何时候,用户信息的隐私权益都应该得到充分地尊重。银行,以及外汇交易员个人都不应该通过“私下交易用户信息”的形式,谋求自身的利益。

或许,对于银行而言,“天价罚单”并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从监管的角度出发,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必须要纳入统一的国家监管,并规范使用统一,可监控的聊天工具。这才是真正的解决“内幕交易”,避免用户信息交易的途径。

作者:李长祥

编辑:李雨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