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烧人、抢枪、停课,香港“黑色星期一”背后是这些

纵火烧人、抢枪、停课,香港“黑色星期一”背后是这些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11月11日,香港多个地区度过了一个“黑色星期一”。

从早上开始,香港发生了一系列堵路、破坏和伤人事件:

面对抢枪危险,香港警察在西湾河被迫第一次开枪还击伤人;

第一次出现香港地区的十几所高校在当日停课的情况;

第一次出现了暴徒淋油纵火烧人的悲剧,部分国外游客也遭到袭击(有日本游客在弥敦道拍照就被误认为内地人并遭殴打)。全天香港超过60人受伤,其中被烧伤者情况危殆;

受暴力事件冲击,香港高等法院等机构和许多商家被迫提早关门,恒生指数一度重挫800点。

香港特区特首林郑月娥傍晚召开记者会,强烈谴责暴力行为,表示肆意破坏香港的暴徒不会得逞,他们也争取不到口中声称的“政治诉求”。的确,争取所谓的“政治诉求”,就是香港发生“黑色星期一”的内在原因。

目的是制造寒蝉效应

如果给香港暴力事件画一个时间轴,可以清楚地发现,暴力行为的升级与演变,与香港区第六届议会选举日期相当吻合。

香港特区第六届区议会从10月4日开始提名,将于11月24日进行投票。此次选举,香港452个选区将各自选出一名区议员组成新一届区议会。

从提名期开始,特别是在一些号称爱自由、爱民主的乱港分子被裁定提名无效后,香港街头暴力行动就开始有所转移和升级。

爱国爱港政团的地区办事处屡遭非法破坏,威胁爱国爱港人士及其家人的非法行动骤然增多。截至10月底,香港廉政公署就接获了77宗关于区议会选举的投诉,其中28宗涉及使用武力威胁候选人。

威胁爱国爱港政团和爱国爱港人士的行动,最终升级为对人身安全的攻击。香港立法会议员、区议会候选人何君尧遇刺事件,是个明确的信号。几乎与何君尧遇刺同时,民建联候选人杨子熙也在竞选活动中被暴徒追打、遭泼不明液体。

刺杀和泼不明液体的行为,与“黑色星期一”抢夺警察佩枪、淋油纵火烧人的暴行如出一辙。这几起暴力事件表明:暴徒的“政治诉求”,就是在香港400万选民中制造寒蝉效应,让香港区议会选举不能顺利进行,以便浑水摸鱼。

手段依旧是暴力

对特定目标人物刺杀、殴打,或随机抢枪、点火烧人,背后的猫腻也渐次明晰:有人搞金钱收买、制造谣言、设定乱法,以图“长臂管理”。

有报道称,从参与普通街头行动到当“勇武派”暴徒,都有明码标价。《反蒙面法》生效后,价码还有所提高。幕后操纵者甚至为所谓“死士”设定了高额抚恤金。除了金钱,毒品和性服务也被当作奖赏品。

除了物质和性刺激,还有人提供装备。10月中旬,香港警方曾经展出缴获的暴徒装备,包括汽油弹、土制炸弹、稀释液、金属粉末和能够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投掷器,不少装备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

显然,这让香港700万市民和数以百万计的访客,都处在了暴力活动威胁之下。这也就解释了,香港何以出现了许多新的“第一次”。

可以说,幕后操纵者操纵的不是什么合理的政治权利申诉,而是打着各种名义的暴力行动。面对日益严峻的暴力威胁,需要尽早揭开幕后操纵者及其代理人的面目。

完善法治和还原真相是当务之急

针对香港乱局,已经有许多人行动起来,在香港街头乃至世界各地努力申张正义,还原事实真相。

一些国际媒体也开始对香港的暴力行为感到担忧。德国访谈栏目主持人TIM SEBASTAIN对香港大专学界发言人的质问,表明了媒体应该遵循的立场。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在许多人努力还原事实真相的同时,也有一些政客在继续歪曲事实、设置议程,试图借机牟取政治租金。有的国际社交媒体删改视频,隐瞒真相,甚至封杀还原香港暴力事件真相的账号。

面对这种情况,香港有必要完善法治执行机制,遏制暴力行动蔓延的势头,媒体有必要履行公器义务,努力还原真相。

本质上,止暴制乱是个法治议题。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框架下,以法治为支点,也借助国家安全制度和执行机制,更好地止暴制乱,是维护香港法治的题中之义,也是港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所系。而在当下,这也愈显迫切。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狄宣亚 校对 王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