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据估计,2018年亚洲医疗行业市值将增长11.1%,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科学技术的应用、医疗创新以及院外护理是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估计,到2018年,亚洲医疗行业将增长到5170亿美元。在亚洲,医疗行业所承担的种种挑战,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进一步联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本文将依次介绍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医疗体系,供参考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香港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据香港卫生署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女性及男性的寿命分别增至 86.7 岁和 81.1 岁。男女平均寿命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港人的长寿秘诀,高效而低价的公共医疗体系是公众健康的坚实保障,香港医生高水平与高收入让香港人可以感受良好的医风。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硬件设施则保证了就医体验,与世界同步的药物引进体系让香港居民可以使用全球最先进药物,而丰富完善的香港医疗保险计划减轻大病负担,再加上香港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也功不可没。

先篇有部分香港医疗优势介绍,本篇主要介绍香港医院和医生情况。

01 完善的医疗体系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香港以完善的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二元医疗体系,由公营和私营医疗系统组成的双层医疗架构,兼顾高收入和低收入两个阶层。

公营医疗属于第一层,以保障香港本地纳税居民为宗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公共税收支付目的是要确保没有人会因为有病无钱而得不到资料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负责就本港的医护服务制订政策和分配资源,也确保这些政策能够有效地推行,以保障和促进市民的健康,该局为每名市民提供全面的终身医护服务。

香港公营医疗系统由公立医院和旗下的政府诊所组成,医院的院长是没有人事权,只能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这也是跟内地医院管理系统不一样的地方。公立医院是香港政府津贴的,收费低廉,香港政府每年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源相当庞大,巨额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收费低廉的公立医院服务。

私营医疗属于第二层,提供由个人支付的私人医疗服务,以用者自付为原则,让个人可以自由选择更高质量或更舒适的服务。

卫生署监管所有私家医院及按《诊疗所条例》(第343章)注册的诊疗所,卫生署会透过巡查、调查医疗事故及处理公众的投诉,监察这些医院及诊疗所在遵守相关法例的情况。

全港共有11间私立医院和42间公立医院,分布于各个片区。

1)政府诊所

这是香港医疗体系的基石,也是跟内地很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处理社区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和轻症。只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就可以去看病。预约排队时间短,挂号费只需要40元港币。里面医生都是家庭医生,轮流在不同的诊所出诊。但香港的医疗电子系统非常发达,只要你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看过病,无论住院或门诊,都有详细记录。所以看病也很快,平均每人10分钟,看完会给你预约好下次复诊的时间。药费很便宜,10元一种药,3个月的量,无论是波立维、立普妥、蒙诺,甚至是胰岛素、希罗达,都是10元用3个月。非常便宜。这也是香港慢性病管理很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急诊服务

如果在家中出现急症,拨999,救护车就会5分钟内到达现场,免费送你到最近公立医院装修的急诊室。在急诊,有护士先进行分诊,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四类。如果是意识不清,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属危急,立刻处理。心梗但血压正常,可能属紧急,2个小时内处理;次紧急要等4-6小时,非紧急要等6小时以上。这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但香港人习惯排队,在急诊室的秩序一般比较好。

3)公立医院专科门诊

香港的公立医院门诊跟内地不同,都是预约制。就是说你根本不能去玛丽或威尔斯亲王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挂号直接看门诊,那里没有挂号处。都必须看政府诊所,如果政府诊所的医生觉得你病情重,就会送你去急诊或者写转介信,让你去公立医院看门诊。但也不是随时看,也要排队。比如想看心脏科门诊治疗高血压,一般要等1年。也是看10多分钟,药费跟诊所一样。所以一定程度上说,在香港看病其实更难。你不能随时去协和或301这些最好的医院找专家教授看病,只能排队,而且只能去自己住的那个区的医院看病,等着不认识的医生给你看,而且每次都不一样。

4)公立医院住院部

香港公立医院分几个联网,每个联网里面有一家最大的医院,如威尔斯、玛丽或伊丽莎伯医院等,还附有小点的康复性质的医院,如沙田医院、大埔医院等。患者从急诊送上病房治理,住院时间一般3天,稳定后就可以送到康复医院,直至完全康复,从而保证大医院收治的都是病情最重最复杂的患者住院费用也是极低,每天花费100元,包括药费、检查治疗和手术费用。如一个做搭桥手术的患者,共住8天,出院时只需交800元港币的住院费用,搭桥手术相当于免费的。当然,自费项目比如支架,还是要自己付的。但如果经济条件很差,政府会支付你实用裸支架的全部费用。

公立医院预约做检查时间都很长,一般很难在住院当天完成。如普通超声要约半年,心脏彩超约一年,CT或MRI要约更长时间。比如有的医院MRI2012年的病人已约到2019年。手术的排期也要很长时间,比如在香港白内障手术也是免费,但至少排队等5年。

香港地少人多,所以内科或外科没有专科病房,不同专科如心脏、呼吸、消化的患者都放在一起,由不同的专科主治处理。整个病房就一个第一年上任的医生36小时值班,他主要负责写病历和简单的处理,太难的处理他会call第二年以上的住院医生过来处理。也就是说,这里第二年以上的住院医生干的就是内地住院部的活,没事时呆在值班室里。这里的病历都很简单,就几句英文简单交代一下病情和处理。没有内地的病历那么严谨和详细。不会有拟诊讨论和查房意见这类的东西。三级查房制度这里基本很少,科室主管有时会来看看,大部分时间就专注手术或者PCI。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医生都不做研究,只做临床。但他们每天都看文献,对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都了如指掌。

5) 私人医生及诊所

香港有很多私人医生,其中大部分是全科家庭医生,内外妇儿都要看。第二类家庭医生是专科医生,一般是公立医院有多年从医经验已成名的医生,他们一般拥有自己的诊所,可以与某个私家医院合作,在私家医院的手术室进行手术,收入和私家医院对分

6) 私家医院

香港有几家私家医院,只要有钱就可以入住,但费用高昂。

02 医生专业水平高 待遇好

在香港,医生可分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驻院医生和挂牌医生。

香港医生一般都有香港和英联邦等国多年的学习经历,且要在公立医院工作到政府规定的时间及经验后才有独立执牌开办诊所的资格,成为私家医生。执业后每年都必须完成一定的研究和工作量,并通过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的考核才能继续行医。

所有在香港行医的西医均须在香港医务委员会注册。香港医务委员会属法定机构,负责注册及监管西医的专业操守,以维持专业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1)全科医生

香港医生要获得行医资格,一般要通过几个步骤:通过五年的学习获得香港医学本科学位即:内外全科医学士(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Surgery)。香港的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主要有: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MBBS,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MBchB。毕业后在公立医院实习一年Houseman实习结束后,并通过香港医务委员会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从而获得颁发行医执照(License of Registration),这时的医生才能成为全科医生独立行医。理论上说需要6年才能获得全科医生行医资格。

2)专科医生

取得全科医生资格后,大部分医生选择留在医管局旗下的公立医院完成专科培训。医生要选定一门专科,比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或是麻醉科等等,经过6-8年的培训,期间再通过香港医学专科学院的的考试,最终成为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还有各自专科学院颁发的院士资格(比如,香港内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麻醉科学院)。医生们也会持续进修,报读一些相关课程。如果这些课程被医务委员会承认,就可以做为资历展示出来,这些课程一般最终展示为某些文凭或者证书,相比医学士学历和专科资格,文凭和证书只是附属的资历。

香港的专科医生至少经过12-14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获得相关资格,因为香港医生不能做广告宣传,因此开个人诊所的专科医生还会需要更长时间在公立医院度过实践经验期,这就是为什么在香港私人诊所看到的医生大多在40岁以上的原因。

香港的私人诊所医生相当程度上代表着香港医疗的高水平,这和香港鼓励发展私人医疗补充日益臃肿的公立医疗不无关系。

4)驻院医生&挂牌医生

经过10多年的进修学习和实践经验,香港医生一般会开始选择专业发展方向。

一是公立医院,这是政府资助的,所有医生都隶属于医院和医管局,全职常驻医院,他们可以享受丰厚的待遇,这种叫做驻院医生。

二是私立医院,一般是教会资助医院,里面只有比较少的驻院医生,很多是自己拥有专科私人诊所或者在某连锁诊所的医生,他们都是各个专科的牛人,医术精湛口碑极佳,他们平时并不在医院而在自己的诊所,他们和医院属于挂靠关系,只是在需要用到医院的器材进行手术检查等才会到医院。这种称之为:挂牌医生。

03 诊疗服务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挂号

香港医疗体系广泛采用预约制,而服务街坊的全科诊所则不需要预约。香港的公立医院门诊是预约制。患者首先都必须在政府诊所看诊,如政府诊所的医生觉得病情严重,会送患者至急诊或者开转介信,至公立医院看诊。但转介绍后,患者在公立医院也需要排队。

检查

如病人独自就医,医院导医(护士/护工)将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根据病人的确定项目安排检查。检查全程均在安静专业医疗环境中进行,有人陪同、指点注意事项,如遇医疗资源紧张无法支持后续医疗服务时,将征求过病人同意后协助安排转院工作,病人所有有关检查结果和资料情况也将第一时间互通互享,确保病人接受同等的医疗服务。

收费

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对于港人而言也非常稀缺,因为费用便宜。但预约排期较长,一般需等候半年至一年。

香港医疗系统中没有托关系走后门,没有回扣、灰色收入,医患纠纷较少,随门诊费用根据选择的机构不同有不同价位,但药费便宜。

04 其他优势

公益性

香港医院管理局数据显示,香港政府医疗补贴占比高,占到医疗费用90%以上,为GDP的2.6%。同时,政府部门注重在各类媒体播放医疗教育和医学信息的公益宣传片,保障基础医疗知识的普及。

医管制度严格&信息公开透明

香港各医疗机构、医生的情况(学历,进修资历,执业时间,诊所地址等)均可在医管网进行查询了解。而各类医疗事件的发生和进展,除监管机构进行调查与跟进,各类媒体也将及时报道,让事件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以求客观公正的处理结果。

医疗质量保证

在香港,由于私人诊所是医生个人自负盈亏,所以病人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医生的口碑,从而推动医生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精益求精,医疗质量也更有保证。在香港看病,往往能够和医生充分沟通,得到最适合的医疗方案,享受更耐心细致的医疗服务,而医疗费用一般也是合理可接受的,让病人感受到专业、严谨,高效与服务。

个案处理人性化

香港医疗秉承人道,以救死扶伤为重,紧急状况下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放弃或不予进行治疗。同时,每年香港医生均会缴纳一笔高昂的医疗事故保险费,若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以保证病人的权益不受损害。

台湾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台湾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2012年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亚洲新视野:台湾医疗奇迹》介绍:台湾医疗技术在国际间早已享有盛名,全球前200大医院中,台湾就占了14家,仅次于美国及德国,排名全球第3,也是亚洲第1。同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标,将台湾列为世界第2名,仅次于瑞典。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人;全民健保普及率98—99%。

01医院

台湾医院目前有三大体系,即私立医院体系、公立医院体系、军方医院体系。医院分为三类:医学中心、区域医疗、地区医院、私人诊所。台湾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70年代,开展时间较早;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台湾医院以非公立医院为多,比如截止2012年底,全台湾总计有502家医院,其中包括420家非公立医院以及82家公立医院,大台北地区具有较多的医疗资源。

荣总医院、长庚医院、慈济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署立医院、台大医院、马偕医院、秀传医院、国泰医院、奇美医院、军队医院等11大医院集团的总病床数占到全台湾病床数的50%以上。

台湾有十几家医院通过全球医界公认可信度最高的JCI国际医院评鉴。除此之外,台湾有500多家医院,诊所有超过2万家,拥有丰富且优质的医疗健检资源。也正因为此,台湾的医疗行业竞争相当激烈,每家医院都力争在医疗技术及就医环境上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视病为亲、以客为尊。

急诊

台湾的急诊看诊不是用叫号的,是依据检伤级数的轻重,列为优先看诊的顺序。如果是因为急性创伤、急性心机梗死….等急重症的情况,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急诊室后,第一时间先进行检伤判定,如果是不醒人事的,当然就归为绿色通道,直接进抢救室,但如果你是轻病看急诊的,有可能要等好几小时。反观,国内的叫号方式,引发很多危机、危急隐患和问题,笔者深有体会。

私立诊所

台湾的小诊所医疗机构遍布于各社区,数量之多堪可比拟便利商店或是连锁药店,但台湾的小诊所并不会因为数量多而看诊的品质下降。开业医生都是技术相当好才会出来开业,反而因为到处都有小诊所,形成”看病容易,家庭好邻居”,民众互相比较,若看诊多次一直都没好,大家就会口耳相传,久而久之,该诊所就会患者人数逐渐下滑。这样制度反而引导不少民众在轻病(如感冒、发热、头痛….等)到这些小诊所看诊,重病或是急重症才到大型医院看诊。

02医生高水准

医学训练

台湾的医学院,聚集了一群被公认是台湾脑袋最聪明的人,因为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可能入读医学科系,台湾的医科学生来自全台湾高考的前3000名。

台湾的医生必须接受广泛且严格的医学教育训练。一般而言,医学系的学生必须接受7年的医学教育训练,包括4年的基础医学课程、2年的分科医学课程、1年的实习医师教育训练,这些医学教育全部采取英文教育。再经过3年的专业训练后,住院医师还必须通过专科训练及正规考试。最后,他们还必须完成自己的研究并发表论文才能成为合格的主治医生。

平均来说,一个医学系的学生要成为一个主治医师必须花费12到13年的时间。严格而漫长的医学教育造就了台湾高水准的医师队伍。

以医美为例,台湾的医美健检拥有与世界同步的顶级设备及优质的医疗团队。以整形美容著称的韩国,每5位整形医师中,就有一位师承台湾,甚至整形外科技术发达的美国、泰国与印度等,也都有医师到台湾学习

03医疗服务人性化 专业 团队精诚合作

台湾各家医院都非常注重人性化服务,细节管理十分到位,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将对患者服务和患者教育做得淋漓尽致。

在医院的每一个转角、每一个楼层、每一个科室、甚至每一个厕位都有显眼的标识物,或者是方向指示,让进出的人员可以轻松到达想去之处。

在各种分诊排队系统的显示屏上,除了显示相应的排队顺序外,都会在额外的地方显示相关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医院的环境优美洁净,无论门诊大厅还是病区里,听不到脚步声、谈话声和手提电话声,医护人员或医患之间的交流几乎也只有当事人可以听到,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

台湾的医生做事情细致入微,病情病理及手术方法等都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得相当清楚。医生专业分工明朗,各人既有专攻方向,又彼此精诚合作,是一个团队在做诊断和治疗,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任何个人的判断偏差。

台湾的医院除了医生、护士外,还有很多的外请人员,比如主任助理、病房助理、财务助理、物业工人、志愿者等,都紧密的为临床一线服务,绝不会让患者及家属无所适从,为整体治疗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系统。

特别的,医院的“志工”,他(她)们大都上了年纪,每周固定1~2个半天来医院行使导医、问讯、测量血压(机器自动测量)等工作,穿着统一的标有“某某医院志工”字样的背心,流动服务,热情周到,主动询问医患需求。

04医疗设备先进

紧跟世界前沿台湾医疗资源充沛,医院间竞争相当激烈。台湾的医疗机构使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医疗仪器,例如: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仪及正子摄影技术来作癌症筛检,冷冻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及影像导引放射来治疗癌症。这些设备同等于甚至超越了欧美众多一线医院,而且应用这些科技可以有效的缩短等待的时间。

05价格合理 – 国际医疗最佳选择

台湾地区从1995 年开始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之后,政府担任唯一的保险机构角色,除加强对医疗费用与质量的审查外,对于医疗服务的各项给付标准更是严格控制,甚至是逐年调降。另一方面,台湾各大小医疗机构遍布于各社区中,数量之多堪可比拟便利商店或连锁药店。因此,医院内部除须面对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之外,来自外部的经营竞争更是非常激烈。在这“内忧外患”之下,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便成为台湾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使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在台湾受到相当高的重视与发展。

台湾秉持“管结果不如管源头”、“控制比核算更重要”。对于成本管理更多倾向在于计算合理成本,并采取预算成本的管控方式落实责任中心制度,建立一套从标准、发生、评估、改善的循环管理机制。台湾医院主要成本结构:台湾医院人事费成本约占45%~50%,药品耗材约占25%。(反观大陆医院,人事费成本约占25%,药品耗材约占45%~50%)。

正因为如此,台湾的医疗机构不仅仅提供最新的医疗科技、最先进的设备、受过完整训练的专业人员,最重要的是只收取病患非常经济且相对低廉的价格。大致上来说,台湾的手术费用仅仅是美国的五分之一、英国的六分之一。举例而言,台湾的肝脏移植手术费用大约是八万八千美元,是美国费用的29%、新加坡的一半;台湾的髋关节置换手术费用大约是五千九百美元,是美国收费的17%、英国价格的22%、新加坡价格的59%、泰国的一半收费。

台湾的医疗机构不仅仅提供疾病的治疗,还提供了合理价位的健康检查,例如:一般身体检查、癌症筛检、冠状动脉检测、头部神经健康检查。一般身体检查包括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大肠镜检查及癌症筛检,价格仅是美国的17%;正子摄影检查的费用更仅仅是美国及英国的一半。

台湾医疗还提供很多种类的医疗项目,例如:植牙、眼科雷射手术、人工生殖及符合您需要的其他手术项目,而且价格比美国便宜50%到80%。

台湾人工电子耳蜗手术,不仅整体手术价格低于大陆同类手术,而且由于关税及贸易政策等影响,台湾所采用的进口电子耳蜗设备较大陆更为先进,质量更有保障。与之类似的还有众多进口药物,不仅质量更可靠,而且价格也比大陆低廉,例如进口抗癌药物易瑞沙,在台湾的售价只有大陆的六七成。

06医疗信息服务发达

台湾在90年代实行全民健保后,信息化建设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设计规划都比较合理,以至于放到现在来看也能满足医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台湾HIS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非常细致入微,医护患都觉得易用、适用,已经实现了医疗流程从电子化作业、数字化作业过渡到大量移动化作业,医疗信息服务无处不在,不是针对一个场景使用,而是能随时随地向院内外延伸,这也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其优势可借鉴变现在:

1 一体化的架构;

2 注重患者隐私保护、

3 移动化应用

4 物联网或智能化工具的广泛应用

5 电子病历共享机制

台湾地区的做法是只在其卫生管理部门(卫生署)统一建立患者主索引,电子病历数据则分布存储在各个医院的前置机,如患者从A院转到B院,患者可授权并申请从A院调取电子病历供B院的就诊医生查阅,同时在经授权后,患者电子病历也能存储在就诊医院以供下次就诊使用。

这一做法有三点好处:首先保护了患者隐私,其次是提升了分布式传输效率,保证了医院之间的权限对等,再次是卫生管理部门的架构轻盈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泄漏责任。

6 专科化建设

7 团队和信息服务建设

8 HIS的迭代升级方式

12项医疗技术成就

1 台湾1987年成立东南亚第一个颅颜中心,拥有完整专科医师团队,其中唇颚裂修补成功率达100%。

2 台湾的肝脏移植手术,术后5年的存活率,已经超越美国,是目前全世界最佳的活体肝脏移植成果。

3 全亚洲心脏移植成功首例即于台湾完成,冠状动脉心导管支架放置术成功率高达99%,并发症小于1%。

4 台湾拥有全球最高阶的640切电脑断层扫描器,目前全球仅20台,台湾即引进3台。

5 台湾拥有独步全球的冷冻卵技术,人工协助生殖之怀孕率高于37.7%,活产率27.7%,而且费用较他国低廉。

6 台湾具有丰富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经验,每年近2万例人工关节置换临床经验,并采用微创技术,伤口小、恢复快且感染率低。

7 台湾开发亚洲人适用之关节材料,于医术、技术及价格,皆具有优势。

8 台湾拥有亚洲前三大骨髓资料库,并完成多件国际配对案例。

9 台湾已完成1万多例的显微重建手术,成功经验远胜欧美各国。

10 目前最先进眼科技术的LASIK(层状角膜内层重塑术),用作近视、远视、散光等矫正,并有数十万雷射临床成功案例。

11 台湾牙医特微创植牙手术,安全性高,减少术后疼痛与肿胀现象。

12 台湾第二型糖尿病患在进行胃绕道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成功率93.3%,并完成世界首例无疤痕腹腔镜胃绕道手术

新加坡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新加坡地处赤道以北100公里,国土面积约704平方公里 (仅为1/10个上海)。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在世界地图上只能看到一个点,故被戏称为赤道上的小红点。然而,红点虽小却总能在国际诸多方面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在医疗健康领域,新加坡同样成就不凡。凭借先进的医学科技和赏心悦目的城市风光,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其医疗保健体系排名全球第一 (彭博社),基础医疗设施世界排名第四,是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

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自豪地总结道,“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照顾的同时,我们并没大量地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须排长龙等候动手术。”

01多层次医疗体系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高效著称,是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形成了多元化和合理的筹资机制,注重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

政府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结合,把纵向的自我积累与横向的社会共济保障以及政府为贫困人群的最后保障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使每个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风格与英国很相似,严格而且谨慎,设置了3种层次的医疗机构,即私立(Private)、公立(Public)和民间团体(People)的医疗机构。这3种机构分别提供基层医疗,医院治疗和中长期护理3个层次的医疗服务。

具体来说,基层治疗由广泛存在于各社区的私人诊所提供,主要负责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两部分。

医院治疗由新加坡7所公立医院及6家全国性专科中心提供,代表了新加坡最高医疗水平。

中长期护理是指入院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的一系列医疗服务,通常由民间社团和私人机构提供。

为了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新加坡政府利用行政手段以及价格杠杆对不同医疗层次需求的患者进行分流。通常来说,若非急救的患者,一般看病基本上都先去提供基层治疗的社区私人诊所或者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只有在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时,通过医生给出的意见,才会转入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进行诊治。基于此,在新加坡的大型医院,很难看到拥挤排队的状况。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公立医院

新加坡有7家公立医院,包括5家综合性医院、1家妇幼医院和1家精神病医院。非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住院时只能选择A类病房(单人病房/双人病房)或B1类病房(四人病房)。新加坡卫生部对公立医院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涵盖了完成全套检查所需的就诊费。

新加坡还有包括肿瘤科、 心脏科、眼科、皮肤科、脑科和 口腔护理在内的6家专科医疗中心。

此外,这里还有多家社区医院,可为康复期病 人以及 无需前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老 人提供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私立医院

新加坡拥有多家私立医院,具体包括康健医药专科中 心(Camden Medical Centre)、东海岸医院(East Shore Hospital)、鹰阁医院(Gleneagles Hospital)、安徽尼亚医院(Mount Alvernia Hospital)、伊丽莎白医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以及莱佛 士医院(Raffles Hospital)和汤姆森医疗中心。私立医院大都提供 高级病房或 VIP 病房。此外还有部分医院会提供特殊医疗服务。

此外位于市中 心的康健医药专科中 心下设 大约59家专科诊所,并配备了一整套最先进的医疗辅助设施和服务。

诊所

新加坡还设有多家专科诊所,可提供牙科、眼科等专业医疗服务。

02医疗保障体系

新加坡的医疗保健体系闻名遐迩,与发达国家的主流医疗保健机构不分伯仲。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在医疗保障制度上,新加坡发展和采用了其独特的S+3M医疗保障体系,即:

– 费用补贴(Subsidies);

– 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

– 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

– 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

具体来说,费用补贴是指新加坡政府向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大量补贴(占公立医院病房开支的80%以上),用于补贴这些机构为本国病人提供的基本医疗和住院医疗服务;保健储蓄计划是一种强制性的医疗储蓄。按政府规定,新加坡公民在55岁之前都必须将收入的7%-9.7%(个人与雇主各承担一半)存入中央储蓄金。这笔钱可用于支付个人及直系亲属(父母,孩子及配偶)的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

目前规定的限额为:住院费每日400新元(1新元约为5元人民币),手术费限额从150到5000新元不等。健保双全计划是一项大病医疗保险计划,目的是帮助居民应对重病或者长期慢性疾病的医药开销。由个人自愿投保,保费从个人保健储蓄中扣除,由政府制定的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当年龄到达40岁后,因为疾病风险增高,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将自动进入该计划,保费可由保健储蓄中支付。

保健基金计划是一项面对穷人的救助基金,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人能看病的原则而设立的安全网。它由新加坡政府出资设立,希望获得基金资助的病人可以向公立医院中政府指定的医疗基金委员会申请。设立以来,申请成功率高达99%。综上所述,这种独特模式最大限度的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资金筹集和运用机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新加坡医疗体系的设定原则。

03医护人才高水平保障

新加坡医疗体系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其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新加坡现有约12000名医生,医生与居民比例约为1:440;护士与居民之比约为1:145;另外还具有专业牙医约1700名。

新加坡利用多种渠道保障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政府会提供充足的奖学金供本国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名校就读医学院,待毕业后根据奖学金要求这些学生须回国服务;在本国建设一流的医学院校承担本土医学人才培养,目前新加坡建立了三所国际领先的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杜克-新加坡国大医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这些医学院校是主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除此之外,政府还从海外吸收各类医学领域专家来此工作。

这些手段基本上满足了新加坡医学人才的需求。

新加坡医学成果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盘点亚洲各地医疗体系之一(香港 台湾 新加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