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作者简介

杨林,高考满分作文得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市场创造经济学理论创始人,其所提出的市场创造经济学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市场创造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的解释了英国工业革命之谜和中国奇迹。对此理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站内私信联系我。

第十四章 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反重力机制

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世界各国的经济包括中国的经济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第二是资本缺乏投资机会,纷纷涌向投资品市场进行投机。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一样的,这两个问题都是由同一个原因造成的,这个原因就是由市场的二元化结构,形成的巨大的流动性沙漏。市场可以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投资品市场,投资品市场可以理解为是沙漏的下半部分,一般商品市场可以理解为是沙漏的上半部分,资金会自发的从沙漏的上半部分流向沙漏的下半部分——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向投资品市场。投资品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股市、金融资产市场和期货市场,其中期货市场包括粮食、能源、自然资源、货币等商品的期货市场。投资品市场的商品都具备很强的金融属性,未来价格可能上涨,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而那些像家用电器、汽车、日常生活用品、工程机械等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实体经济市场就是一般商品市场。两者的重大区别是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价格波动频繁,投资者购买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的目的不是自己使用,而是用于投资赚差价。而一般商品市场的商品的购买者买这些商品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使用。同时,这些投资品全部都是一般商品市场进行生产的上游生产要素。如果投资品的价格上涨就必然会推高一般商品市场的运行成本,最典型的就是石油和房地产。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可以推高整个工业体系的成本,因为石油是大量工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房价上涨可以推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因为房价上涨之后,房租也会上涨,各种成本都会随着房租和房价的上涨而不断上涨。比如利率上涨可以推高整个一般商品市场的实际资金成本。因此投资品市场的利润,实际上来自于对一般商品市场的盘剥和剥夺,相当于是对一般商品市场不断的在征收一种隐形税收——暗税!这种暗税会造成一种流动性沙漏的效应,就相当于是一般商品市场和投资品市场是沙漏的两个部分,资金(流动性)不断的从一般商品市场向投资品市场漏下——这种资金从一般商品市场涌向投资品市场的情况,就相当于是沙漏之中在向下流动的沙漏一样——资金会从沙漏的上半部分(一般商品市场),不断持续流向沙漏的下半部分(投资品市场)。由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一般商品市场打工的工资收入,如果大量的资金,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出进入投资品市场,就意味着一般商品市场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萧条——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和缺乏资金而倒闭,工人失业问题比较严重,大量企业生产的产品滞销,卖不出去,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大量一般商品市场的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一般商品市场的工人的工资持续下降,一般商品市场的企业纷纷缩小产能或者倒闭,工人由于失业或者工资下降,导致购买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一般商品市场产品价格下降的问题。此时,一般商品市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出现这种通货紧缩的原因有两个:1.由于资金不断地从一般商品市场撤出,流向投资品市场,所以一般商品市场会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出现比较缺乏资金的局面,因此由于价格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在一般商品市场缺乏资金缺乏货币的情况下,一般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造成的通货紧缩是一种必然的情况!2.由于贫富收入差距的扩大,富人大部分的财富都用于投机不会用于消费,富人不会去购买商品,而只会把他手中大部分的资金用于投资品市场的投机。穷人会把大部分的收入用于购买各种消费品,用于消费,但是大量购买商品的穷人由于失业和工资下降,其购买能力迅速被削弱,这就会造成一般商品市场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情况。比如汽车、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大量的一般商品市场的产品销售量大幅度下降,大量这些领域的企业倒闭,这些领域的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呈现持续的通货紧缩的局面。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收入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投资品市场的投机收益。由于投资品市场能够不断的获得来自于一般商品市场的资金补充。一般商品市场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投资品市场可以推高投资品市场中的投资品的价格。使得在投资品市场上进行投资的高收入者获得巨额的投机收益。这种流动性沙漏的效应,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贫富收入差距的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最典型的投资品就是房地产,当房价上涨的时候,一般商品市场的运行成本就会被推高,房价和房租的升高会使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运行成本急剧增加。一般商品市场的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工资下降,失业问题严重,进一步削弱了工人的购买能力,大量一般商品市场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只能降价销售,就会使得一般商品市场出现通货紧缩。一些企业倒闭,一些工人失业,这样就会使得工人的实际收入下降。与此同时,大量的一般商品市场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就会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那么这些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的炒房客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产溢价收益,他们的收入就会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下经济呈现的状态是:一方面,资产价格泡沫不断膨胀,比如房地产价格泡沫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即一般商品市场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这种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紧缩并存的状态,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泡缩”。

而“泡缩”背后的机制是流动性沙漏,当市场分为两个部分,投资品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的时候。由于资金在投资品市场的收益率高于一般商品市场的收益率,资金就会源源不断的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入到投资品市场。这种资金的单向流动,会造成一般商品市场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各种一般商品市场的商品价格下降,一般商品市场的工人收入降低,一般商品市场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大量滞销。同时投资品市场则高度繁荣,房价屡创新高,在投资品市场进行投资的炒房客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是贫富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当贫富收入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就会造成资本缺乏足够多的投资机会,因为在一般商品市场面临通货紧缩呈现逐步萎缩的经济状态之下,在一般商品市场进行投资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大部分在一般商品市场进行投资的资本都会亏损而很难赚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般商品市场缺乏投资机会,资本就只能进入投资品市场进行投机,这样就会进一步推高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的实际价格。投资品的价格会通过通过自反馈机制实现自我循环式的不断自发上涨。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价格不断上涨,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投资品市场进行投机。久而久之,投资品市场的泡沫会越来越严重,使得大量的资金停留在投资品市场自循环,而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一般商品市场)之中。时间一长,一般商品市场(实体经济)会在持续不断的通货紧缩之中走向萎缩,出现市场的萎缩,甚至坍塌的情况。当市场出现萎缩,甚至坍塌的时候,资本在实体经济即一般商品市场的投资机会将会非常稀少。而在这种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之下,一般商品市场即实体经济呈现出极为萧条和衰退的局面,在实体经济即一般商品市场的投资往往风险会非常大,这种高风险会加剧资金从一般商品市场撤离的速度,使得资金流入投资品市场的速度加快,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增加一般商品市场的运行成本,增加一般商品市场企业的经营困难,失业和企业倒闭不可避免,一般商品市场的运行环境会在流动性沙漏的作用之下持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就只能进入投资品市场进行投机,那么此时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的价格,就会出现不断自我强化的螺旋式的上升,流动性的沙漏会越来越明显——资金不断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入到投资品市场之中。

在“泡缩”的经济大背景下,低收入阶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纷纷进入佛系状态——进入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佛系的本质是已经彻底看不到希望了,放弃了。高收入阶层虽然穷奢极欲,但是也时刻面临着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一生财富归零的危险,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让高收入阶层痛苦不堪。高收入阶层陷入大悲大喜的的极端化情绪,面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形成了巨富之下的罕见焦虑!这种佛系和焦虑并存的精神状态——“佛焦”造成了人们生育率的急剧下降,甚至这种“佛焦”——佛系和焦虑直接伤害了人们的生育能力,西方国家逐步走向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很多地区尤其是欧美和日本几乎完全陷入零生育的陷阱。“泡缩”和“佛焦”并存是最近几十年全球很多地区的常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纷纷求助于娱乐,希望通过娱乐带来的短期的麻痹,来使得自己忘记痛苦,意外引爆了全球娱乐业的高度繁荣。甚至未来几十年,“泡缩”与“佛焦”并存的状态会是一种世界性的常态,成为全人类必须应对的问题。

这种情况之下,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紧缩并存,这是以往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投资品市场将大量的资金从一般商品市场抽走,在形成投资品价格泡沫的同时,使得一般商品市场中流通的资金量越来越少,从而形成通货紧缩的货币层面的原因。第二、投资品市场收益率很高,推高了资金的成本,使得一般商品市场获取资金的实际成本越来越高,推高了一般商品市场的实际成本。同时由于投资品市场的商品是一般商品市场的上游产品和生产要素,因此投资品市场的价格上涨之后,必然会推高一般商品市场的生产成本,造成大量一般商品市场出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情况。在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的大背景之下,一般商品市场的购买能力(包括企业的购买能力和工人依靠工资形成的购买能力)削弱,从而形成通货紧缩出现商品原因。比如房价上涨之后,一方面会使得一般商品市场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来炒房,造成一般商品市场资金短缺形成通货紧缩的货币层面原因。另一方面房价上涨之后,会使得一般商品市场运行的各种成本上升,最终导致一般商品市场出现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减少一般商品市场的实际总需求和实际购买能力。从长期而言,投资品市场价格上涨的长期结果是增加了人的生存成本、生育成本、教育成本、结婚成本等各种成本,最终造成人们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降低,使得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严重的人口锐减,会使的通货紧缩不断持续,连续几十年成为一种社会经济的常态。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都看到的,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已经连续几十年通货紧缩了,但是日本的房价却在这几十年通货紧缩的过程之中,保持着持续上涨的趋势,至今维持在高位。在东京等日本大城市的繁华地区,由于房价和房租过高,很多房屋卖不出去、租不出去,房屋的空置率超过50%——有大量的房屋控制在那里。但是日本的房价和房租却也依靠高空置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大量低收入的底层民众无法买房和租房,也无法结婚和生育,导致日本的生育率不断下降。现在日本约有一半的人口年纪在60岁以上,由于日本政府坚持不像欧美那样从国外大批量引入移民,日本的人口持续减少,人口结构持续恶化。日本的通货紧缩,已经呈现无力回天、难以力挽狂澜的局面。因此无论日本政府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还是其他政策,无任何效果。在缺乏年轻劳动人口,劳动力严重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之下,日本的通货紧缩不可能得到任何缓解。在最近的十年左右的时间,日本的通货紧缩不仅无法改善,甚至越来越严重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年轻人了,而欧美也存在着这种情况,甚至比日本更严重,只不过欧洲从非洲和中东引入了很多移民,美国从非洲和拉美引入了很多移民,表面上缓解了没有年轻人的困境。因为年轻人才是消费和购买能力的主力,当一个社会中年轻人有一定比例的时候,社会的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如果年轻人在社会中的比例很低,甚至像日本、美国、西欧那样几乎没有本土的年轻人了,那么这个社会的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就会持续走弱。企业需要有相对比较多的年轻人作为员工,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样就在企业层面形成了大量的购买需求。在消费层面也是年轻人的消费率比较高,因为年轻人面临结婚和生育的人生任务,所以愿意在结婚和生育上花钱。老年人因为不存在结婚和生育的任务,所以花钱比较少,消费意愿比较低。最近10多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日本、欧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多。所以随着世界的主要消费人群——美国、日本、欧洲的人都变老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会减少,造成全世界普遍性通货紧缩的局面。这种局面严重拉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10%,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6%。2010年韩国经济增速7%,2019年韩国经济增速1.5%。2010年日本经济增速4%,2019年日本经济增速0.6%。2010年新加坡经济增速14%,2019年新加坡经济增速0.7%。2010年巴西经济增速7.53%,2019年巴西经济增速1.14%。俄罗斯2010年经济增速4.5%,2019年俄罗斯经济增速1.34%。所以我们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最近10年的时间内都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投资品价格上涨所导致的人口结构的持续恶化——以往消费能力较强的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群体——年纪变大了,人变老了,又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出生,就变成了以老年人为主的社会。导致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出现了同步的持续下滑,这样就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出现了世界性的持续性的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局面。在最近的10多年时间之内,甚至是未来几十年的时间上,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紧缩同时出现的景象,这种景象可以简称为“泡缩”。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通过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来形成新的就业机会,为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机会,为新增劳动力提供劳动机会,从而推动人口的增长,提高年轻人的生育率,增加年轻人口。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国家的力量遏制投资品价格上涨,尤其是遏制房价上涨,为年轻人的生育留下空间和机会。通过国家的力量调整人口结构,增加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提高经济增速。

第1个问题是因为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低收入人群没有足够多的购买能力而占有大量财富的高收入人群,却没有足够多的消费需求,最终导致整体的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高收入群体主要靠投资品的价格增值获得收入,这种收入增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年可以增值两三倍,四五倍倍甚至几十倍。而广大的低收入群体只能依靠劳动获取收入,劳动收入增长的速度是很慢的。但是投资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增加是非常快的,比如我们的房价在2016年2017年两年很多地区上涨了三四倍甚至四五倍,房价迅速上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使得拥有投资品的高收入群体所拥有的财富迅速膨胀。而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低收入群体,作为买房比较晚的刚需人群,最后只能通过高位接盘的方式在非常高的位置购买房地产几十年陷入还房贷的压力之中。这种由于投资品价格上涨,所造成的贫富收入差距扩大是造成消费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第2个问题是资本缺乏投资机会,使得资本过剩的问题非常严重,这些没有足够多投资机会的资本,纷纷进入投资品市场进行投机,几乎把投资品市场变成了投机市场,屡屡造成金融危机,包括英镑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美国08年次贷危机。资本缺乏足够的投资机会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没有被持续地创造出来。资本要想获得新的投资机会,就必须有相应的新的市场被创造出来,只有市场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资本,才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投资机会。

投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市场的投资。一种是使用市场的投资(常规投资)。前者属于公共物品,后者属于私人物品。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只适合分析使用市场的投资行为(常规投资),而不适合分析创造市场的投资行为。但是创造市场的投资其本质是一种公共产品,市场的本质就是公共产品市场所产生的收益,完全不具有排他性,可以被全社会免费使用,所以私人资本缺乏投资于创造市场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创造市场的投资持续缺乏,市场无法被持续创造出来,资本也无法获得新的投资机会,最终形成资本过剩的局面。在资本过剩的情况之下,过剩的资本有大量的进入投资品市场,造成投资品价格持续暴涨,或者在暴跌之后形成金融危机。比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典型的投资品市场持续暴涨的案例,给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理解这两个问题需要认清传统市场经济的两大根本弊端:一是投资决策的主体是微观企业,目标则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中完全不包括创造市场这种公共物品的供给;二是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十年,由于各国普遍性的超发货币造成投资品,价格持续暴涨,在投资品市场中进行投资的投资者获利无数,而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人民收入几乎没有任何增长。由于资本收益增长快于劳动收入增长,致使劳动者群体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导致中产阶级瓦解,穷富之间的鸿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令人触目惊心。这两大弊端的主要原因就是2点,第一是创造市场的投资持续不足,所以大量的社会资本没有足够多的投资机会,造成严重的资本过剩,过剩的资本进入投资品市场,推高了投资品的价格。第二是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价格不断暴涨,变成收入分配的变压器,把原本差异不大的收入变成了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缴纳使用投资品的租金,高收入者从投资品价格暴涨中获利,低收入者后来高位接盘,一辈子成为房奴,或者长期缴纳较高的租金,而房价上涨的收益都被高收入者获取(无论是租金收益还是房价上涨收益),形成贫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低收入者购买能力不断下降,造成持续的消费需求不足的窘境。这两大弊端导致了我们目前遭遇的周期性危机问题:企业正是以利润为目的来生产,在利润率下降时则必然停止投入生产;民众的收入停滞或增长缓慢,则必然导致消费不足。投资停顿与消费不足二者叠加运动,便是总需求不足和普遍性生产过剩了。明白此二端,便可以对症下药,从病根上入手,寻求对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解决之道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启动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为过剩的资本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把过剩的资本从投资品市场中吸引出来,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进而降低投资品价格,增加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最终提高消费需求,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投资品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经济要素,投资品市场价格上涨将会从两个方面打击一般商品生产部门。第一方面是投资品,价格上涨,使得一般商品生产过程不断增加。因为投资品作为上游产品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经济要素。投资品价格上涨,就一定会导致一般商品生产的实际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和人才等经济要素可以在投资品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两种市场之间互相流动。投资品市场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投资品市场的高度繁荣,将会使得一般商品市场中的资金人才等经济要素被虹吸到投资品市场中去。造成持续的资金,从一般商品市场中撤离,流向投资品市场中去,造成一般商品市场严重缺乏资金的困境,最终导致市场萎缩甚至坍塌。

主流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的特点有两个,就是资本过剩和生产过剩,其中生产过剩又主要以消费需求不足的形式表现出来。主流西方经济学对资本过剩和消费不足的解释是:经济运行进入上行阶段,经济进入扩张周期,投资与需求的增长便会互相促进,轮番引导经济增长的加速,从而到达繁荣的阶段。但是,到了经济繁荣的顶点,产业利润率便开始转为下降,进入下行周期。其原因在于:第一,经济繁荣的时候投资随之增加,导致产能扩张;产能扩张导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继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令投资成本上升,从而使投资回报率下降。第二,繁荣阶段也是市场过热的时候,市场的总需求增加得很快,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引起工资上升,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其结果是总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在经济繁荣时期埋下经济衰退的种子。而从需求方面来说,繁荣阶段是工资收入上升最快的时候,因此消费随之增长。但是消费增加的速度远低于收入增加的速度,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收入的增加的同时,消费并没有和收入实现等比例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远低于收入增加的速度,相对收入而言,消费的比例反而变小了(和收入增加前相比)。收入增长虽然会带动消费的增长,但新增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会远低于原有(收入增加前)的消费比例。这就意味着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经济总量中消费占比下降的同时,储蓄占比不断上升,储蓄被银行系统等金融系统转化为投资,储蓄的增加就意味着投资的不断增加,增加的投资导致生产能力(供给能力)不断增加,最后的结果是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来消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接着产生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期间,工人的工资开始下降,因为失业率不断攀升,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因为对原材料的需求,由于经济衰退而减少。大量企业破产,经济开始走入下行阶段,等到下行阶段触底之后,经济重新进入上行阶段,经济企稳回升、逐步上行,经济进入新的一轮周期。因此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无论是产能过剩,还是经济衰退,还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经济在自行进行调整的过程,都是这一自我调节中的一种过渡状态,经济最终将会自发走向平衡,这种平衡就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的灵魂——一般均衡。主流西方经济学正是因为强调一般均衡的存在,才提倡提倡自由主义,放手让市场自行进行调节。但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的一般性错误在于,事实上主流西方经济学所寄予厚望的一般均衡是不存在的。要理解一般均衡不存在的道理,必须明白,整个市场不是一个一元化的市场,而是一个二元化的市场,分为投资品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二元化市场是一个泾渭分明、互不干扰而又紧密联系的市场。一般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种斜向下的曲线,随着价格的上升对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对一般商品的需求量上升,这和传统的主流西方经济学的需求曲线相一致。但是投资品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种斜向上的曲线,随着价格的上升对投资品的需求量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对投资品的需求量下降,这和传统的主流西方经济学的需求曲线截然不同。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一定会出现互相交叉的一个交点的,这个焦点所决定的价格和数量就是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均衡。但是投资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一般是平行的,而平行的两条线是不存在交点的。因此投资品不存在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所决定的,一般均衡投资品的价格只会出在不断螺旋式上升和不断螺旋式下降的永恒的变化之中,而不可能像某一个均衡状态收敛,因为投资品的价格不存在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一般均衡。因为投资品的价格将会决定一般商品的生产成本,如果投资品的价格出现持续性的暴涨暴跌的情况,那么一般商品的生产将无法有效进行,将会使得整个市场处于长期的无序紊乱状态。因此从二元化的市场结构进行理解,将会发现自由市场经济一旦出现紊乱,完全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调节,而只会长期处于一种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传统主流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不足,资本过剩,这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都只是一种经济运行中的短暂的过渡状态而已,是经济自发实现平衡的必经之路和必有之痛。不必对这些问题大惊小怪,因为经济会通过自发的状态自行调整到均衡的水平。因为市场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实现市场的均衡,因为均衡是天然存在的。这种传统的解释方式是完全错误的,除了前文中所述的,一般均衡是不存在的之外这种传统的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方法还忽略了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投资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市场的投资,另外一种是使用市场的投资(常规投资)。这种二元化的投资结构的特点是,创造市场的投资,因为缺乏足够多的经济收益的激励,永远是相对不足的。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市场永远不可能自发地去补足那些创造市场的投资,就会出现长期性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无法支撑和维护现有的市场,导致市场的萎缩,甚至坍塌。第2个问题是市场也可以分为两种市场,一种是投资品市场,另外一种是一般商品市场按照这种二元化的市场结构,其特点是投资品的,市场会大量吸收过剩资本用于形成价格泡沫,推动投资品价格的暴涨,最终导致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和由此带来的低收入人群消费不足和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如果放任不管,只能导致大量的资金被从一般商品市场通过虹吸效应转移到投资品市场,导致一般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的萎缩和坍塌,同时在投资品市场形成巨大的泡沫,把投资品市场彻底转变为投机市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便由此产生了。在这两种情况之下,经济完全不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恢复到均衡状态,经济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消费需求不足和资本持续过剩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自由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创造市场的投资行为,不可能依靠市场自己的力量来消除投资品市场的泡沫,也不可能依靠市场自己的力量来消除投资品市场,通过虹吸效应,从一般商品市场掠夺资金等其他经济资源的现象。因此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所认为的市场可以自发地使经济调整到最佳的均衡状态,这种假设不仅是错误的,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谬论,还是误国、误人、误己、误天下的最大的谎言和骗局。这种观点是西方的政治势力和资本集团用来对全世界进行洗脑的工具,是维护资本集团的垄断利益,打击潜在挑战者,保证垄断资本集团能够永享富贵的迷惑性烟雾弹。

目前有种观点是力图用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学,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和信心不足的问题。这种思路的盲点在于,这种经济下行压力本来就源于全球化体系中市场机制运行的内在趋势,如何能够通过进一步市场化去解决市场机制固有的问题呢?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曾广泛使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结果在上世纪70年代后陷入滞涨局面,经济停滞(或者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经济活力直线下降,全社会的痛苦程度不断增加。以福利国家来应对,确实有过效果,但时间长了,又容易造成财政赤字危机和社会活力的丧失,进一步削弱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等到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彻底丧失,该国经济就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了,这就是拉美国家所经历的情况。

由此可见,无论是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还是常规的宏观政策干预,都不能解决经济周期的难题,不能解决资本过剩、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超越市场经济的单一逻辑,超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局限,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经验出发,用经验主义的思路,探寻新的解决之道。中的主流西方经济学所推崇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必须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新的宏观经济管理策略。这种新的宏观经济管理策略就是大规模的投资与创造市场通过国家推动的投资,撬动庞大的民间储蓄,引导社会资本甚至外商投资等所有资本投入到创造市场的投资活动中来。但是要进行这样的宏观经济管理,就必须把创造市场的投资的投资主体搞清楚。创造市场的投资的投资主题一定是政府或者是国家,而不可能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或者某个个人。微观营利投资的驱动力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微观的企业不能够满足足够多的条件, 那么这些微观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将无法投资与创造市场的项目中来。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微观企业的投资一般是使用市场的投资创造市场的投资。经济活动中的投资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市场的投资,一种是创造市场的投资。使用市场的投资是一种私人物品,而创造市场的投资一般是公共物品。一般而言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比较适合于进行使用市场的投资,而创造市场的投资,只能由政府或者国家来进行投入。使用市场的投资的特点为(这些特点是典型的私人物品的特点):

(1)收益排他性,即谁投资谁收益,不允许出现免费搭便车的情况。不允许出现有其他的经济主体,能够免费享受投资的收益,所有想要享受投资收益的经济主体都必须支付费用,用以弥补投资所花费的成本。因此这种使用市场的投资是瓶装矿泉水,要想喝这种瓶装矿泉水就必须支付费用,不允许免费使用。而创造市场的投资是空气可以被全社会免费使用。(2)投资机会的顺周期性,经济上行时投资扩大,增加投资,经济下行投资收缩,减少投资。微观经济主体投资行为顺周期是企业投资的一个典型特点,因为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现实是当整个经济处于上行区间的时候,整个经济往上走的时候,经济体中的大部分企业都能够赚到钱。当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整个经济往下走的时候,经济体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可能会无法赚到钱,甚至出现亏损。因此市场充分竞争的企业,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一定会采取顺周期的投资策略。但是创造市场的投资一般会采取逆周期的投资策略,在经济下行时期反而会增加创造市场的投资。主要原因是进行创造市场的投资,需要考虑投资所需要的成本,在经济下行时期,全社会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价格较低,在此时启动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是成本最低的。相反在经济上行时期,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和各种经济资源的价格比较高,在这个时候进行创造市场的投资往往成本较高。(3)投资量级的局限性,即投资规模受企业自身承担能力所限。微观企业作为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其能够承受的投资数额往往相对较小,一般微观企业只进行使用市场的投资。而创造市场的投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数万亿的投资规模是市场化的微观企业所无法承受的。只有以国家为主导的投资主体,能够承担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4)投资回收期的时限性,微观企业对投资回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求投资回收期限较短,难以承担长周期的投资。与之相比,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力量为后盾的创造市场的投资,非常适合应对这种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投资效益具有外溢性(投资收益的分享不具有排他性)的特点。从而突破了微观企业追逐短期盈利的投资特点所造成的局限。

创造市场的投资是以国民经济长期稳健增长为目标,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所作出的战略性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并不会把眼光局限于某个具体投资项目的经济盈利情况,而是着眼于提升整个经济体系中投资的回报率,为经济体系中的其他投资进行配套,增加经济体系中其他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并以此为契机,面向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并引导本国社会资本进行使用市场的投资,提升全社会的平均投资率,同时提升全社会的投资回报率。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很多闲置的经济资源,包括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闲置的土地,闲置的自然资源,闲置的港口,闲置的基础设施等各种闲置的经济资源。要想把这些闲置的经济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之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用,就必须启动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这些经济资源之所以会长期闲置在那里,主要的原因是在经济体系中,无法提供把自己的的经济资源进行变现的机会。比如在农村地区存在一些闲置的劳动力,如果没有交通基础设施,让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者城市工作,把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利用起来,那么这种闲置的劳动力就将会永远闲置在那里,成为一种永远被闲置的经济资源。因此创造市场的投资,本质上是为那些闲置的经济支援创造能够把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要素进行变现的机会。当一个国家进行了充分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之后,这个国家就能够充分的把闲置的经济资源都利用起来,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我们传统的主流西方经济学认为,自由市场竞争可以达到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能够使得经济的运行效率达到最高。这个说法很明显,不适用于全世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全世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还没有完成创造市场的大规模投资行为。在全世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以闲置劳动力为代表的大量的闲置的经济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并不能够自动地提高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效率。因为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达到经济资源充分配置的先决条件,是存在一个能够把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利用起来的完善的市场。而这个先决的假设条件,在全世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具备和不成立的。当一个地区不存在一个市场能够把该地区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利用起来的时候。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必然能够带来经济资源的最高效配置。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品市场具有极大的虹吸效应,更是把货币吸到了这个行业。货币的供应和超发要看首先流向哪里,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也要看货币流向哪里了。货币超发,并非是央行引流资金向房地产领域,而是资金的逐利性使然,从而推高了房价。货币流向房地产市场并非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而是高房价的具体结果。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控制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品市场的投机行为和价格过快上涨。

凯恩斯认为就经济发展的长期而言,总是会出现需求不足的问题,而需求不足就会造成经济危机的发生,因此必须进行需求管理,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扩大总需求的经济调节。因此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瓶颈,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方设法扩大有效需求,甚至提出了挖坑理论,就是当全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花钱雇用1万个人来挖坑,再雇佣这1万个人,把他们挖的坑重新填上,虽然看起来挖上的一个坑又把这个坑填上了,本身我们所在的世界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由于这1万个人他有工作了,他会进行消费,他会结婚生子,他会衣食住行的需求,这样就创造出了巨大的需求解决了需求不足的问题。

而凯恩斯主义所谓短期需求管理的方式,很多属于典型的挖坑和填坑,甚至是一种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凯恩斯有一个著名的“挖坑理论”:当市场上有很多劳动者失业的时候,政府可以投资挖一个大坑,然后再雇人把这个坑填上。在这个过程中,挖坑的和填坑的都找到了工作,拿到了工资,同时刺激了铁锹、食品、汗巾、住宿、衣服、消费品等一系列周边产业的发展,经济危机就缓和了。如果遇到经济危机,政府甚至连挖坑的钱也没有,凯恩斯建议就是“以通货膨胀换经济增长”。通过增发货币来制造温和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强行为经济“注入”资金,最后造成总需求的持续增加。凯恩斯主义这种通过不断的增发货币来创造需求的方式,事实上造成了现在不断的“泡缩”的局面和严重的“流动性沙漏”——随着大量增发的货币无法在实体经济中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大量的货币滞留在半空之中空转,在天空之中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不断膨胀,而且收益率极高的投资品市场。投资品市场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5%~30%左右,但是具有巨大的风险,如果遇到经济泡沫破灭产生金融危机,那么这些投资品市场中的投资标的价格将会突然断崖式暴跌。投资品市场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粮食、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自然资源类的期货市场等。在这些投资品市场中购买这些投资品的购买者都不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大量购买石油期货的人并不使用石油,而是希望从石油价格的波动之中赚取差价。购买房地产的人也不是使用这些房地产的人,而是希望通过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过程之中赚取差价的购买者。这和一般商品市场截然不同,一般商品市场中产品的购买者,往往是这些商品的使用者——购买汽车的人就是使用汽车的人,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就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购买手机的人就是使用手机的人,这些人的购买行为源自于自己真实的需要,购买这些商品的决策源自于理性经济人高度理性的思考。而投资品市场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投资品市场的购买行为,往往是一种抱团的跟风行为,比如某人要购买某地的房产之前,会向很多人询问,看大家是不是到这个地方的房地产,如果大家都同意去购买,大家都看好这个地方的房地产,他就会去购买,如果大家都不看好这个地方的房地产,他就不会去购买。或者某人去购买某个股票,他首先要去问他所认识的朋友,问问这些朋友是否看好这支股票?问一问这些朋友是否会购买这些股票?如果朋友们都看好这支股票,朋友们都愿意去购买这支股票,就会出现一窝蜂的购买行为——就可以把这只股票的价格推得很高。所以投资品市场的决策由于不是出自于购买者的真实需要,而是购买者互相之间通过询问、探讨、商讨、甚至道听途说,通过打听,通过商讨,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性行为。所以投资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投资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不是一个又一个具备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个体,而是一群又一群的群体。如果说个体是理性经济人,那么群体就是蒙眼狂奔者,对于蒙眼狂奔者,群体依靠在群体内部信息的传染、催眠、暗示和变异进行决策!最终形成一种短期内看似牢不可破的幻觉,而这种幻觉,和这种幻觉快速破灭后形成的群体性恐慌,往往会导致投资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投资品市场是一种和一般商品市场所并列的市场,在一般商品市场之中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自己使用,而在投资品市场中投资品的购买者,不是这种投资品的使用者,而是需要从投资品价格的波动之中赚取差价的投机客!随着凯恩斯主义实施大量货币的持续超发投资品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变成了一个从一般商品市场吞噬资金的怪兽,秉持凯恩斯主义的想法,大量增发的货币,在投资品市场实现了严重的妖化!投资品市场变成了一个不断从一般商品市场吸取资金的黑洞和怪兽!这严重的流动性沙漏的效应——一般商品市场是沙漏的上半部分,投资品市场是沙漏的下半部分,由于投资品市场的收益率比一般商品市场的收益率高,所以大量的一般商品市场的资金,从沙漏的上方向沙漏的下方流动,从一般商品市场持续不断的流向投资品市场!

作为第3代经济学理论的创始人,我认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市场创造者缺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创造不足”。我认为市场不是天然存在的,市场不是免费的,市场也不是可以自发的被创造出来的。刚刚相反,市场是要花费巨额投资才能被创造出来的,作为奢侈品的市场,是代价高昂的市场,不是免费的,更不是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天然存在的。市场是像LV的包包和兰博基尼的跑车一样,靠天文量级的大量巨额投资创造出来的奢侈品。同时市场作为和劳动力、资本并列的第3种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产品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没有市场,即便有很多劳动力和资本,依然无法生产出任何东西。同时由于创造市场的投资,就像社会的公益投资和慈善事业的投资一样——投资的成本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而投资的好处有全社会免费共享,因此一个超大规模、高度稳定、不断成长的市场是一种公共物品,创造市场的投资项目往往是亏损的。在自然条件下,社会资本没有足够多的激励去创造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资本也没有积极性去投资于创造市场的项目。由于市场同时具备奢侈品,必需品,公共物品三种特殊性质,这就使得市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被称之为市场创造者缺位,由于一个超大规模、高度稳定、不断成长的市场是一种公共物品,所以社会资本没有足够强的激励去创造市场,而如果又不存在一个动员能力极强的大政府去充当市场创造者的角色,那么就会出现——社会资本没有意愿去创造市场,政府有意愿去创造市场,又没有足够强的国家能力去创造市场的尴尬局面,而这种尴尬局面正是最近几十年来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危机频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正面临着这样的极为尴尬的局面。我认为市场创造的缺位以及由此造成的市场创造不足,或者称之为市场供给不足,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同时也是所有经济危机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无论是193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还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1970年的拉美债务危机,还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还是1990年的日本经济萧条,这些所有的经济危机的本质都是市场创造不足。由于“市场创造者缺位”,这个严重的问题使得大量创造市场的投资无法被落地落实。导致市场创造能力极度匮乏,当一个经济体内部市场创造能力极度削弱的时候。这个经济体将会面临市场创造不足的严重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经济体出现了市场创造者缺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1930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是通过一场世界大战来解决的,由于战争所推动形成的强大政府——这样的一个具备市场创造能力的大政府,充当了各个国家的市场创造者的角色。由战争产生的大政府,最终解决了市场创造者缺位的问题,通过政府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使得这些“市场创造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第2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具备市场创造能力的大政府,充当了市场创造者的角色,暂时解决了市场创造者缺失的问题。帮助各个国家实现了市场的创造,带来了二战之后人类经济的持续繁荣。但是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伴随着军备竞赛压力的消失,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从比较强势的大政府,逐步变成了比较弱势的小政府,这样就使得市场创造者缺位的问题再次摆在了全人类面前,并且日益凸显,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市场创造不足的问题。

创造市场就是要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市场,可以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国际贸易来创造市场,延展的交通网路、能源网络、通讯网络和繁荣的国际贸易可以极大拓展市场的规模。通过教育、医疗、科研、上下游产业链四大基础系统的投资和产业政策(包括风险投资)的推动,可以生产出大量原本无法生产出的产品,新的市场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增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收入,劳动者收入增加以后,就要消费和生活,这个过程中就要使用大量的各种产品,届时新工厂的产品就能卖出去了,新的市场就能被创造出来了。最后,稳定投资品市场的价格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投资品市场的投资品的价格将会决定着所有一般商品生产的实际成本。因此投资品价格剧烈波动,尤其是巨幅上涨,会迅速推高一般商品市场中所有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届时造成一般商品市场通货紧缩、企业倒闭,创造市场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心血付诸东流。所以,稳定(或者压低)投资品的价格是十分重要的,投资品市场价格的稳定决定了整个市场的稳定性。这一切只有大政府、强政府才能做到。

国家与国家竞争的本质是竞争不同国家创造市场的能力,市场创造能力更强的国家获胜,市场创造能力较弱的国家失败。创造市场的本质就是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市场,类似于无中生有,市场被创造出来之后,新的投资机会也被创造出来了。此时,可以借此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以FDI的形式进入,进行投资。同时,本国资本也获得了大量的新的投资机会,也就大量在本国进行投资。在内外资本大量投资的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会迅速提升,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该国的生产力水平会迅速提升,此时,如果该国能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就能够把本国的生产力优势转换为贸易优势,本国迅速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当一国成为世界生产力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的时候,该国就一定能够实现工业化和国家崛起。

面对需求不足,凯恩斯建议政府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的方式来创造需求,因为大规模增发货币可以创造“货币幻觉”——当全社会都发现由于货币增发带来的温和通货膨胀的时候,企业可以感觉到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并诱使企业增加投资。企业投资的增加会顺势增加就业,并创造新的需求,造成经济体系内部的持续需求增加——就业增加,带动工人收入增加,工人的收入增加又会刺激工人增加消费和各种物品的购买。此时,消费和投资同步增加,社会总需求就会进入持续增加的状态。凯恩斯主义要想成功实施的关键就是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持续性的货币超发,通过“货币幻觉”所造成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引导企业增加投资。从而增加就业,最终增加消费,造成社会总需求(投资+消费)的持续增加。所以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就是大规模的增发货币,用增发的货币来创造新的需求。

由于各国政府盲目信奉凯恩斯主义,加之美联储为了剪羊毛周期性的滥发美元,造成美元的持续性超发,各国政府为了应对大量美元流入的冲击,只能被迫增发本国货币来收购流入本国的美元,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超发的现象。这些无法在实体经济找到投资机会的货币在半空中空转,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投资品市场。这个投资品市场通过形成流动性沙漏,是的资金持续性地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向投资品市场,使得一般商品市场严重缺乏资金,造成一般商品市场的通货紧缩,流入投资品市场的资金又推高了投资品的价格,造成投资品价格的严重泡沫,形成“泡缩”的局面——投资品市场价格泡沫和一般商品市场通货紧缩并存。

这种“泡缩”的局面无疑给一国的经济造成严重风险——投资品市场的价格泡沫如果破灭,就会造成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一般商品市场持续性的通货紧缩,则会造成失业的蔓延!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这种“泡缩”的困局所困扰。面对这种“泡缩”的局面,我提出利用市场创造型政府的力量,利用国家的力量去大规模的投资于创造市场的项目。实现经济体内部的市场创造,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把那些缺乏投资机会已经“妖化”的货币吸纳到实体经济中来。通过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为已经“妖化”的货币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帮助他们从投资品市场重新流向一般商品市场,从而实现流动性沙漏的“倒流”。要想实现流动性沙漏的“倒流”,就需要采取“反重力”的方式来引导资金的流向。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资金在投资品市场的收益率,往往是比在一般商品市场的收益率更高的!就全世界而言,资金在投资品市场每年的收益率至少会在20%以上,一些更极端的领域,比如在中国炒房子或者在美国炒股票,有的收益率每年甚至超过300%,而资金投资到一般商品领域的收益率普遍不到10%!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资金在投资品市场的收益率,远高于在一般商品市场的收益率,所以,资金正常情况下的流向一定是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向投资品市场的。这种由收益率的差异所造成的,在流动性沙漏之中的单向货币流动,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重力”。这种“重力”就像我们在地球中所面临的“重力”一样,一定会使物体向下流动,而不是使物体向上流动。所以在流动性沙漏之中,投资品市场是流动性沙漏的下半部分,而一般商品市场是流动性沙漏的上半部分。所以这里似乎存在着一种“重力”作用——无形的地心引力,使得资金会自发地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向投资品市场。因此在自由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情况之下,正常的情况永远是资金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向投资品市场——资金永远会从收益率较低的市场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市场,这是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要让资金从投资品市场重新回流到一般商品市场,就需要创造一种不正常的外部环境。这种不正常的外部环境,就是我所提出的“反重力作用”——通过在一般商品市场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来引导资金,实现在流动性沙漏之中的“逆流”——从投资品市场“逆流”到一般商品市场。这种反重力作用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从而增加资本,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收益率降低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实际成本提高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投资效率最终吸引资金,从投资品市场逆流进入一般商品市场!这就是创造市场的投资所具有的“反重力效应”!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重力的存在,资金一定是从一般商品市场流向投资品市场的,因为投资品市场的收益率比一般商品市场的收益率更高。但是如果我们政府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来增加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增加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投资效率,减少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投资风险。这样就相当于是国家或者政府,补贴了在一般商品市场进行投资的资本,人为地提高了这些资本在一般商品市场投资的收益率、降低了这些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的投资成本、增加了这些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的投资收益、降低了这些资金在一般商品市场的投资风险。这时,就可以吸引资金从投资品市场逆流向上,流动到一般商品市场,从而成功的实现资金在流动性沙漏之中的“逆流”。

要想获得这种不正常的外部环境,就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来为一般商品市场的膨胀和扩张创造条件!让一般商品市场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让一般商品市场不断膨胀,用持续膨胀、规模持续变大、不断成长的一般商品市场来吸纳从投资品市场中撤出的资金。使得货币持续地从投资品市场“逆流而上”,流入一般商品市场。大规模的创造市场的投资,主要是服务于一般商品市场的,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实体经济、一般商品市场从投资品市场中抢夺货币、资金,帮助一般商品市场和投资品市场进行竞争!因为我们知道货币的数量永远是有限的,如果不流向一般商品,市场就会流向投资品市场。而眼下的事实,是资金在投资品市场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一般商品市场的收益率。所以为了帮助一般商品市场获得足够多的资金,就必须帮助一般商品市场和投资品市场进行竞争。国家利用国家的能力、利用政府的政治权力,去帮助一般商品市场,从投资品市场那里虎口夺食,从投资品市场手中夺回货币、夺回资金,这才是在流动性沙漏中实现资金逆流、货币逆流的关键。让已经形成的流动性沙漏出现逆向流动,引导资金从投资品市场撤离,流入一般商品市场,创造一般商品市场的高度繁荣!并依靠一个持续繁荣的一般商品市场来吸纳就业,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实现产业升级,并且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在“泡缩”的困境之中走向佛系和焦虑!

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流动性沙漏——世界各国的经济主要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