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抵琼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此次访华之旅的第二程。在此之前,李显龙一行刚完成在广州的参访行程。3天里,李显龙搭乘无人驾驶小巴环游广州国际生物岛,重访中新广州知识城参观新加坡企业,来到新侨学校了解中新基础教育合作成果,游永庆坊体验“老城市新活力”,还会见了广东省主要领导,为深化粤新合作带来新机遇。
多年来,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合作“融合深、领域宽、势头好”,政府间的多个合作项目也逐步深入,全面开花。
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印证外资企业在中国不仅实现稳定增长,而且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布局中国市场的节奏明显提速,参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新加坡总理访穗三日行程满满
抵穗当日,李显龙一行便来到广州国际生物岛,乘坐文远知行(WeRide)无人驾驶小巴完成了环岛游。
李显龙(右二)在广州参观自动驾驶科技公司。
这家总部位于广州,成立于2017年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美两国无人驾驶测试许可的初创公司。2022年9月,文远知行成立了新加坡公司,并于同年11月与新加坡当地最大的公共交通运营商SMRT下属子公司Strides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于2023年开启自动驾驶车辆在新加坡的测试及示范运营。
据了解,通过无人驾驶汽车建设智慧交通是新加坡“智慧国2025”的愿景之一,而广东聚集包括文远知行等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并且是重要汽车制造基地,双方互补合作前景无限。
此次李显龙访穗行程中最受瞩目的,当属28日到访中新两国重要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参观园区内的新加坡企业,聆听他们分享如何有效利用知识城生态体系,在数字、农业科技、可持续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业务。
当天,李显龙欣慰地表示,“我上一次访问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在2014年。如今,这里已迅速发展为广东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枢纽,也是新加坡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
位于广州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于2010年,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新两国又一跨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广东省以及新加坡政府共同倡导创立的广东经济转型样板。13年来,中新广州知识城一路“拓荒”,从一片阡陌桑田发展为一座现代化新城,现已汇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广州的科技创新高地。
除了新加坡企业,李显龙还走访了位于知识城内的广州新侨学校。该校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走出国门合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粤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代表性合作项目,于2021年秋季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迎来第一批创校学生。
李显龙(左三)参观新侨学校。
在学校师生的介绍下,李显龙了解了该校的创校历程,及中新基础教育合作的成果,并为新侨师生亲笔写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寄语。他表示,新侨学校将新加坡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带到广州,并感谢该校师生的热情欢迎与介绍,希望学校继续发展,为学生带来优质教育。
28日下午,李显龙换上一件醒目的红色外套,来到位于广州老城区荔湾区恩宁路的永庆坊。这条地处广州老西关的文化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广州传承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生动载体。
李显龙(前排着红衣者)参观永庆坊
在这里,李显龙考察了永庆坊街区的改造成效,对广州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下足“绣花”功夫称赞有加。他直言,为这项城市更新行动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个很好范例。
29日,作为三天访穗之旅的最后一站,李显龙就深化粤新务实合作、推动共赢发展与广东省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此行李显龙不仅带来了粤新合作交流的新机遇,更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新商贸及政府间合作硕果累累
“即使在疫情期间,新加坡也保持着与中国的联系。我们的商品贸易去年增长了6%。同时,新加坡也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之一。”3月30日,李显龙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时表示。
中新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下文简称“使馆经商处”)曾表示,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合作目前展现出“融合深、领域宽、势头好”的特点。
南都记者注意到,从2013年到2021年,新加坡连续9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外资来源,中国则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
使馆经商处曾作表示,新加坡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支点国家,可以成为中国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相信中新双方在数字经济、医药保健、生物科技、绿色发展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未来投资合作中会涌现出很多新的亮点。
同为“一带一路”关键枢纽,广州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也越发扎实牢固。2022年,穗新两地进出口总值达39.4亿美元,增长14.5%。新加坡在广州新投资企业49家,协议投资20亿美元,增长305.1%。
今年3月16日,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新加坡分会场活动在新加坡举行。穗新两地政府部门、科技创新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多个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创新创业等领域。
此外,多年来中新两国政府间也展开深入合作,项目众多,硕果累累。
其中,两国合作的首个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已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开发区,充分实现了两国启动该项目时的愿景。已经成立15年的天津生态城项目,也成了两国乃至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的示范案例。
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功案例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更形成联通重庆、广西及北部湾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一体化运输走廊,开拓了中国内陆连通国外的新线路。
中新广州知识城如今也已累计吸引76家新资企业投资169.2亿元人民币,聚集超过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业,一大批新加坡科技成果在知识城实现转移转化。此外,中新广州知识城还正与新加坡加强医药领域合作,探索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医药审评审批体系的先行先试。
3月28日,李显龙(右三)参观中新广州知识城。
近年来,一系列有力的组合拳正持续激活中新广州知识城腾飞的原动力。由穗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腾飞科技园,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设计理念,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进驻,就业人数达到3000人。2022年6月,中新双方深化科技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中新智慧园也正式开园。
外企外商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近年来,来自新加坡等世界各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信心不减、动作不断。
2022年11月,新加坡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曾在活动中表示,新加坡企业向来非常看好广东的实力,尤其在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知识产权、跨境金融、创新和智慧城市等先进领域,新加坡企业都在不断发掘合作机会。即使在疫情期间,新加坡企业对广东的总投资也呈现10%的强劲增长,达到83亿元人民币。
李显龙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广州夜景。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也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注意到,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升温、对外经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复杂背景下,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23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不仅实现稳定增长,而且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印证外资企业充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参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
“外资是观察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从这个数字来看,一些人唱衰中国经济、鼓吹‘脱钩’是站不住脚的。”胡成中向南都记者感叹道。
致力于服务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德勤中国主席蒋颖注意到,不少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从“in China for world”调整为“in China for China”,把中国国内市场业务作为主轴。德勤的数据显示,2021年,在华外资企业的内销规模已经是外销规模的1.5倍左右。“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蒋颖告诉南都记者。
中国是外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作为能源效率解决方案供应商,丹麦企业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告诉南都记者,中国是丹佛斯的“第二家乡市场”。“进入中国市场27年以来,我们持续投资中国,为中国各行各业绿色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员,感受着中国发展的脉搏。”
徐阳同时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些年来,丹佛斯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提升,外资企业将更好地落实国民企业待遇。我们也可以借此同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为中国的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中国经济绿色转型也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让丹佛斯在高效节能方面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徐阳表示,过去五年,丹佛斯在中国的业务翻了一番。中方在绿色、能效领域的发展和开放措施,以及对知识产权以及创新不断加大的保护力度,坚定了丹佛斯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是丹佛斯愿意在中国长期发展、并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的主要原因。
迈入2023年,丹佛斯将持续推进生产线的转移。“丹佛斯对于中国的投入涉及整个业务价值链,这是对中国市场信心最直接的体现。”徐阳说道。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翁安琪梁令菲何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