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疫情后首次“中国行”,有何深意?

中国外交又有新动态,3月27日,媒体报道显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已偕夫人落地广州,开启为期六日的“中国行”,这是疫情三年以来,李显龙首次访华。据新加坡总理办公室,此次国事访问于3月27日开始,一直到4月1日结束,为期六天。访华期间,李显龙将到访广东广州、海南博鳌及北京。李显龙此时访华有何深意?中新关系将如何发展?一切还得从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发展理念说起。

广交朋友背后:“小国”新加坡的处世智慧

“新加坡要和很多国家交朋友。如果能和友好国家在双方都关切的重要议题上达成一致,那不仅在经济上对我们有帮助,而且对新加坡建立关系网和提升世界地位也有帮助。”3月2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广交朋友,正是新加坡长期秉持的外交理念。有媒体称,从国土面积来看,新加坡仅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小红点”,一度力量薄弱,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政局中摇摇欲坠,安全环境十分脆弱。强邻环伺下,资源匮乏的“小国”能够拔地而起,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不断扩容的“朋友圈”。

实际上,新加坡采取的是“大国平衡”战略,与众多国家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这一战略源于李光耀时期,彼时,李光耀“小国大谋”,希望跳出本地区,在中南亚地区打造出一个“第一世界的绿洲”。这种理念下,新加坡一方面以美国为“保护伞”,在投资和安全上依赖美国,主动配合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并借助美国拓宽国际上的行动空间;另一方面,与中国保持良性互动,维持中新在贸易、教育、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两边下注的对冲举措,让新加坡在国际竞争中游刃有余,有效维护了本国利益。

新加坡总理疫情后首次“中国行”,有何深意?

李显龙接受采访画面截图。

不仅仅是追随大国,新加坡还注重对邻国的安抚,保持与邻国间的友好关系,避免与大国的安全合作刺激邻国。“小国大外交”之道成果凸显,可以看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缘周边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共谋发展的外交关系。正如李显龙所说,“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无法决定国际形势,必须接受世界的现状。但我们会与其他国家一起努力发声,希望全世界能听到我们的呼吁。”

不对大国唯唯诺诺,也不以“小国”思维自认自卑,这种外交方式恰到好处体现了新加坡的处世智慧,也让新加坡跃身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

面临新考验,中新合作开创双赢局面

即便新加坡的“平衡之道”行之有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新加坡正面临新的考验。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有媒体指出,这一事件是新加坡外交史上的“分水岭”,自此,新加坡开始进入“后李光耀时代”,不仅经济发展遭遇“急刹车”,外交也开始“阴阳失调”,失去李光耀时期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和非正式场合的变通,变得死板和机械。

不仅外交上面临纷纷扰扰,受到疫情影响,新加坡的经济也面临多重风险,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年初公布的初步经济数据,新加坡经济下行明显,且有加强趋势,制造业、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萎缩明显。与此同时,新加坡国内房贷利率、定存利率、储蓄债券和国库券利率也在不断走高,使国内面对很严重的发展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面临“内忧外患”处境,新加坡自然要寻求“破局之道”,既巩固本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活水源泉”,这也不难解释,李显龙为何选择此时访华。

对于中国来说,此访也意义深远,以此访为基点,中新关系有望提质升级,推动两国合作朝着更高质量发展。就像李显龙3月24日接受采访时所说,“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新深化合作有广泛的空间和前景,将是双赢之举。“两国有互信,也能够相互理解,虽然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一起合作,推动实施了实质性的项目。”他认为,与中国建立开放、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非常重要,新加坡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发挥一些影响力,促使各国思考国际舞台上的机遇和风险,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