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透过多元检测策略排查冠病病例,近来找出的病例绝大多数都没有症状。不过,本地一项医学研究显示,有症状病患的传染力仍比无症状的病患高出许多,曾密切接触有症状病患的人,发病率可比接触无症状病患的人高出近三倍。
为同时找出有症状和无症状病患,我国定期为特定行业的客工群体进行检测,让所有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测,从国外入境者也会在居家隔离结束之前接受检测。多数病患也会接受血清(serology)检测,判断他们是否早前已受感染,便于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工作。
来自卫生部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医学团队,日前根据冠病病患是否出现症状,以及当前血清检测结果是否呈阳这两个特点,比较不同群体病患的传染力。
团队以去年8月1日至10月11日之间结束隔离的3790名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他们曾与确诊病例有过两米以内、超过30分钟的接触而被隔离。由于客工宿舍居住情况拥挤,传染情况复杂,研究并没有纳入住客工宿舍的人。
这3790人分别是628名确诊病患的密切接触者,说明平均每起确诊病例造成了社区中六人被隔离。这628名确诊病患当中,仅52人出现症状,曾与他们接触并须隔离的有755人,占所有3790人的约两成。
为同时找出有症状和无症状病患,我国定期为特定行业的客工群体进行检测,让所有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测,从国外入境者也会在居家隔离结束之前接受检测。(档案照片)
血清检测结果不影响染病密切接触者比例
结果显示,3790人当中,有89人(2%)在隔离期间发现染病。其中50人是因为曾与无症状确诊病例接触而被隔离,其余39人曾接触的确诊病例都出现症状。
经统计分析排除了年龄、性别和血清结果三大因素的影响后,团队发现,有症状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冠病发病率是与无症状病例接触者的3.85倍。
此外,病患在发病初期、体内仍未产生抗体时,病毒量比较高,一般认为这也意味着血清检测还未转阳的病患更有传染力。
不过,此次研究发现病患的血清检测结果,并不影响密切接触者的染病比例。团队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密切接触者一般是和确诊病例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他们是在经常与对方接触时受感染,跟病患是在患病初期或后期无关。
这项研究成果上个月18日发表在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团队指出,研究结果说明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当局追踪密切接触者时,应主动找出具传染力的无症状病患,以便尽量减少病例和传播情况。不过,如果资源有限,专注找出有症状病患的密切接触者,或是更能善用资源抑制病毒传播的策略。
记者:黄贝盈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