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其执政风格简直可以说是狂开历史倒车。以至于网上很多文章都认为美国现在已经进入衰落期,所以才会出现这些疯狂的举动。
但是如果研究一下2013年8月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所著的《李光耀观天下》,就会发现美国的优势仍然很稳固。
要想超越美国就必须知己知彼,那么李光耀所提的美国三大优势是什么,对我国发展有何借鉴意义呢?
李光耀
李光耀带领新加坡走向独立富强,出书谈美国为何强大
提到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中文互联网上也是个热门人物。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州党溪乡[1],1923年出生在当时的英属新加坡殖民地。
李光耀由于家境条件较好,从小接受了正宗的英式教育并进入了新加坡莱佛士学院。不出意外的话他也许会成为英国统治当地的政治精英中的一员,但是太平洋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1942年初日军迅速攻下了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李光耀也被迫中断了学业。二战结束后李光耀来到英国伦敦先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三个月后又转入了剑桥大学法律系。
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和其在英国的所见所闻,让他产生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思想。所以当他1950年回新加坡成为律师之后,在1952支持新加坡当地邮差同英国殖民当局斗争而名声大噪。
1954年组建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为新加坡独立的领袖之一。
李光耀年轻时候
1959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起宣布脱离英国独立,1965年李光耀又决定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之后李光耀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照搬西方的价值观。
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亚洲人民不应该被强加西式民主。所以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亚洲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之一,但其政治体制和西方有较大区别。
李光耀带领新加坡走向了富裕,但也并没有遵循西方思维敌视中共领导的大陆。李光耀曾经多次称赞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还促成了海峡两岸的第一次官方会谈。
2013年已经正式告别新加坡政坛的李光耀,出版了一本书《李光耀观天下》。这里面既有他带领新加坡走向富裕的亲身体会,也为我们今后同美帝国主义作斗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新加坡
由吸引移民到优待留学生,美国从全世界吸收精英为己服务
李光耀指出美国的优势之一就是它海纳百川的人才战略。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每年我国有多少留学生出国,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选择了回国。
但事实上不光是中国存在向美国输送人才的现象,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乃至欧洲国家也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那么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才都喜欢往美国跑呢?
首先是因为美国的建国史就是欧洲移民到北美拓荒史。众所周知美洲长期以来与亚欧大陆处在隔绝状态,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才发现了西印度群岛。
之后英、法等殖民者不断横渡大西洋,在新大陆寻找发财的机会。英国首先在东海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的美国13个州。法国控制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阔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移民
西班牙占领了弗罗里达半岛,就是今天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可以说美国的建国是欧洲殖民者经济活动和文化融合的共同结果。而在美国建国之后由于其相对地广人稀,当时欧洲国家阶级矛盾严重甚至战争频繁。
于是更多人冒险横渡大西洋移民美国,美国人口从独立时的300万暴增到1860年的3120万[2]。
在大量的欧洲劳动力向北美转移时,美国政府也有意识地从欧洲国家引进人才。要知道美国独立之后作为其前宗主国的英国心有不甘,通过专利法案严格提防发明家和熟练工人流失。
而美国政府则用高额的回报,诱使英国工人带着技术和图纸偷渡美国。可以说美国的发展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争夺战的胜利。
佛罗里达半岛
就是现在美国的《移民法》也为高级人才提供充足的待遇和发挥能力的位置,美国各大高校不仅为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提供高额的奖学金。
这样每年全世界有大约25%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选择定居在美国。美国本来就有为移民推出的“绿卡”服务,可以享受就读公立学校、医疗保障、社会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
相比之下高级人才申请绿卡乃至入籍的条件就更加简单,这样优厚的物质待遇自然会吸引大批高端人才。
除了令人叹服的这一优点之外,也不能无视美国的阴暗面,即弱肉强食、赢者通吃。
美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主义中的残酷竞争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留学生
在美国如果有过人的才干并被资本所垂青,从政府、法律到金融体系都可以给人以极大地施展才华的空间,并且可以追求近乎绝对自由的个人享受。
反之除非祖上有人脉积累否则就会屡屡碰壁,而美国文化中对于失败者往往毫不同情。
不得不承认在世界各国中的精英人才里,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精致利己主义者。
他们在本国受制于各种条件无法随心所欲,那么美国自然就是他们心中的灯塔国了。
美国人才
巨额投入打造美国强大的科研能力,中国必须有耐心慢慢来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之后,国人就经常议论我国什么时候能拿到理科类诺贝尔奖。但事实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学/医学奖针对的都是基础科研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在这个方面现在的美国绝对是一家独大。
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排名前三十的学校中,有大概20个学校都在美国。并且美国哈佛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以绝对领先的优势排在首位[3]。
所谓的基础科研简单地说就是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却能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的研究工作。
就比如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杀手,各国医学家已经耗费很多年研究癌症的病根。但只有美国能够有足够的条件,从分子的化学反应角度分析细胞癌变的机理。
哈佛大学
虽然理论非常高深难以理解,但事实上只有把细胞癌变的原理分析得更加透彻;才能从化学角度分析出如何能够逆转这一过程,才能相应研制出治疗癌症的特效药。
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治疗癌症的特效药往往都极其昂贵。
当然美国的基础研究也不是一直这么强大,在整个19世纪美国国力尚不强,当时的欧洲才是全世界基础研究的中心。
早期理科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几乎都是在英、法、德取得的成果。而且直到19世纪后期美国的制造业都处在大而不强的状态,“美国制造”一度被贴上了粗制滥造和仿制的标签。
诺贝尔奖
直到20世纪初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开始向英镑发出挑战。既有雄厚的国力又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实现了在基础科学方面的大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只有美国远离战火,欧洲国家的大量人才涌入。
美国又有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和总后勤基地的正义名声,所以可以在原子弹、无线通信等相关技术方面进行集中突破,并培养出了一批拥有强大科研能力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1945年二战后美国又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样就等于全世界都向提供美国极其廉价的资源,而美国也可以为基础科研提供几乎用之不竭的经费。
在冷战时期出于意识形态的对抗,美国和苏联在核能、登月、卫星导航等展开了强烈的竞争。但终究美国实力更为雄厚,而且能够吸引来自欧洲和日本的人才笑到了最后。
美元
目前美国政府有多个部门被赋有科技管理的职能,并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持制定和实施联邦科技政策。美国年度研发经费在3500亿美元左右,接近世界各国相关经费总和的40%。
其中约30%由政府提供,并承担了基础研究经费的60%;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资助了18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65%左右;如波音、辉瑞制药等大企业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大学和非营利组织的科研投入虽然仅占全社会总量的5%,但承担了大量委托的科研任务,实际使用的经费比自身投入的约高出5倍。
美国科研
正是充足经费的支持,美国科研机构、企业和大学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准报酬、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以及先进和完善的的科研基础设施。不过我们也发现美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钞能力”。
随着新世纪中国的迅速发展,我国在政府支持的基础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美国都想不到的突破。
可我国企业可就没有美国企业那样的实力,像华为那样愿意将营收的15%用于技术研发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要想在这个方面赶上美国的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为科研
创新创业氛围世界独有,但中国也有可能实现超越
李光耀认为美国第三个强大的能力就是鼓励创新和创业的文化氛围,这一点连欧洲国家和日本都不具备。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为年轻国家,从国家到个人都没有很沉重的历史包袱。美国的建国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毕竟在美国建国之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民主国家都只是城邦小国,但凡大一点都会转向君主制。
而美国相当于13个殖民地的联合体,从经济结构出发它们没有办法独自建立新王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又无法满足各派需要,才会通过有严重妥协性质的宪法来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同时在华盛顿他们里面根本找不出某个人或某个家族有资格作为天下共主,所以才会建立总统制政体。
李光耀
再看美国历史上的各行的开山之祖,他们在原来的欧洲国家可能是某个手艺大师的几代弟子。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讲究尊师重教,不具备太大的创新能力。
但是到了美国一切都是新鲜的,可以说没有条条框框。同时美国当时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他们必须因地制宜而不能一味地墨守欧洲的常规。这一切都为在欧洲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创新提供了条件,慢慢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创新文化。
同时美国的文化也鼓励年轻人去冒险,全社会对自主创业持极大的包容。
比如好莱坞就有好多的西部题材的电影,内容大多是在美国19世纪后半页主人公离开有着成熟的社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东部;跨过密西西比河进入西部大平原建立农场,其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的创业过程。
而且美国在二战后电子产业的发展,很多都是比尔.盖茨这样的年轻人自己搞出的初级产品。
比尔盖茨
相比之下我国对于年轻人的创新创业还不够友好。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属于农耕文明,讲究安土重迁和家族传承,极度匮乏西方那样的殖民或海外淘金的冒险精神。
到今天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文化思维浓厚的国家,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强调一切听老师的话;自然不容易培养创新思维。而且在我国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相对来说都不是那么富裕,也就很难有空间让年轻人去折腾。
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人才前往美国,才能取得在其它国家根本想不到的成功。他们在自己的国家空有想法,可既没有亲人支持、也没有富人或企业提供最起码的物质条件。
但是到了美国只要找到愿意同你合作的美国人,那么一切条件都会水到渠成。
中国年轻人创业
但从李光耀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八年时间,美国虽然依然强大但的确已经有所衰退。
比如美国的人才战略首先就依靠其宽松的移民政策,而这些年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越发严重,已经迫使很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
美国至今也没有完全从次贷危机中恢复过来,再加上近几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其企业科研经费已经有所缩减又出现了管理不善,比如波音客机的改进升级就发生了严重问题。
虽然仍有最多的创新人才,但美国整体去工业化导致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困难;也开始逐渐制约美国科研体系出成果的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美国的整个社会体制造成的,不可能靠领导人来扭转。所以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与中国的不足,但也要有信心将来能够超越美国。
参考文献
[1] 新闻人物: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新华网.2015-03-23
[2] 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015-06-13
[3] 背景资料:美利坚合众国.新华网.2015-09-22